货币的存在基础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关系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5:26
        要想完全弄清货币的存在基础,须得对货币史有相当了解,个人对货币史不怎么了解,这里也就全凭自己的想法了。
       在国家出现以前,货币的存在基础在于其使用价值。
       国家出现以后(不知道是金银先成为货币,还是先出现国家这个概念),统治阶级地出现加强了金银的货币地位,一方面垄断金银的开采冶炼,另一方面加强税收政策千方百计地将金银收归己有。由于金银稀缺,统治者通过发行铜币、铁币等辅助货币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进一步将金银集中到自己手重。此时,人们对于金银过于热衷,直接将金银等同于财富,理所当然地认为有了金银就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忽略了金银的一般等价物属性。金银成为一种崇拜物。这种情况地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金银的稀缺性及其装饰美,造成统治阶层的追求,由统治阶层施压抬高了金银的身价,提升了金银的购买力(换取生活或生产物资的能力),在民间形成“金银等于物质财富”的长期共识;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而人们从自然界获取金银的能力相对落后,造成金银购买力的不断攀升,巩固了金银的货币能力,并为辅币的产生带来需求,此时的人们保有金银实际上起到了保值升值的作用,带有对未来财富的预期。
       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金银已经不能胜任货币的流通职能,慢慢为铜钱、纸币等新式货币所取代。但金银并未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仍然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其货币职能并未完全消退,仍然能够在一些场景充当货币角色,虽然此时金银的地位和珠宝钻石的地位已经比较相近了。金银现今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其他贵重金属玉石没有多少区别,但由于各个国家普遍认可金银的货币价值,在国际贸易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个人认为,不管是金银,还是其他货币,其存在基础都在于人类生产力发展,在于生产或生活物资的充足,这也是货币的等价物性质所决定的。人类的经济关系虽然越来越复杂,但究其根源,从未跳出过“物物交换”的本质,只不过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了极大的弹性,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放在现实国家的概念中来说,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盛,物资生产充盈(不论是军事物资,生产物资,生活物资还是奢侈品),外贸活跃,则其法币必然强势,能够为别国所接受。而一个国家的法币强势,并不一定能够为该国带来财富,关键还是在于通过法币的流通,该国能否尽可能好地调配本国资源,或从他国获得资源,来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本国综合国力。这里综合国力包括几个要点,一是产品竞争力,产品是否能受到本国或他国国民欢迎,这其中就包含价格、质量、耐用性等诸多因素,价格足要体现在相对劳动上(对于同一件产品,一个国家耗费的劳动越少,产品价格就越低);一是社会成本,包括环境、资源、民心向背等诸多因素;一是自我保护能力,不仅指军事能力,还包括外交、文化等方面。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即使在物资缺乏的年代,金银(或他国的强势货币,如美元、英镑等)仍然能够大行其道,为人们疯狂追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国家地区的萧条,并不代表整个世界,只要人们有希望通过金银或其他货币来换取自己需要的物资,这些货币就不会被冷落。希望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人投资股市,期货,或者炒房地产,炒黄金,都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货币,最根本的是能够在将来某一时候换取自己需要的物资。由于人们成功地将时间因素融入到货币之中,人类的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但不管如何,物资充沛,保持旺盛的生产力,是货币存在的基础。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