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医疗卫生制度(二)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库书籍推荐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4:33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
问题:
    从长期全面的计划经济走来,当前我国医卫制度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医卫资源分配不合理,未能统筹兼顾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富人和穷人。医卫保障体系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或农村人口的看病压力,但一提到医院,老百姓心中还是会滋生出许多畏惧和无奈,去医院就好像是去求人,求一个自己不信任却不得不信任的人,医患关系紧张便是这一微妙心理地直接反映。另外,对那些没有跨国公司、政府部门、国企等就职经历,且自身生存能力有限的人们来说,医卫保障体系地覆盖并不充分,农村医卫保障体系地执行力让人担心。

处理方案:
细化分配方案,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地在部分领域引入市场分配规则。

主要方面:
1、财政资源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普通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状况,只是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制度变化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最近几年,医卫保障体系逐步覆盖到各地农村,可以看到政府的决心和远见。个人觉得,在财政资源分配上,最为重要的是明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奖惩措施,确保专款专用和执行力,将实惠一点一滴地落实到老百姓头上。

2、管理资源分配
    我国的医卫管理体系一直以集中式办公为主,很难适应人口众多且分散的国情。与其将管理资源集中在少数地方、疲劳应对各种情况,不如采用分布式的主动管理方式,根据人口密集状况,将管理资源分散在不同地区,主动发现潜在问题,这样也能够和社区医疗、基层人才培养和医卫监督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比如,将医卫管理机构分散设置在医药企业或人口密集的地区,在安排少量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的同时,施行管理人员的轮换寻访制度,不定期不定人员地对医药企业进行监督、调查老百姓的医卫状况、听取老百姓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寻访人员地选取应严格保密,可通过自动化软件在最后一刻(寻访前)选取产生,寻访人员可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交换,以尽量减少腐败产生地可能性;另一方面,轮换寻访制度提高了对所有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每个管理人员都必须能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检查、实验或调查等)。轮换寻访制度的缺陷是可能提高管理和人力成本,尤其在人才培训和交通上,所以短期内应着重成本控制,长期则可在医卫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法制化和执行力逐步健全、私立或合作医卫机构逐步成熟之后,考虑通过市场运作(比如招投标、志愿者等)引入第三方医卫监管机构或个人合作实现轮换寻访,但是一定要明确权利和义务、以法制化和执行力作为保障,刑罚、舆论监督和名誉奖励一个都不能少(坚持一手大棒,一手甜枣)。

3、人力甄选和分配
    泱泱大国,人口众多,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培养大批合格的医卫人才,就只能在医卫人才的分配制度上做文章(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应当促进私立或合作医卫培训机构地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培养医卫人才)。如果生活状况能够得到保障,医卫人才的分配制度改革不会遇到太大阻力,关键在于如何更合理地分配医卫人才。就我所知,和高校的研究生状况类似,许多年轻的医卫人才没能遇到开明的指导者,被既得利益者、陈旧地等级制度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束缚,难以施展自身才能。且不论如何改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社区医疗等基层医卫机构地建立实际上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能不能顺应群众需求和时代发展也可以看出那些人是真正的医卫人才。另一方面,基层医卫机构的人才甄选需要特别注意,须谨防冒牌货鱼目混珠,实习期内老百姓的判断非常重要,记得我所在高校校医院的一个骨科医生就是有名的冒牌货,连普通老百姓知道的骨科知识都不知道,祸害连连,好在都不严重。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