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工业机器人”棒棒哒?

来源:互联网 发布:ios 仿淘宝首页刷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20:51

        暑假期间,曾前往上海参观工业展,里面呈现的基本上都是各种工业机器人,非常酷炫,特别有意思。是的,工业机器人是工业转型的必然趋势,是工业4.0的重要基础。

        不得不说,工业机器人“棒棒哒”!

中国制造业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压力将持续,制造业亟需升级与结构转型预计到2020年前工业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速30%。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就是工业机器人,中期进化到专用机器人,最终会向服务机器人发展,目前在概念上我们还是将三个阶段的机器人都统称为工业机器人。

目前第一阶段主要应用于制造业,搬运,物流,核检测等领域。到了第二阶段会进一步应用到安全巡视,医疗,外科手术等,最终会在家庭服务,代驾,肢体辅助(钢铁侠实现啦~~)等场景中普遍使用。

PS: 根据ISO-8373-2012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指能够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有3个及以上自由度,可以在固定或移动平台上实现人类要求的工艺步骤,包括但不限于制造、检验、包装和装配等。

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常见的机器人应用领域:恶劣,繁重,洁净,高精度等场合

汽车行业-点焊

汽车,机械,船舶行业-弧焊

汽车零部件,钢铁行业-激光加工

石化,粮食,冶金-码垛

机加工-机床上下料

铸造,机加工-铸件打磨

食品,药品-分拣包装

汽车,洁具,玩具行业-喷涂

铸造,汽车零部件-浇铸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在10多万台,占全球总量大约在8%左右,而销量更是每年劲销3万台,占全球总销量18%。而且在发展上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出现工业机器人由汽车,电子产业向其他行业渗透的迹象。例如美国和日本在这几年已经开始在家庭服务,商业服务等领域普及,而德国也完成了工业应用向商业应用的转身。

       而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还主要停留在制造业领域。横向对比我们仅处于日本80年代的水平。按照2013年12月30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来测算,也就是说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5年将保持30%的复合增长率!

工业机器人市场分析:

一家企业购买工业机器人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三个目的,这就决定了对工业机器人的要求主要是:投入与产出比,无故障工作时间,型号与性能三个方面。

目前国外的厂商暂时保持了较大的优势,他们的产品技术成熟,行业应用经验丰富,同时也高度重视中国市场,进入节奏明显加快:

国外目前主流的厂商有:ABB,发那科,安川,库卡,松下,OTC,川崎重工,那智,现代和柯马等等。

        但是不是中国企业就完全没机会呢,显然不是,高大上的玩不转,我玩中低端总可以吧,国内存在较多的中低端行业亟需使用机器替代人工,同时“中低端”市场量大但不集中,外资品牌很难顾及全面;加上国外品牌大多为的通用机型,我们可以以非标切入。

       当然目前我们依靠集成应用和非标切入走中低端路线,随着产业链布局逐步完善,核心零部件供应得到保障,市场份额的逐步提高,未来还是会回到品质提升,做强“主机”,树立品牌,最终会和外资竞逐高端市场。

工业机器人产品分析:

一台工业机器人由三大核心模块,六大核心部件(技术)组成。

三大模块: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控制和集成应用。

其中机器人本体包含两大核心部件:减速机和伺服电机:

机器人控制包含两大核心部件: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器

集成应用则包含两大核心技术:集成于控制,仿真和离线编程。

其中驱动及控制系统做的好的国外厂家有:Delta Tau、Gai、TRIO、FANUC、西门子、MAXON,国内厂家有:固高、步进;汇川技术、英威腾、广州数控;华中数控

伺服电机的外资巨头有:安川、松下、三菱、三共、富士、伦茨、倍福、力士乐、博世、西门子、MAXON,国内则为:华中数控、兰州电机、和时利电机、深圳雷赛电机台湾APEX、南京艾斯顿、广州数控、珠海运控、桂林星辰、汇川技术。

RV减速器,国外厂家为:帝人、住友、SEJINIGB(韩国)、SPINEA(斯洛伐克)、TwinSpin

,国内厂家为:秦川发展、上海机电、科赛恩、浙江恒丰泰、巨轮股份、南通振康、天津百利天星

谐波减速器:国外厂家为Harmonica(日本)、Harmonica Drive AG(德国) Kamo(加茂精-日本)、MAXON,国内厂家为:中技克美、苏州绿的、北京谐波传动所

国内公司分析

       回到题目中来,题主想投生工业机器人行业是很好的想法,但行业选好还不够,还需要选择靠谱的公司。目前值得高兴的是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33家了,比如做精密减速器的就有秦川发展,上海机电和巨轮股份。做伺服电机及驱动的华中数控和汇川科技

       做运动控制器或数控系统的英威腾、慈星股份、沈阳机床。当然重头还是主机制造商和装备制造商们:机器人、智云股份、南京熊猫、亚威股份、新时达、瑞凌股份、佳士科技、软控股份、海伦哲;博实股份、三丰智能、天奇股份、华昌达、金自天正、蓝英装备、华恒焊接(拟)、GQY视讯、法因数控、华工科技、科大智能、科远股份、雷柏科技、南通锻压

       目前这些上市公司的市值合计达到了2092亿,如要求职,请高度关注加黑的那些企业。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