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起点2016

来源:互联网 发布:随机数生成器界面java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23:39

    公司成立快三年了,中间一直在思考公司的生存,目标和方向,很多时候感叹草民创业是多么的困难,每每看到某某顶着BAT光环的创业者拿到了多少多少的投资,心里很是羡慕。但是经过2015年的资本疯狂后,资本寒冬慢慢的到来,这时才发现有很多人都在裸泳,海潮一退出现了大量的死亡名单,这个名单还一直在增长,其中也有不少当年拿到不少投资的公司。这个时候我们又庆幸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浪费在找投资的事情上,我们做了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我们的产品去年发布了22个版本。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我们一直在成长。虽然我们一直在亏损,但我们的亏损在减少。之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句话,专注是现在时代的稀缺资源。

    创业的氛围在再中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发达国家创业的氛围其实没有这么多,尤其是欧洲,美国的创业氛围相对比较好,我们对比一下现有的中美创业环境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在中国创业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走的利用人口红利,减少利润甚至亏损占领市场,然后靠海量用户走增值的发展道路。在美国我们所了解到的绝大多数创业都是靠科技或者管理的创新来发展的。其中不乏有很多非常小的公司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比如whatapp50个人创造了190亿并购,Instagram13个人几个月的时间创造了10亿美金的并购等等,这些小公司创造了非常巨大的奇迹。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创新的价值。很显然,这种小而美的公司就是公司的目标。

    在《小而美:创造奇迹的创业型小公司》中说到,通过规模经济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掌握议价权,取得更多市场份额,最终的马太效应会让胜利者遥遥领先,这是工业时代最广泛的竞争逻辑。在许多创业者的经验中,似乎伟大的公司必然是“大公司”;似乎只有把公司“做大”,才能“做强”;似乎在商业计划书中写上“我只想做一家小公司”,是一件缺乏理想,甚至让人抬不起头来的事情。但事实却是,在商业这片波诡云谲的汪洋大海中,不存在永不沉没的“大船”,只存在永远的不确定性和永不沉没的企业家精神。小即是大,快即是慢。在这个以“大”为美的时代谈“小公司”,也许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不过更小,往往意味着更专业、更迅速、更精确、更细致、更耐心……以及,更容易照进现实的梦想。何不小而美?小公司有序、简单、不拘束。小公司充满激情,对官僚主义嗤之以鼻。小公司不发好点子——好主意不问出处。在小公司里每个人都被需要,每个人都得参与,奖惩的依据是每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小公司有远大理想,做出了榜样。

    公司的目标,公司在成立的时候就制定了公司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家数据安全公司,行业是安全行业,安全也有很多的分支,公司的选择是数据安全。但是数据安全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很多的安全产品都可以做到部分的解读,所以我们选择了我们比较擅长的审计开始,这就是我们现在产品的来源。从审计中发现安全的事件反过来对防范安全起到很好的作用。虽然难度比较大,中间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但后面都及时的进行了纠正,没有偏差太大。从市场上来看这块的竞争还是很大,但也没有形成垄断性的公司,所以还要有机会。

    产品的目标,产品经过2015年的开发,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很多不足,现在产品的版本有点混乱,公司的产品分企业版本和标准版,但从产品形态上来看差异还不是太大,所以产品版本划分是今年的一个重点,同时还会增加混合云的版本。这样产品就会有三种形态存在。从功能上来说产品会逐步优化每个可能的细节点,使产品逐步走向更加成熟,同时产品还会朝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发展,目前的计划是基于已知模型的人工智能,未来会发展成基于学习的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还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产品同时会提供一套比较丰富的知识库体系来对日志的支持,这部分对很多的客户也是具有吸引力的功能,整体上来说今年的产品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三点来开展的。整体上来看任务还是很艰巨的,但开发的乐趣还是很大的,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做技术人员的梦想,技术驱动市场。

    公司的管理,公司的管理越来越趋向于不管理,从之前的强制加班到去年的基本不加班,从之前的写周报到现在的不写周报,从之前的过程管理到今年计划的目标管理,越来越侵向于不管。我现在每天在管理上花费的时间估计平均每天不会超过二十分钟。但公司的福利和环境还不尽人意,希望今年下半年能有改观。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直做。2016新的起点。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