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来源:互联网 发布:遗传算法的c语言程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9:50

       唐 刘禹锡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 

  惟吾德馨(5)。苔痕上(6)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7),往来无白丁(8)。 

  可以调素琴(9),阅金经(10)。无丝竹(11)之(12)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 

  南阳(16)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7)。孔子曰:“何陋之有(18)?”

 

 

       山不在于要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名声远扬。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的地方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谈谈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没有没有学问的人。(在这里)[1]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这里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