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

来源:互联网 发布:mysql给root所有权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2:23
概率论是一门研究可能性的理论,概率的英文名称probability,就是可能性。数学研究规律,研究必然性。比如说1+1=2,这是必然的,不能有其他结果。可能性却是一种模糊概念,概率论是数学中的一个另类。
  我是学数学的,我不喜欢可能性这种模糊概念。我有些专攻概率论的同学,也说概率论是他们最不喜欢的数学分支。可是没有办法,他们不得不学概率论,因为概率论有用。
  一枚硬币有两面,抛出一枚硬币,落地时,是正面还是反面?如果没有作弊,谁也不能确切地回答这一问题,正面和反面,一切都有可能,机会是一半对一半。
  一枚骰子有6个面,掷下一枚骰子,出现一点的可能性有多少?你可能会说是1/6。但是如果你掷6次,难道每个点数都出现1次?
  你掷6次骰子,实际可能出现2次一点、0次二点、1次三点、3次四点、0次五点和0次六点。不是每个点数各出现一次数学家把实际出现情形叫做频率,就是说出现的频率是2/6、0/6、1/6、3/6、0/6、0/6。而概率却都是1/6,频率不等于概率。
  数学家偏要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寻找规律,数学家证明了大数定理:当实验的次数充分大后,频率接近概率。或者说当实验的次数趋于无穷时,频率等于概率。
  抛一枚硬币,就是一次实验,你抛10次,可能频率和概率相差很大,就是说不都是5次。如果你抛的次数足够多,频率就会接近概率,正面和反面都是总数的1/2。当然,前提仍然是没有作弊,数学家称为是随机的,既没有其他因素。
  掷一次骰子,也是一次实验,如果你随机掷的次数足够多,每一点出现的频率就会接近概率1/6。
  生男还是生女,这是大自然在玩抛硬币游戏,如果实验的次数足够多,生男或者生女的频率都应该接近1/2。反过来,如果实验次数很多,而频率却和1/2有显著差别,那说明有其它因素,比如说,用B超发现胎儿是女性时就打胎。
  这种思想发展为统计学理论,从大量的实验中去发现规律,或者用大量实验去检验某一理论的正确性,或者用统计数据检验实验者是否作弊。
  以上可能发生情况的类型是有限的,比如抛硬币只出现两种情形:正面和反面;掷骰子只出现六种情形:1点到6点。数学家称它为古典概率。现代概率需要研究发生情况类型是无限时的概率,比如说,身高如果用实数来表示,那就有无限可能。
  统计学发现,在某个值附近,比如说170厘米,这一身高的人最多,而往两边,就逐步减少。(170这个数值可能不对,当年我在某医学院讲课时,学生指出我国不到这个高度。但我觉得这是个整数,比较方便,仍用这个值。)这可以用一条曲线来描述:
    y=a/√e-(ax-b)2/2
  这里a、b都是常数,且a>0,这条曲线叫正态分布曲线,它和x轴之间的面积为1。在身高这个例子中,b/a=170。如果要求身高在170厘米到180厘米间的概率,只要求直线x=170、x=180、x轴和正态分布曲线围成的曲边梯形面积,这一面积值就是身高在170厘米到180厘米间的概率。这方法也是大数定理之一(中心极值定理)。
  在正态分布曲线中,a决定了曲线的坡度,a越大,曲线越陡;b决定了峰值的位置,就是b/a附近,概率密度最大。
  频率、概率和统计原理,给出寻找规律的一种新思路。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