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ISO/OSI参考模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开店邮费是多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7:09

计算机的网络模型可以分成7个层

每分层的好处:

1、通过每一层实现一宗相对独立的功能来简化问题;

2、每一层的设计都是独立的,它不比管辖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只需要知道下一层为我提供的服务,和我必须为上一层提供哪些服务;

3、当由于技术的变化使某层的实现需要变化时,不影响其他的层次。

第一层  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完成传输媒体上的信号与二进制数据间的转换

物理接口上发送或接受的是一串以某种规则表示的二进制的数据(只二进制比特串的传输),它定义是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和过程特性等,例如插头、插座的几何尺寸,每根引脚的功能定义,逻辑0和1的电平定义,信号宽带定义等。好比串联接口,并联接口、尺寸长宽大小等,都是数据物理层的接口。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提供点对点的可靠传输,通常把数据分帧,并且保证帧的正确接受,包括识别帧的标志,帧的接受需校验、确认,发送方在超时或收到否定性确认后,要重发,重复帧要丢弃。意思把物理层传输的二进制比特串分成一段一段的,每一段就是一帧,好比是我们说话是一段一段的,那么计算机怎样识别对方发送来的语句呢,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帧的标识问题了,那么怎样知道这帧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呢?那么我们需要经过校验,也就是一定的计算,计算的结果就是校验码,校验码随着我们的校验信息一起传输到接受方,如果最后结果不一样,就判断是有问题,那么就是扔掉,需要重新发送。

第三层  网络层:提供主机到主机的通路,其间可能存在多条通路,网络层将实现的功能包括:

1、选择路由 

2、拥塞控制(例如很多子网都发出请求,怎样处理呢)

3、协议的转换:例如这个局域网是以太网,另外的局域网是其他的网,不同之间怎样发消息呢?这个任务也是由网络层完成

4、分段和重组:例如长数据到短数据之间的转换

5、对用户的分组、字符等计数等等

第四层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通路,应用到应用的通路

1、传输层将把高层要求传输的数据分成若干个报文

2、报文与帧不一样,帧只有帧标志(起始标志、结束标志)而报文有信源和新宿的地址及端口、报文的顺序号,确认号等

3、低三层的通信对象通常是由路由器,传输层是端对端的,必须考虑该报文怎样才能从源端正确的传输到目的端,而源端和目的端通常是主机

第五层 会话层 :建立有关会话的机制,或双向对话,或双向对话时要有切换等,例如说的一方应说一段就听一下对方的反应,因为线路可能已经断了。

第六层 表示层:表示层关心的是语法和语义,对相关的数据的描述采用抽象的定义,如浮点数都用科学表示法

1、相关数据的表示法转换

2、抽象数据结构的转换

第七层 应用层:包括所有应用方面的协议,如全屏幕功能,不同的终端控制字符不同,做相应的转换,通常定义一个网络的虚拟终端,不同的系统之间文件传输方式不同,但表示的形式必须一致。

在网络操作中,发送方的进程是从应用层向物理层流动,也就是7到1的流动路线,但是接收方是相反的,发送方在发送信息的时候,每一层都需要添加一个头部信息,交给下一层,最终到达物理层;然后接受方再逐层的解读,每一层对应的去掉头部信息,交给上一层。最终到达应用层。



TCP/iP协议和OSI协议有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它是在OSI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把第6层和5层加以简化去掉,把1和2合并成1层,所以总共是4层结构。把OSI中的网络层加了一个网络转换,变成了互联网层,这层也就是重点。

TCP/IP协议是一组协议的总称,包括:

1、IP层:即互联网层

2、TCP层:即传输层

3、应用层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