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粽飘香,空相古寺钟声扬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开发交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20:57

时维六月,序属仲夏。正值五黄六月时节,在一个艾粽飘香的日子,我们慕名游访熊耳山下的一个千年古刹。有趣的是,在一个传统节日味道很浓的时刻,我等却去游览一个从西方异域传来的佛教寺院,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然而,我却从中品味出别样的滋味,领略到不同的感受。

深山藏古寺,古寺藏秘密。说实在的,犹如袅袅轻烟,“只履空厢”的故事一直就是萦绕心中的一个谜。阳光倾洒下来,空相寺门匾上由启功书写的“空相寺”几个大字熠熠生辉,香烟袅袅中,一股神秘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步入寺门,院内景物尽收眼底,寺院不大,却很精致,院内,几间大殿,数十通碑,一座灵塔高高耸立,庙宇巍峨,松柏森森,背靠青翠的熊耳山。

“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空相寺那古碑上斑斑驳驳的偈语在诉说着一个高僧的传奇事迹。1400年前,南天竺国(今印度)香至王的三太子,受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师命,渡海东来。梁武帝信佛甚笃,遂迎至于都城金陵。由于二人对佛理理解有别,话不默契,不欢而散。此三太子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也。

达摩离开金陵,乘一叶苇筏漂过长江北上。初时,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修身悟性,随后便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公元536年,达摩祖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至极,如丧考妣,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给予高度的评价。(此碑现存于空相寺内)。

据传,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空棺厢内仅一只履耳,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我猜想,在打开棺厢的那一刻,周围的人一定是目瞪口呆,魂不附体的惊悚模样吧,就像是电视剧《一双绣花鞋》里的一幕,不过里面放的是绣花鞋而已。

一边游览,一边品味,琢磨着寺名的几层意思。空相寺,空相寺,木鱼敲出了你这寺院古老历史的沧桑、久远和神秘。空相寺始建于东汉年间,原名定林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为我国四大名寺。空相寺,因达摩的“只履空棺”而得名,留下了一个云雾般的迷。

“空”是佛教义理的最高范畴,也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此即佛教所言“四大皆空,五蕴无我”之谓也,其实,佛教认为明心见性为空,“空”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瞬息即逝的,并非指空无一切,无相无形,“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万物都是空的,一切都在变化中,所有东西来自自然,而又归于自然,所以是空的,体现的是消极的人生观。“六根清净,诸法空相”,空相不是指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窃以为,空相寺的得名,有这两层含义在里边。

艾粽飘香,空相古寺钟声扬。

在钟声悠扬里,在艾粽飘香时,游览千年古刹,别有一番感受在其中。据古书记载,农历五月正是仲夏,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因而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空相寺依托熊耳山而建,那熊耳山巍峨之势自不必说,远远观去,因其形状颇似熊耳而得名

登上山来,山下风光一览无余。山上,怪石嶙峋,奇石突兀,呈现各种姿态,巨石杂陈,横卧在草丛里面;山下,寺院俨然,阡陌道路,纵横交织,麦黄一片,翠色一片。熊耳山自古拥有“八大奇景”,此刻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且不说那“龙嘴喷雾”、“高楼洪钟”,还有那“椿抱翠柏”、“土桥卧虹”,更有那高深莫测的“濯心泉”、“藏兵洞”……

站在熊耳山上,朝下俯瞰,寺院钟声悠悠,香烟袅袅,远方几条小道逶迤曲折,蜿蜒而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又想到了屈原。一个是 “一苇渡江”的达摩,一个是“愤而投江 ”的屈原,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与路有关,屈原是“哀民生之多艰”而苦苦求索探路,达摩是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屈原探的是一条眼前活生生的现实之路,而达摩则是着重度的是虚幻的来生,一个是宗教的,一个是现实的,但是他们都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在支撑灵魂。

艾粽飘香,空相古寺钟声扬。

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寺院的香烟袅袅和民间的艾粽香飘竟然交会在这里,不禁令人思绪飘飘了。空相寺,香烟袅袅里,似乎看见罩在灵光和传说里的达摩大师;端午节,艾棕香气中,似乎看见早已定格在国人心中的屈原大夫,被定格的还有那句经典名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我在心里悄然将其二人做一比较。两人都是创始者,都受到顶礼膜拜。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是禅宗的初祖,而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达摩是南天竺国(今印度)香至王的三太子,“一苇渡江”后,沿着崤函古道来到了定林寺,讲经说法,教化万民,被誉为“西方圣人,东方活佛”。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主张对内举荐贤能,修明制度,对外主张连齐抗秦,后遭谗言,被流放到沅水、湘水流域,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5月5日在国破之日,愤而投汨罗江而死。

艾粽飘香,空相古寺钟声扬。

熊耳山下,芳草萋萋,满目青翠。“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汨徂南土”,我想起了屈原的诗句,眼前浮现了他的身影,“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道路曲折、艰险,他在跋涉前行。俯瞰山下朦朦胧胧的空相寺,忽然心中一动,闪出一个问号来,假如当时就有佛教寺院,那么他会遁世而出家么?答案是NO,因为他“离闵而不迁兮,原志之有像。”,“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他不会消极避世,从他和渔父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表达了他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苟活于世的决心,为了实现他的志向,可以“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艾粽飘香,空相古寺钟声扬。

在山坡处,采几株艾草,轻轻嗅着,忽想到洁身自好的屈原十分喜好香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种植大片香草,“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并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诸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可见一斑。

空相寺,一座别有洞天的寺院,一座在熊耳山下被祥云笼罩、被香烟缭绕了一千多年的“清净世界”。端午节,一个与诗人有关的日子,一个飘散着艾草、香包和粽子浓浓香味,被熏染了千年的节日,两个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却有着相同的地方。

千年古刹,钟声悠扬,千年节日,艾粽飘香。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