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认识电子政务

来源:互联网 发布:groovy json 中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3:23

计算机世界   吴晓星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建设史,但从政府、企业、民间等角度出发,至今对其仍有不同说法。

    平面地看这些说法,很可能会感觉电子政务似乎愈加模糊,然而换一种角度,立体地去看待其在城市信息化、政府改革、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会十分清晰地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全面涵义。

    很多观念会模糊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事实上,城市信息化的概念远大于电子政务,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以及内容。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在各领域已不同程度形成了各自独立、大小不一的信息主体,如政务信息、图书馆信息、高校校园网、新华书店信息、医院信息和酒店信息等。这些信息主体在上世纪后期的发展中自然形成,没有互相链通,具有片面、偏差等特性,但从整体看,它们已经形成信息社会的大致轮廓。

    政务信息在这些孤立的信息主体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目前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通过政务信息全面联通的电脑化,来推动各领域信息主体的联通化和全面化,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因此,电子政务在我国城市信息化中呈现主体带动的领头羊姿态。

    同时,从政府领域来看,随着80年代办公自动化、1993年的/"三金工程/"及1999年的/"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我国政府行政效率、办公透明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行政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悄然进行着。明年《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更标志着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行政改革的作用力。电子政务,实际是推行行政改革的一种借力和手段。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必然阶段,最终服务于经济建设。电子政务最终除了提高政府的社会服务效率外,还将向社会提供行政管理中的副产品--社会信息资源。其中,企业群将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消费者。然而业内权威人士认为,政府所提供的单纯社会信息并不能被企业直接消化,必须要有一个中间机构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才能转化为企业群可消化的信息。这个中间机构将是经济信息链条的重要一环,通过它,政府也才能最终圆满实现电子政务的完全效益。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