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在农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下架的宝贝在哪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23:51

来自:《信息化建设》

接触电子政务已有半年多,深信电子政务在中国会蓬勃发展,而且会在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互动中发挥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但是,无论是在课堂学习、杂志期刊上,抑或是网上搜索中,都很少看到关于电子政务在农村的应用。仔细一想,确实也是,农村本来条件就差,而且电话普及率不高、人均文化水平较低,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岂不是新的“大跃进”?

    但是,了解到印度的Gyandoot计划和我国一些地区的实践后,觉得实际并非如此。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经济可以跨越式发展一样,在农村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特殊的发展计划。

   国内外的现状

1、印度的Gyandoot计划

Gyandoot是印度一项独特的电子政府计划,这个计划在199911月开始启动,主要为Dhar地区的农村与部落服务。很多当地重要的人口信息如收入、阶层、籍贯、土地所有权、债权等都被存入电脑,实现计算机化管理。这个网络系统贯穿地区首府与21个独立运营的信息中心,这些信息中心多设在村镇中心人们常走过的路旁,进出都非常方便。在那里,每个村民可以享受各种服务,如原产地证书的提供、房屋所有权证书、当地福利及最新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即使有的农民不认字,也可以通过操作员的协助了解屏幕上出现的价格数字。

除上述服务功能,村民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地区高层管理人员反映情况,申诉问题,如缺乏农业专家,水泵发生故障,官员渎职,以及商人销售假种子,劣质化肥等,而且在监督之下,七天之内必须有答复。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有70%的人口分散于60万个村庄中,在印度电信密度(固话和移动通信)人均拥有量只有7%的情况下,电信服务的乡村覆盖率却达到83%。不仅如此,他们又设立了新的目标:在任何乡村半径5公里内,都可以无线上网。

2、国内的一些尝试

19989月,中山市农委与市电信局联合建设了中山农业信息网,在普及农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时,中山农业信息网对上网农户购置一台电脑给予每户25003000元的补贴,免入网手续费,免费装机调试、上网操作培训和为本地流通专业户、种养专业户制作网页及资料上网,网站还提供国内各大市场(特别是华南地区)市场价格信息,使信息中心成为流通信息的中介组织。

2000年冬,辽宁省农业厅与亿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了农村信息科技示范户工程,在农村建起1000多个“农家网吧”,这些“网吧”由农民操持,面向农民经营,为农民提供准确实用的经营消息,并为上网农民及时发布信息。

2001年,北京光彩农信公司开发研制成功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网络系统,即“中国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系统(SPEC系统)”。 截止20034,“光彩农信机”项目经过在全国11个省市14个地区的推广试点,为农村生产经营发挥了巨大作用。该系统已于2003年正式推向市场。这一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简便:会识字就会操作;(2)成本低廉:每天接受信息只约3角钱;(3)免维护:不染病毒、不死机。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采用打包压缩技术,平均每30秒就可以下载约10万字的农业信息,信息可以离线浏览,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这套系统突破了我国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实现了实用农业信息的进村入户。 

2002年,甘肃省平凉市在有条件的乡镇建成“农民信息之家”50个,属全国首创,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农村的信息匮乏问题,并采取全天候开放、全免费服务的方式,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面向农民、涉农组织和各级政府进行专业服务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已建成使用。

200310月,许昌市农业主管部门和河南移动公司合作,在当地进行"农信通"服务平台试点,通过手机短信帮助农民获取农业信息,查询农业产品供求信息、行情及价格。目前许昌市已经有上万农户用上了"农信通"系统,许多花农、粮农和其他种植、养殖专业户,通过"农信通"随时随地接收各类农业信息,并在全国联网的农业网站上发布信息。

20046月,一个以卫星宽带网与计算机互联网相结合,覆盖江苏全省,以卫星传送为主的宽频农业远程培训与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江苏农民接受农业科技培训的最佳方式之一。

推动电子政务在农村的发展的必要性

    1、促进农业信息化,缩小贫富差距

    众所周知,在中国,衡量城乡之间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警戒线。如果不能令全体公民普遍受益,那么信息化只会进一步扩大这个差距,使原本的强势团体更强,而弱势团体更弱,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这样,在未来数字化的海洋里,将会出现散落的人群孤岛,那些精英们凭借着先进的通信和交通技术可以轻易地跨越这些孤岛,感受着“天涯若比邻”般的交流,但与此同时,他们却无法轻松面对因差距扩大带来的社会失衡,他们不得不时时刻刻担忧着来自“海洋”深处,由于不平衡心理导致的抢劫、暗杀等犯罪行为的来临。

事实上,农民对信息化的要求并不高,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如气候环境、国家政策、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科技信息及就业培训等动态信息,提供这些信息并不需要很高的成本。在这点上,有许多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加拿大和新加坡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计算机的补助;牙买加利用邮局,英国利用公共图书馆,印度利用公共信息亭方便居民就近进入政府网站。

20047月的《南方周末》报道:中国遭遇到20年来首次“民工荒”。有学者分析,这与“信息传递滞后”有关。一边是成千上万的空缺岗位,另一边却是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也不只一次的耳闻每年春节过后大批的民工盲目的涌入城市,然而除了少部分的人能找到工作外,大多数人只能怅然离开。我想,如果他们不只是拥有口头相传的就业信息,而是能有更多的途径了解各地市的劳动力需求状况,就能够避免如此庞大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许多农民除了土地和劳动能力,几乎一无所有,唯有信息的充分流动才能使他们有了新的依靠,才能不离乡背井也能勤劳致富,同时为当地的发展做出贡献。

    2、维护农村秩序,促进村民自治,扩大就业

    如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社会精英大量流失,因为人口流动和迅速变迁,村庄舆论大多解体,村庄秩序因此变得愈加混乱,村民自治难以实施。以族规家法为代表的制度早已不再存在,而人际关系与经济利益越来越紧密地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构成附着在传统血缘关系的道德义务也越来越弱。农村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许多离乡背井的农民逐渐丧失了以往对村集体的感情。

    可以设想,通过电子政务的推行,可以维系外出农民与家乡之间的情感。例如,乡镇政府可以建立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定期公布下属各村的动态消息、各类产品供需情况;提供网上办证等服务;外出农民也可通过这个平台为家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家乡的建设建言献策、牵线搭桥。近年来,国家培养了不少计算机人才,大部分都是只掌握了些基本技能、工作经验还很短。通过电子政务在农村的普及可以把这部分人才吸纳近来,或者通过短期培训安置一批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在当地就业,培养农村信息员。

    3、拉动新的需求,将成为未来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农村是一个潜藏的巨大的消费市场,无论早晚,这个市场都会被激发起来,谁先洞察这个先机,谁就能在新的利润增长点获益良多。只要开发价格合适、操作简便、符合农民需求的产品,同样也能调动农民消费的积极性。上述“光彩农信机”就是一例。企业还可以从廉价电脑和网络替代品、农村信息员培训、公共信息亭、二手电脑以及易用性软件等方面入手拓展自己的生意。

可喜的是,已经有公司开始关注并进入这个市场。712日,推出全球首个中文CPU的香港文化传信公司和IBM公司,宣称它们将加强合作,全力推广文化传信集团的e-Town产品,利用低端网络计算机、DVD机、机顶盒和多媒体电话把中国的农村地区带入计算时代。

如何在农村推行电子政务

结合中国国家目前具体国情,我认为:不必拘泥于单一的上网这种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现有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广播、电视、电话等),把信息和政府的服务送入千家万户,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方便和实用。

1、开发廉价的网络替代品,如生产价格实惠、功能简单、操作方便的网络设备或机顶盒;发展统一消息服务UMS技术,如通过电话、传真和短信进行EMAIL的收发,使得老百姓能方便的获取来自互联网的信息。

2、充分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开发语音识别系统来降低农民获取信息的门槛。农民把需要了解的信息通过电话,再由语音识别系统转换,或者通过信息员的协助,输入到农业专家系统,系统迅速做出响应,再把结果以相应形式反馈出来。

3、在邮局、村镇办公场所、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人口流动密度大的场所建立公共信息亭,由农村信息员协助提供有偿的信息服务,获取的收入部分用于扩充设备和完善网络。

4、以农村信息员为依托,在农村成立农民信息服务中心,完善农村科技信息网络,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将实用科技信息、气象信息、市场价格信息等综合分析后提供给农民,同时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收集整理,交由专家咨询解答。

5、在廉价电脑出现之前,网吧对于中低收入的人群来说,还是不可或缺的最经济实惠的选择。我们应该转弊为利,将遍布在全国各地的网吧变成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前沿阵地。

6、设立普遍服务电信基金,大力推行电信普遍服务。可以借鉴印度在推行电信服务时采取的方法,在不方便建立电信有线网络或者基本是通信远未普及的地区铺设无线通信设备。

7、在电话普及率较低的地方,设立公共电话亭。

8、利用广播和电视传授上网浏览、收发邮件、查询信息等基本操作技术。

9、开辟渠道,建立城乡间的二手电脑市场,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