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转型之痛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南昌有mac口红专柜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6:47

"互联网公司与大公司竞争的法宝,就是你有试错的勇气和机制,比它们更灵活快速。"在点心转型和被收购消息的当口,点心CEO张磊的这句曾经的创业心得颇耐人寻味。

近日,关于点心将被百度全资收购的消息在IT业界传得沸沸扬扬。点心(北京风灵创景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在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中带着光环和期待出生的"长子",此刻又被舆论推到了浪尖上。收购消息传出,点心CEO张磊和COO黄庄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对媒体辟谣,表示收购一事并未进行。黄庄则对《IT时代周刊》表示,点心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目前财务状况很健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16日,又有消息称百度已斥资千万战略投资Android手机刷机工具卓大师,其收购点心的步伐也在加快。

此刻,笼罩在点心头上的收购疑云扑朔迷离……


点心CEO张磊的百度回归之路,给点心的未来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可能。


决策偏离

作为创新工场家族的"长子",点心成立之初的豪华配置让不少草根创业团队颇为羡慕。CEO张磊是前百度无线技术负责人,产品负责人游敏丽来自腾讯无线,前戴尔大中华区产品营销总监黄庄担任首席运营官,创始团队的背后是李开复和汪华的光环,环绕他们身边的则是被创新工场品牌吸引而来的一批业内技术精英。

对于李开复、汪华等人信奉的"安卓为王"的大战略来说,主打安卓手机OS的点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点心的诞生,反映了创业团队对安卓未来的预判。

但是,与几乎所有人都对战略方向强烈认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团队在战术路径上的摸索。

2010年9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还处于爆发的前夜,智能手机还远没有普及,而点心OS自诞生起,似乎就把住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脉搏。"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冲劲很足,熬了N多的夜。从6月开始定案,到9月把软件搞定,10月上架。很短的时间,大家都打了'鸡血'."回忆起点心ROM的诞生,黄庄仍然难掩创业时的兴奋之情。

不过,整个手机ROM市场过去一年的发展远未达市场预期。早期点心的手机ROM主要面对中高端的手机。但三星、HTC、华为、中兴等手机大厂通常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最终点心只能和夏普这样的二线厂商合作。这些厂商的出货量连带影响了点心ROM用户数的提升。这也让点心帮助硬件厂商提供智能手机解决方案的思路看起来越来越如同鸡肋。

ROM市场的残酷性,在当时各种光环的笼罩下,被点心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其实这些问题是考虑过的。但当时是以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跳进去的。而且有现成的项目摆在我们前面--夏普、高通,都已经很成熟了。当时我们要做第一个中国本土化的操作系统,我们做出来了,产品也上市了。"黄庄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点心核心团队在决策时呈现的状态。

"我们开始思考,这个产业链有什么是风险太大的和我们不能控制的。最后我们总结:有什么东西不是控制在点心身上的,第一个是安卓OS的发布主动权不在点心身上。第二,硬件的厂商主动权不在点心身上。第三,核心芯片的发布权也不在点心身上。点心的软件要在这三方面很好地配套很难。"黄庄表示,此时的点心核心团队,已经开始考虑转型的事情了。

而正是这一"跳",给点心后来为了生存被迫转型埋下了伏笔。

转型之痛

"点心是一家小公司,只能跟随。但是跟随的成本太高,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所以到了2011年3月,我们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我们就将点心ROM掰开,做App."黄庄对《IT时代周刊》表示,这个产业链有很多风险和因素不是点心能够控制的,所以点心开始把应用从原来的OS中一个个剥离出来,开始做App应用。

很显然,点心从手机ROM转型到手机App应用,是为了生存而做的选择。

"我们有我们公司自己的DNA,对于做什么产品,我们有自己的选择。"黄庄对《IT时代周刊》表示,此后的点心,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桌面App市场上。

此后,点心推出了点心桌面、点心省电、点心通讯录、点心盒同步、点心闹钟等一系列手机App产品--这可以理解为点心将其原来在手机操作系统中的功能挨个拆成单个的手机App并推向市场,以提升其推广速度。同时,为了拓宽市场,点心又斥资收购了有百万用户的安卓优化大师。

安卓优化大师目前拥有数千万用户,被不少渠道人士认为是点心最具价值的资产。今年上半年点心宣称其旗下应用累积下载量超过1.2亿,累积用户5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2011年第4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点心在系统工具领域用户量一举超越腾讯,在系统工具领域仅次于360,位居第2名。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