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育

来源:互联网 发布:知乎精选rss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8:54
N年前的大学扩招正值上世纪末的互联网、IT热潮尖上,很多本来没有专门开设计算机课程的高校都设立了计算机专业,陕西科技大学(2002年6月前叫"西北轻工业")也不例外,从机电学院中分离出部分相关课程组成了当时的计算机系,现在叫计算机学院。对于一个勉强维持在重点大学里最靠后的高校,是没有能力去吸引当时炙手可热的计算机人才来担当教学骨干的,所以那些老师教授都是已经几年十几年教同一门课,还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但同样亢奋的全国各地的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他们削尖了脑袋要钻到大学里去学计算机,学他们从来不曾了解,只在媒体上听说过,极少数人在当时稀有的网吧接触过但大多数人连在高中的微机室内连基本的开机、热启动、冷启动都要闹不清楚的东西。而结果是只有那些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如愿所偿的进入CS系。我也是其中一员。
            <br><br>  刚入学的计算机系新生自我感觉都不错,他们都感觉自己就是比其他系的学生聪明、优秀,他们梦想着四年后自己是白领金领、社会精英,在高新区拎着笔记本电脑匆忙出入于高档写字楼中。他们就这么陶醉着,他们想不到的是那些老师们还没有拿出合格的教学计划来。一方面是凑起来的老师们没能力,很多老师都是零时抱佛脚刚接触计算机,连字都打不熟练,自己都没弄受过系统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他们心中装着的不是二百多优秀学生,而是自己的个人得失。后者最为可怕,他们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br><br>  第一年,老师们不紧不慢的过着日子,给学生们安排些不痛不痒的课,慢悠悠的教着高数、大物、思想品德、英语。学生们还保持着新鲜劲,带着高中刻苦学习的习惯,第一学期还不错,只有少数人有不及格。慢慢的,学生们发现自己是无拘无束的,没有人管的上我:家长在千里外,带课老师一周见不到一两次,一天除了上课还有那么多自由支配时间,自习是可上课不上。带着好奇,他们就尝试着所有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事物:逛不完的街、打不完的球、学长电脑上看不完的电影和玩不腻的游戏。除了学习,他们什么都有劲头。因为翻开课本,就想到那些缺乏激情的老师,他们觉得自己有想法,要自己作主。终于,他们发现了网络的虚拟世界,最要命的是聊天室、QQ和校友录,宿舍里的话题是谁谁交到了网友,还给他寄来的照片等等。于是他们就乐此不疲的呆在网吧里,学会了十指在键盘上飞扬。他们心中的唯一的开脱是自己正在学电脑。学校周围扎堆多起来的网吧几乎永远爆满,甚至需要提前预定位子,于是通宵应运而生。当年的北京失火网吧就是例子。第二学期,不及格的人就多了。
            <br><br>  我一隔壁班同学华是广西人,高考的分数据说很高,还是党员,所以一来就当上了班长。人说他智力及高,学玩红警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是横扫几个班级的了。当时他的那股劲让我诧异,常听说他又连续几天几夜持续作战了,网吧老板对他特好,饭都是给他送到。由于当时他还是班长,找他的人比较多,当时大家都说到哪哪个网吧哪个位子能找到他。也许这就是狂人。也就是他,大二第一学期没来报到,据说是成绩的原因。
            <br><br>  第二年,还不如第一年。当大家都学会了在网络上任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大家寻找的是各种刺激的图片和文字,而不是与学习有关的东西。同时,CS火爆异常,吸引了几乎所有的男生。这个战队,哪个战对应运而生,精明的网吧业主于是每天分时段主办比赛,胜方的奖品一般都是10元上网时间或一瓶饮料,而每个参加的人投入的上机费用和这也就差不多,但他们需要的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接着,盛大的网游正火,又牢牢网住了一片人。其间少许没有被网吧耗去的人被另外一张网困住了-情网。到自习室去看,占座位的大多是情侣,食堂里一人占座一人打饭也是情侣,真应了那句话“出双入对”。第二年下来,我们班31号人,3个被退学,刚好3个男生宿舍都有一个。全校就计算机系被退学的人最多。第三年他们都找关系,交钱,然后留级。后来毕业开始上班的同学开玩笑说他们留级的真幸福,能上5年本科。他们就说“幸福?你来试试!”都哑火了。第二年影像最深还有学校收取的重修费爆高,每门一两百元,还要用半个学期的周末时间去上重修课,不去就扣分,忍受经济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大多有不及格重修的都是有好几门,有一个同学挂了6门,对于他来说就没有周末,周末比平时都忙。当时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往往是听说老师要点名了,一个电话打回宿舍,一大帮子拖着鞋蓬着头连书都没带或随便夹本不相干的毛泽东思想之类赶到。和老师们见面的频率到了一月一两次。典型的是教C++、JAVA、数据库和离散数学的老师如和尚念经般嗡嗡的背课文,底下被催眠的一片。
            <br><br>  大二的专业基础课基础没打好,大三的专业课也很难学好。当时大家发现自己已经偏离学习太远,而离大四很近了,一到大四大学四年就完了。大家有种被打回现实世界、打回原形的感觉。于是有的忙着通过重修考试,以不影响毕业证;有的忙着英语四级,以不影响学位证;然后是忙着考研的,寄希望于考到名牌学校如西工大、交大的研究生以完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还有些人觉醒了,才发现大学的学习不能靠任何人,尤其是老师,因为他们对新事物(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更新极快)已没有多大学习能力。要靠的是自学。要到计算机强的高校去看人家是如何刻苦做实验的,看人家看的都是老外写的书(计算机本来就是老美的发明)。于是他们跋山涉水躲在某个自修室里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c++程序设计语言、java,看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最大的变化是,宿舍里鲜有集体活动。以前不管打球、上网、逛街、聊天,都是一窝蜂,现在都是各人忙各人的,单独行动。
            <br><br>  到了大四,考研的没日没夜的上自习,找工作的准备简历搜集招聘信息,有感情问题的也开始准备。慌乱中,好快的最后一年就那么快的完了。当你试图抓住它时,它已滑走。
            <br><br>  毕业快两年了,我听到和看到的是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学计算机的;那么多明星IT企业的老总抱怨找不到合格的大学生,发现招到的人需要从新培训,找来的大学生都眼高手低,当前教育太过于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br><br>  我知道,以上说的都是大学四年学生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很少,和计算机学习有关的更少。我想表达的是,我用四年时间,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四年时间换来的教训是:大学学习要靠自己,老师只能起个辅助的作用。光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接人待物;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是什么样的;如何总结归纳,培养思想的成熟。最近看到一句话,大意是大学里光学会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
            <br><br>  陕科大是快被淘汰的国家重点(也不知道国家现在承认不,反正宣传上这样),学习风气如此,全国还有那么多不如陕科大的大中专院校,那些计算机系的学生我真替他们捏把汗。真希望他们有好老师的指导,真真正正学习计算机科学,等毕业后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br><br>  如果可能的话,要学计算机最好到清华、浙大,千万不要到陕科大之类。如果你还要学计算机,我会建议他按我总结的方法来学习。
            <br><br>  当然,作为陕科大的毕业生,我没有任何对他不满(即使有些地方用词看似带有些许感情色彩,其实还是很准确的)。不管是好的也好坏的也罢,我很感谢他带给我的所有东西,因为经历过的都是笔财富。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