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国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摄影和美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22:50

中医药理广受欢迎

  保罗?皮尔泽坦率地说,自己对中国经济还不算熟悉,但是他却看好健康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其中一个依据,是中国人已经“进口”了西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于小冬介绍,2002年,我国第五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城乡人口能量日摄入量已从20年前的2491.3千卡,下滑到当年的2253.5千卡;蛋白质日摄入量没有增加;脂肪日摄入量与10年前相比平均提高了30.7%;微量营养素Va、B1、B2的日摄入量覆盖面和缺乏程度相当严重;常量元素钙和磷的日摄入量也与需求相差悬殊。

  “这是一种‘隐性饥饿’,从而导致慢性疾病的高发。”于小冬如是说。

  在保罗看来,现在的中国人也需要“健康产业”。不过,保罗强调,对于中国而言,健康产业并不是从外国引进的。中医药的积淀和发展,是让保罗看好中国健康产业更为重要的原因。

  “在世界各地,中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虽然并非生物专家也不是商人,但短暂的中国之行,保罗专门找到中医药专家进行探讨。让他感兴趣的是,在西医理论中,只有生病才会找医生,完全不存在中医中要求治病与防病相结合的理念。这种区别进一步印证了他五年前的那本著作:“防病”对于美国人,意味着一场认知上的“革命”。

  “美国人需要中医,而中国也需要把中医推广到世界。”保罗说。

  不过,准确地看,保罗口中美国人所需要的“中医”,是一种理念,比如 “治未病”和 “药食同源”。他分析,在美国,因为吃得不健康,65%的人口已经超重,而医疗费用方面,95%是可以通过“预防”节省出来的。

  保罗坦承,他希望进入美国的中医不仅是理念,最好包括产品。但是,通过与中医专家的座谈,他也发现,目前中医药产品进入美国最大的障碍在法律方面,而美国各个州的法律不同,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和50个州的法律打交道,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事实上,另一种解决方案已经显现。当世界维生素业诞生的那一刻,中医理念早已为西方健康产业作出了贡献,世界上第一粒维生素补充剂、当今安利旗下的纽崔莱,灵感就来源于中医。

  75年前,这种药片的发明者在上海对中医产生了迷恋,发现中药的来源都是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他所发明的第一款维生素竟然提炼于“草头”,一种江浙紫花苜蓿嫩芽,农民们把它揉入米粉中,做成煎饼,预防疾病。

  “中医通过号脉进行健康判断,‘脾虚’或是‘肝旺’,西方人没办法理解和接受。”安利中国技术总监许洪民说,能够将中医药发展的方法,就是利用中医理论和西方技术相结合,形成产业化。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