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event对象为null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09:35
汉语,分开说就是“汉字”和“语言”。
汉字,古人都认为书画同源。
也就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的金文、铭文和甲骨文,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字也是画,画也是字,即象形文字。
­
象形文字,是用来表意的,如“日”,表示太阳,但表音很弱,最处的文字都有一个读音,但随着文字的发展,文字增多,文字注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可能因各地方言不一样,难以统一)
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所以表达力很强),注音方面较为薄弱(以至对汉字不容易学习掌握推广)。不象拉丁字母组成的英语,为拼音文字,字母少,既表义又表音,会写就会读。
而汉字,表音和表义是分开的。
­
最早的汉字注音法有: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也就是用已有标准读音的汉字为新汉字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即用两个基本汉字为一个新汉字的注音。即用第一个基本汉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基本汉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
是我国汉字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之前,反切法当时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直到民国时候,鲁迅呼吁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
汉字的反切法这种复杂注音方法,一定程度上为汉字的推广普及带来障碍,加重了过去普通人民识字的难度
(唐朝时期,汉字传到日本,小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假名(片名)为汉字注音,以至形成现在的日本文字)
1954年10月,周恩来提议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并指示:拼音方案可以采用拉丁化,但是要能标出四声(即是声调)。于1958年确定《汉语拼音方案》。
­
为与国际接轨,且拉丁文字母比较少,便于书写记忆,汉语拼音就采用拉丁字母和一些附加符号(指的是声调符号)表示汉语的发音。也就是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的发音。汉字自古传承下来的对每个汉字的读音(念法)映射到每个拉丁文字母上,
由于每个地方方言不一样,就规定以北京方言为语音蓝本(普通话)。
汉语拼音的形式构成也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汉字发音,为何要分声母和韵母,这要看音韵学的要求)
­
对汉字的读音从音色的角度分析,可以细化为一个个的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共有32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在发音的时候,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受到阻碍的声音叫做“辅音”。如:b、p、m、f、d、t、n、l、等都是。
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如:a、o、e、i、u、U等都是。
­
拉丁字母在被拿来当作汉字的注音后,读音发生了改变,如元音字母:
                a   o   e   i   u     U
北京方言读: 阿  o   鹅  依  乌    鱼
英文读:     ei  ou  依  挨  依乌  (无)
­
根据中国的语音习惯将拉丁字母经过发展而成的汉字拼音字母一共有26个字母。其中有a、o、e、i、u、ü、ê 七个元音。有22个辅音,其中有21个是声母,只有ng不是。每个字母所代表的音叫“本音”,元音字母发音响亮,所以元音字母就以本音为名称。(也可认为是纯音)
辅音字母是念不响亮、听不清楚的,称呼起来很不方便,所以辅音字母必须附加元音作为名称,叫“名称音”。(也可认为是混合音,需要元音加强)
声母的本音不响亮,为了便于教学,在每个声母的本音后面,分别配上不同的元音,这样发出来的音叫“呼读音”。
­
说起拉丁文,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呀呀学语开始,人生第一堂课就接触到了拉丁文
­
拉丁字母表:
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拉丁文形成简史:
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它的祖先是复杂的埃及象形字。大约6000年前在古埃及的西奈半岛产生了每个单词有一个图画的象形文字。经过了地处地中海东海岸的腓尼基亚的子音字母传到希腊,发展为表音字母,最后罗马字母继承了希腊字母的一个变种,并把它拉近到今天的拉丁字母。
­
古罗马帝国为了控制欧洲,强化语言文字沟通形式趋一,也为了适应欧洲各民族的语言需要,由I派生出J,由V派生出U和W,遂完成了26个拉丁字母,形成了完整的拉丁文字系统。
­
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对西欧的统治,及其文化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使得拉丁语成为了古代和中世纪欧洲的官方语言。直到十六世纪,它与各地的方言相融合,才发展成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现代欧洲语言。即便是英语、德语,在词汇和语法上也颇受其影响。
­
­
汉字简史:
汉字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
象形文字
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
     
            大篆                             小篆      隶书(张迁碑)
­
­
至汉代,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
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
  ;    
         草书(张旭)        楷书(欧阳询)         行书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
;   
宋代刻本             制式文字体
­
­
­
­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