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公司这几年

来源:互联网 发布:国内java大牛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1:21

12年应届入职公司,不知不觉已近5年时间,才发现总结过少,没有任何个人知识财产积累存档,就简单写下这几年的流水帐,有时间再来详细总结:

2012:

刚入公司,被分配加入一个网管产品,现在还健在,承担开发工作,使用java语言,由于有些基础,所以勉强可以完成工作任务,加上自己够努力,主管兼导师也比较认可,过程中,知道的公司的软件开发流程,渐渐知道什么叫TR点、敏捷开发、Story、SDV,同时也积累下来自己的一些AAA业务基础。

2013:

由于部门合并,所负责产品的组件与另一合并的部门业务重复,加上地域原因,直接并入已做终端安全多年且已有产品再销售的部门,之前的那个产品没有GA,单独立项一个版本将原来的业务与现在的产品融合(ACM),还是负责开发工作,由于刚好之前做的东西属于这块的核心业务,慢慢的就掌握了这个版本的核心业务和代码。

2014:

基于前一个版本的基础,成立一个大版本(产品品牌更换),开始所有部门人员投入这个大版本设计和开发,由于在前一个版本,承担来开发任务,在这个版本一样承担的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开发工作,渐渐的把整个产品的核心业务和代码都掌握,成为了真正的骨干。由于品牌被解决方案再次升级变更,提出新的概念,为来完成领导的政治任务,成立一个新的版本,开发负责开发和设计工作,该版本号称零偏差过TR5。

2015:

基于前面版本对积累,已经成为所负责领域的业务专家(其实只是相对别人更懂内部实现而已),因此承担来下一个版本的设计工作。中间出现迷茫期,有离职意向,后面直接抽出投入云化产品的设计工作,其实还是这个业务,架构完成不一样,相对之前的SSH传统企业软件架构,产品云化架构更多是很多互联网技术,什么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消息队列、大数据、集群、消息总线等,开始慢慢了解互联网技术,但是其实还是承担来以前的业务设计,相当于说老酒装新瓶。

2016:

基于设计后的云化产品开始带一帮兄弟负责所设计业务的开发,由于很多都是外包,又是新员工,所以比较痛苦,虽然最终勉强开发完成,但是过程还是比较辛苦,由于时间进度赶,架构看护也没做好。刚过完第一个TR5点就over,不搞了,感觉没劲。这时候部门再次合并,加入了概念炒的火热的SDN队伍中,开始学习新的统一融合架构和基于新的架构参与新的业务设计。

2017:

前期的云化产品架构需要调整为新的统一融合架构,同时基于该架构的产品需要交付多解决方案,包括来之前所参与的云化产品,因此又是成立一个大版本,需要同时承担多业务解决方案(去年参与的产品是其中的一个,这次就是进行架构调整),开始承担之前参与的需要架构调整的解决方案版本SE工作,正式走上SE这条路。


入职至今,从开发人员到DE到PL再到SE,对于个人的职业规划相对不清晰,还是属于在摸索中,个人积累还严重不足,都说三十而立,三十对于我应该说是从头再来,再给自己3到5年的沉淀时间,期待能有质变。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