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住证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号买电脑有限制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0:52
 似乎从来没有哪一种证件,会像暂住证那样,无数次地经受着公众的斥责。说到底,就是因为一纸暂住证,已经构成了对特定群体的权利捆绑。

    6月30日上午11:30,深圳市政府宣布,将于今年8月1日起在全市实施居住证制度,让外来工们拥有深圳“绿卡”。该市人口管理部门的人士说,“推行居住证管理,将认可他们的市民身份、赋予他们市民地位、让他们同等享受市民待遇”。专家认为,居住证制度体现了同城居住者同等的“市民待遇”,凸显了身份公平。

    此前,国内也有一些地方进行过居住证制度“试点”,比如浙江。不过,最后的结果,大都是令人扫兴。原因很简单,那样的居住证与此前暂住证相比,不过就是改了一个字——“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实质性变化。毕竟,对居住证的最大期待,就是让它成为权利证,使外来人员免于在居住地遭受种种不公与剥夺。

    令人欣慰的是,今后持有深圳“居住证”的居民,子女可在深圳接受义务教育、可在深圳直接办理赴港商务签证;持有10年长期“居住证”的居民,将被纳入该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圳的“居住证”还将“一证多用”,逐步增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和教育、金融等多项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这一切,其实寓示着政府正在转变对待外来人员的行政理念,由过去的临时性管理走向综合服务,这自然是可贵的进步。

    不断加大对外来人员赋权的步伐,已经成为当前一种迫切的诉求。毕竟,外来人员对本土经济建设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已经从事实上成为了城市产业工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比如深圳目前总人口已超过14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不过200多万,流动人口居全国各大城市之最、约占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10%。对这样一个庞大外来群体赋权,保障他们在社保、就业、教育各方面的权利,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反哺与分享,它本身更有助于吸引外来人员来为当地经济做出更大贡献。告别暂住证制度,其实对外来人员与城市建设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双赢。

    问题是,尽管对暂住证的声讨,这些年从来不曾停息,但是,目前暂住证制度仍然深受一些地方管理者的青睐。根据深圳的居住证制度,持证10年者才有资格被纳入该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10年太久,这样的居住证制度,仍然留有太长的尾巴。这种限制与保留,将堵住太多外来工的脚步,使他们融入城市平等的享受各项权利与保障,仍然是难以企及的梦想。

    持有居住证,在很多权利领域却又不能与当地户籍共享。这说明,外来人员仍然未能走出被“户籍捆绑”的宿命。此中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一方面是用暂住证的办法来方便公共管理,这说明一些地方城市管理者对外来人员仍不能完全摘下“有色眼镜”;另一方面就是利益博弈,取消暂住证让外来人员享受市民待遇,这里面巨大经济利益“转让”,让城市管理者实在难以割舍。

    既然宪法以最高权威的形式确认了公民自由迁徙权以及普遍平等权,那么,以户口的原因来剥夺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保障,本身就有悖于正义。寄生于户籍之上的暂住证,不仅仅失去基本的合法性,而且在执行中还产生种种负面后果。从这个意义看,告别暂住证我们不能总是满足于有限进步,而应加大打破户籍制度藩篱的力度,尽早破除种种政策壁垒,不再为暂住证留有太多尾巴,从而真正实现赋权于民。(来源:重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