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PA和LNA

来源:互联网 发布:amdcpu优化补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2:09

LNA是低噪声放大器(电压放大):

主要用于接收电路设计中(有时也会用于发射电路的前级放大)。因为接收电路中的信噪比通常是很低的,往往信号远小于噪声,通过放大器的时候,信号和噪声一起被放大的话非常不利于后续处理,这就要求放大器能够抑制噪声,所以其bias较低,LNA在放大信号的时候基本上电流很小,一方面是因为信号小,另一方面就是其效率高bias低。要知道,电流大的话NF会变差,这样就能实现很小的NF(噪声因子)和很高的效率η,但同时会导致线性区增益较低,最大输入功率不是很高(也可以说1dB压缩点吧)。


PA是功率放大器(电流放大):

主要功能是功率放大,以满足系统要求,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输出功率大小,其次线性如何等等,一般用在发射机的最后一级。PA主要是考虑高的线性区和高增益,其bias很高,这样也会造成PA效率降低。所以呢,PA动不动30dB左右的gain,接近30dBm的max ouput power,可是线性度还是很好,用个bias很高的A类放大器,效率在30%左右,电流很大,不过它不管NF,反正Tx信号很强,来点noise的话根本影响不到信噪比。


但是不管是LNA还是PA都是要求高的线性区,因此都属于A类放大器(又称甲类)。A类放大器的效率理论值是50%(推算如下图),但实际只有不到30%。



关于效率,因为A类(甲类)放大器,输入信号在整个周期内都有电流流过放大器件,因此电源始终源源不断的输送功率,在没有信号输入时,这些功率全部消耗在器件上,通过热能的形式耗散出去。当有信号时,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有用的的输出功率。


大家又问为什么A类效率那么低,为什么不用B类(乙类),AB类(甲乙类)...等效率高的呢?如果大家《模电》学的好的话,相信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这是因为只有A类是线性的,其他的都有失真,如下图对比:

A类放大器图解(效率50%):

A类放大器,设计时让Vce=1/2*Vcc,以求最大不失真范围(线性)。注意到Vi不输入时仍有1/2*Vcc/RL的电流流过晶体管,所以晶体管需要良好的散热环境。




B类放大器图解(效率78.5%):




AB类放大器图解(效率50%~78.5%):




C类放大器图解(效率85%):

效率对比图如下:



图解对比图如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