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来源:互联网 发布:传智播客黑马程序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4:36

 

2012年入冬气温骤降,为近十年最低,各医院流感样病例数增多。当前,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已达15.06%,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流感样病例发病特点与去年相似,结合目前病例临床表现,拟定中医药防治方案如下:

临床表现:

起病急,可见恶寒,发热,咽干痛或喑哑,头痛,周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或黄稠,腹泻,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流感愈后,常遗留咳嗽。

治法:解表宣肺,清热透邪

方药1:流感清热方

    炙麻黄6克 苦杏仁10克金银花15克 连翘15克

荆芥10克  白芷10克  葛根15克 羌活10克

桔梗10克  芦根30克  牛蒡子10克  生甘草5克

水煎服,日一至二剂。

加减:咽痛甚加锦灯笼;高热加生石膏、柴胡;便秘加酒大黄;咳痰黄稠加鱼腥草、浙贝母;鼻塞重,流涕多加辛夷花。

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丸、连花清瘟胶囊。儿童可选用小儿感冒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方药2:流感咳嗽方

炙麻黄5克 苦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知母10克

浙贝母10克 炙紫菀10克 炙枇杷叶10克 款冬花10克

蝉衣5克 南沙参15克 桑白皮10克 生甘草5克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痰黄粘稠加黄芩、金荞麦;口干、痰少、舌红苔少加麦冬;大便干加瓜蒌。

中成药:止咳橘红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二母宁嗽丸、羚羊清肺丸。儿童可选用儿童咳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肺热咳喘口服液。

方药3:流感预防方

①   金莲花3克 薄荷3克 生甘草3克,代茶饮。

②   生姜10克,大枣5克,水煎服。

 

预防及调护:

1、         冬季寒冷,注意穿衣保暖。

2、         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房间多通风,勤洗手。

3、         患流感后宜多饮温水,饮食要清淡,保持大便通畅

4、         老人、孕妇、婴幼儿和有慢性病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专家委员会

        2012年12月31日
2012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指导意见

 

为做好2012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工作,根据今冬我市气温偏低的气候特点和目前感冒病例临床表现,制定本预防指导意见。

1、生活起居预防

(1)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晚上保证充足睡眠,在日出后晨练为宜

(2)注意保暖防寒,冬季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要穿保暖性好的衣服,热水泡脚,做到暖背浴足,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冬季供暖致室内空气干燥,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片上放盆水,保持适宜的室内湿度和温度,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

(5)调畅情志,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应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情绪

2、饮食预防

(1)滋补膳食: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服用滋补膳食,能在体内充分、持久地发挥滋补作用,有助于来年体内阳气的生发。冬季既要补阴,又要补阳,一般选用滋阴补肾,填精补髓和温肾壮阳并用的血肉有情之品,如鸡汤、鱼汤等,不要过分油腻。

(2)补充水分:冬天气候干燥,注意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水果和蔬菜。

(3)素体阳虚畏寒者可用葱姜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3、药物预防

(1金莲花3克 薄荷3克 生甘草3克,代茶饮。

(2)生姜10克,大枣5克,水煎服。

4、卫生习惯

(1)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2)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4)不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5)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热时,应戴口罩,及时就医。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

 

 

 

 

                  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专家委员会

                        2012年12月31日

 

 

 

 

附件2

京中医政字〔2013〕1号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关于做好冬季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海淀区公共委、各医疗机构:

受极寒天气影响,北京近期流感发病率较高,目前已进入高峰时期,随着寒假春运大规模人员流动高峰的临近,进一步增加了流感病毒传播的可能,未来一段时期内,流感将维持较高活动水平。为在流感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满足广大患者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现就做好中医药防治流感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切实加强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和落实中医药防控流感工作的预案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防控流感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疗与科研结合,要按照《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预案(2011版)》(京中医政字〔2011〕235号)要求,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中医药防控流感工作有序、有效、有力地推进。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控意识,严格执行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等各项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要加强对发热门诊或预检分诊点就诊病人数的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早发现、早治疗意识,提高流感病例的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做好医院感染控制;要加强医院感染科、呼吸科等科室的设备配置,提高接诊能力,做好应对局部地区病人增加的准备;要加强日常检查,做好病房室内通风,完善消毒隔离和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措施。其他医疗机构要结合医院实际,发挥好本院中医药临床科室的作用,有条件的医院要在发热门诊或预检分诊点配备中医药人员,为患者提供好中医药防治服务。

二、要切实做好应对疫情的各项准备,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应急处理能力

各单位要从收治能力、床位及设备、治疗和预防用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多方面做好应对疫情突然变化的准备,保证中医药监测、应急救治所需设施、设备、药械的充足供应,并有一定的储备;要按照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的《2012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2012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指导意见》(京中医政字〔2012〕258号),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做好中药饮片的储备工作,确保在流感疫情来临时中医药治疗流感药物的供给。

特别是针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动度较前期已明显增强的形势,要加强对2009年北京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时的重大科技成果“金花清感颗粒”的临床推广应用,根据北京市药监局“关于在流感期间调剂使用制剂金花清感颗粒有关事宜的通知”(京药监安[2011]3号)、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将金花清感颗粒纳入我市医疗保险医院制剂报销范围的通知”(京人社医发〔2010〕66号),“金花清感颗粒”可在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调剂使用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各单位要结合当前流感防治中药的使用情况,按照7日用药量做好“金花清感颗粒”等流感治疗药物的储备,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做好“金花清感颗粒”的配置和临床应用,满足广大流感患者的用药需求。

三、要切实完善中医药救治的各项措施,抓好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

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要通过集中培训、典型病例分析等方式,尽快让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危重症早期识别的方法,及时将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转送至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进行救治。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二个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要进一步完善重症、危重病例的救治机制,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重症、危重病例救治预案,充分依托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及时组织对流感重症、治疗后流感样症状未缓解以及孕妇等高危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等进行中医药专家会诊,给予重症和危重患者积极有效治疗,努力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四、要切实抓好中医药防治流感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流感防控的氛围

各单位要按照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的《2012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2012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指导意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宣传单、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面向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知识宣传,指导患者和社区居民合理应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提高群众对流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大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联系人:王欣

联系电话:83970033

“金花清感颗粒”调剂使用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北京御生堂物流部    吕东  84376667/ 13366532256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2013年1月6日

抄送: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医院管理局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办公室        2013年1月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