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 家族

来源:互联网 发布:犀牛for mac 中文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6:24

 *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 IEEE 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 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销。 

 *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GHz频段)。 

 *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安全方面的补充。  

   *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 IEEE 802.11l,预留及准备不使用。 

 * IEEE 802.11m,维护标准;互斥及极限。 

 * IEEE 802.11n,2008年上半年通过正式标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高到300Mbps甚至达       600Mbps。 

 * IEEE 802.11k,2008年,该协议规范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络频谱测量规范。该规范的制订体现了无线局域网络对频谱资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 IEEE 802.11r,2008年,快速基础服务转移,主要是用来解决客户端在不同无线网络AP间切换时的延迟问题。 

 * IEEE 802.11s, 2007年9月.拓扑发现、路径选择与转发、信道定位、安全、流量管理和网络管理。网状网络带来一些新的术语。

 * IEEE 802.11w,2009年,针对802.11管理帧的保护。 

 * IEEE 802.11y,2008年,针对美国3650–3700 MHz 的规定。 

 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 802.11b+的技术,通过PBCC技术(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 802.11b(2.4GHz频段) 基础上提供2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产权属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