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日”行动:一个硅谷传奇的《甲申三百年祭》(中)

来源:互联网 发布:河北网络干部学院app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1:29

 

悲壮的太阳

乔纳森施瓦茨:小辫子商鞅

4月20日一早,当Sun公司CEO乔纳森坐在自己的计算机前,要把一封关于Sun被甲骨文收购的邮件发给全体员工时,他用的不是收购这个字眼。他强调,这是Sun在不同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这条路将把我们的技术创新带向更为广阔的市场,从而使我们的产品和技术无处不在。

扎着小辫的乔纳森带给Sun的不仅仅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形象,他其实真正试图改变的是Sun的企业内涵。在1996年加盟Sun公司之前,乔纳森是Lighthouse设计公司的CEO。在公司被Sun收购之后,他进入Sun公司并逐步升职,2004年4月,他被任命为Sun的总裁和首席运营官,负责Sun的产品研发、销售、市场拓展和公司运营。在乔纳森的支持下,Sun接受了微软的16亿美元Java和解的费用。2006年4月,乔纳森代替麦克尼利成为Sun公司的CEO。之后,乔纳森一改Sun以前将几乎所有IT巨头都视为竞争对手的局面,从AMD开始,逐渐接受了英特尔、IBM,并重新修好与甲骨文的关系。特别指出的一点是,从2007年开始,Sun将自己的VI设计悄悄做了修改:以前的纯蓝,变成了略带紫色的蓝,刺眼的红转为橘红,明亮的黄色也成为了橙色。以前惯用的冰冷的横线和竖线,被柔和的曲线所替代。


乔纳森想用这些变化告诉业界,它带领的Sun将一改拒别人于千里之外的形象,愿意与有可能成为伙伴的一切同行结交良好的关系。

Sun的示好得到了同行的欢迎,但这并不意味着Sun就能赢得更好的利润。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Sun走入了一个误区用逐年下滑的营业额支撑着一个从芯片到服务器,从存储到服务,从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的全系列产品线。而这么多产品,除了硬件有利润外,其他大都是成本中心,连Java都一直没有找到赢利模式。随着小型机价格的不断下滑,以及刀片服务器等对高端市场的不断侵蚀,Sun没有了以前的赢利能力,而对于一个以创新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来说,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就意味着不足以支撑下一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这也就是Sun从华尔街宠儿逐步沦落到被收购的真正原因企业战略有舍有得,什么都放不下,什么都做不好。

乔纳森试图扭转这一颓势,但是无奈时机已晚,Sun最辉煌的时候没能做到最大范围地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等到发现自己正在走下坡路时,IT业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Dell这样一些被Sun称为没有技术但其实有市场快速应变能力的企业早已活跃在这个市场。乔纳森能做的是,让Sun的衰落晚点到来,但力挽狂澜已不可能。

有意思的是,在Sun公司内部一直倡导网络文化,鼓励员工写博客并且亲自当表率的乔纳森,最后一篇博客发表于今年3月19日,而之前他平均一周会写一次博客。IBM被曝出收购Sun的消息是在3月18日。

RichGreen:左冲右突仍不得其门

如果说乔纳森施瓦茨升为CEO后,他扎根的软件部门需要一个能够秉承他的意志、继续推行他的政策的人,那非RichGreen(瑞驰格林)莫属。

RichGreen是Sun的常客。2004年,他离开Sun。2006年,乔纳森成为CEO后,请回了Rich,并将自己的后院软件部门交给了Rich管理。2008年,Rich再次离开Sun,同时,Sun的软件部门被一拆为三,自此,Sun不再有软件部门的统领性人物,这其实恰恰意味着Sun对自己软件改革的否定。

关于软件到底应该卖钱还是应该免费的问题,Sun无疑是犹豫过的。2004年,Sun在上海举办的Sun网络计算大会上曾经说过,未来软件要按租付费,而硬件则完全可以免费。很显然,那时候的Sun看到了微软的盈利模式,寄希望于自己也能通过卖版权挣钱,或者退而求其次依靠租软件挣钱。但是,Sun在软件领域有IBM等太强的竞争对手,再加上Sun的软件只和自己打配合Solaris只支持UltraSPARC,J2ME就在Solaris上跑得欢,让Sun在同业竞争中只有防守而毫无进攻之力。

之后,在乔纳森的力主下,Rich开始走另外一条道路将软件全部开源,甚至2008年年初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花了10亿美元购买MySQL这样一个开源数据库厂商。Sun的开源基于两个目的:第一,本来软件也没有利润,开源了可以吸引更多的ISV,就能够让更多的用户选择购买Sun的硬件产品;第二,将开源软件交与社区,让全球无数爱好者加入到软件的开发上去,无疑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

只是,RichGreen一直没有解决这样一个悖论:Sun一直在宣扬自己的软件是跨平台的,ISV用这些软件开发的应用也可以跨平台,那用户为什么要购买Sun的硬件呢?他们去市面上可以找到大把性价比比Sun高、系统开放性比Sun好的服务器。但是如果说自己的软件不跨平台,那ISV们会纷纷倒戈到竞争对手怀抱,Sun的硬件产品就会更没市场。

在收费还是免费,开源还是不开源问题上的左右为难,最终导致了RichGreen的离开。他就像一个陷入迷宫的孩子,左突右闯,在他看来已经把所有的路都走了一遍,但仍然找不到出口。

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软件部门,但是RichGreen仍然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颜维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是Sun公司内部职位最高的华人。每次颜维纶访华时,Sun公司中国区市场部的人都这样自豪地介绍。

的确,颜维纶是Sun公司执行副总裁之一,而且一直负责着硬件产品的研发,尤其是UltraSPARC的下一代产品,也就是被Sun视为与IBM竞争的企业级服务器核心ROCK的研发重担。

Sun在服务器领域的权威,无疑取决于芯片的权威。这就像IBM在以两年为一个频次不断革新自己的芯片技术一样,Sun也在芯片领域可以独树一帜,甚至以其为立业之本。从2005年开始,颜维纶就成为Sun在芯片领域的代言人。执掌这样一个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未来命运的部门,他在Sun公司内部的地位可见一斑。

但事情在2008年上半年有了本质的变化。ROCK作为Sun下一代数据中心芯片,早在2004年就被Sun放出风来且寄予厚望,甚至是Sun重回高端服务器领域的基石。但是,原本承诺2008年初要推出的ROCK直到今天也未见踪影,最新说法是2009年底ROCK有望面世。而属于竞争对手的IBMPower5却按时面世。业内人士都知道,芯片推出晚半年很有可能意味着市场地位的丧失AMD巴塞罗那晚半年面世让英特尔一举反攻成功。而ROCK一推迟就是两年,那时候IBM下一代芯片的推出已经排上了议事日程。这种代一级的差异无疑将Sun的未来拖入了不可想象的深渊。

2008年中,颜维纶低调离开Sun。业界传言是,他在ROCK的设计上出现了重大失误,这才使得新产品推出日期一拖再拖。


JamesGosling:离神最近的人

如果你看见过Java开发者见到这个大胡子之后的狂热,你就会知道他是多少程序员心目中的神。他改变了IT界。

1996年,JamesGosling几乎凭一己之力写出了Java。自此,跨平台编程不再成为众多程序员的噩梦。

但是,JamesGosling只是一个天才程序员,并不是一个好的销售。他将Java开发了出来,却没有将Java转化为真正的商品。不过,或许这是Sun当时领导人,也就是麦克尼利的错。因为,他也是个技术狂热者,甚至偏执狂。他认为,有了好的技术,应该免费造福全世界,让IT彻底改变整个星球。于是,Java这一天才之作,并没有成为Sun攫取利润的撒手锏。

60亿,这是Sun最近一年最喜欢的使用数字,这一数字代表着全球有60亿应用了Java技术的产品,比如笔记本电脑、手机、身份认证卡等。但是,Sun从来没敢公布过自己在Java领域的收入。更可怕的是,在Sun的主导下,Java成立了联盟,由联盟委员会负责对Java技术的更新和管理。而在这一联盟里,Sun已经不再是绝对的权威,甚至IBM的发言权比Sun都大。迄今为止,我们能看见Sun在Java上的最大一笔收入,是微软当时为了和解Java版权纠纷一次性付给Sun的16亿美元。

甲骨文在购买Sun时也将Java作为其最看重的技术之一。或许这对于业界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Java作为一项让人吃惊的技术会一直发展下去,不会因为企业间的并购而销声匿迹;忧的是,对于开源并不完全持赞同态度的甲骨文将以怎样的态度左右着Java的发展,仍然是个未知数。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未来JamesGolsling的身份不会有任何改变,Java的狂热者们仍然视他为神。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