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inux(网上资料查询)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浅蓝色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9:46
1.Linux和Unix之间的关系?

Linux和UNIX的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开发源代码的自由软件,而后者是对源代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商业软件。这应该是他们最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用户对前者有很高的自主权,而对后者却只能去被动的适应;这种不同还表现在前者的开发是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之中,而后者的开发完全是处在一个黑箱之中,只有相关的开发人员才能够接触的产品的原型。


  Linux 的源头要追溯到最古老的UNIX。1969年,Bell实验室的Ken Thompson开始利用一台闲置的 PDP-7计算机开发了一种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很快,Dennis Richie加入了这个项目,在他们共同努力下诞生了最早的UNIX。Richie受一个更早的项目——MULTICS的启发,将此操作系统命名为 Unix。早期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但其第三个版本用一种崭新的编程语言C重新设计了。C是Richie设计出来并用于编写操作系统的程序语言。通过这次重新编写,Unix得以移植到更为强大的 DEC PDP-11/45与11/70计算机上运行。后来发生的一切,正如他们所说,已经成为历史。Unix从实验室走出来并成为了操作系统的主流,现在几乎每个主要的计算机厂商都有其自有版本的Unix.

 

  Linux起源于一个学生的简单需求。Linus Torvalds,Linux的作者与主要维护者,在其上大学时所买得起的唯一软件是Minix. Minix是一个类似Unix,被广泛用来辅助教学的简单操作系统。Linus 对Minix不是很满意,于是决定自己编写软件。他以学生时代熟悉的Unix作为原型, 在一台Intel 386 PC上开始了他的工作。他的进展很快,受工作成绩的鼓舞,他将这项成果通过互连网与其他同学共享,主要用于学术领域。有人看到了这个软件并开始分发。每当出现新问题时,有人会立刻找到解决办法并加入其中,很快的, Linux成为了一个操作系统。值得注意的是Linux并没有包括Unix源码。它是按照公开的POSIX标准重新编写的。Linux大量使用了由麻省剑桥免费软件基金的GNU软件,同时Linux自身也是用它们构造而成。 

  另外两大区别: 

  1) UNIX系统大多是与硬件配套的,而Linux则可运行在多种硬件平台上. 

  2) UNIX是商业软件,而Linux是自由软件,免费、公开源代码的. 

  UNIX(5万美圆)而Linux免费 

  一般来说,Linux是一套遵从POSIX(可移植操作系统环境)规范的一个操作系统,它能够在普通PC计算机上实现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Linux受到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喜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具有UNIX的全部功能,任何使用UNIX操作系统或想要学习UNIX操作系统的人都可以从Linux中获益。 

 


2. Linux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器领域

  在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随着开源软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日益增强,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在整个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且形成了大规模市场应用的局面。 Linux引起了全球IT产业的高度关注,并以强劲的势头成为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中的中坚力量。

  目前国外服务器厂商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包括SUN的SOLARIS、IBM的AIX、HP的HP-UX,其中UNIX系列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大部分服务器高端市场和部分服务器中低端市场,WINDOWS 系列占据了较大部分服务器中低端市场,LINUX由于其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也有良好的表现,并且市场份额上升幅度很大。目前国内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情况基本类似于国外,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基本为UNIX平台所占据,由于国内中低端服务器的市场保有量较大,所以WINDOWS系列产品的实际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国外高,约占40%,LINUX由于低成本的特点,也取得了大约35%的市场份额。

  从2001年以来,基于Linux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壮大。国内几个主要的Linux厂商和科研机构,国防科技大学、中标软件、中科红旗等先后推出了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并且已经在政府、企业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从系统的整体水平来看,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与高端Unix系列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在很多领域已经实现了共存的局面。

  目前主流服务器产品: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是目前Linux服务器产品的标杆,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占据着主要的Linux服务器市场份额。RHEL产品功能全面,产品认证齐全,用户的接受度比较高。RHEL主要依靠技术服务和产品维护获取盈利。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SLES被Novell收购以后,产品的竞争力获得了很大的提升。SLES最大的优势在于应用解决方案比较丰富。SLES同样依靠技术服务和产品维护获取盈利。

  Red Flag Asianux Server

  目前,红旗已经将服务器产品迁移到Asia Linux平台下,形成了一个国际化产品的概念。

  中标普华服务器

  同上述三个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标普华 Linux服务器产品目前的主要劣势在于品牌影响力;优势在于我们面向细分市场的产品比较丰富(同时也带来了管理成本增加),另外在产品定制化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具体的竞争策略,现阶段还是采用差异化竞争的策略,突出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一架式解决方案、定制化解决方案方面的优势,针对重点细分市场的需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以提高最终用户数量为首要目标。

  2)桌面领域

  目前流行的桌面操作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主流商业桌面系统,包括微软的Windows系列、Apple的Macintosh等;第二类基于自由软件的桌面操作系统,特别是Linux桌面操作系统。近年来,特别在国内市场,Linux桌面的发展趋势非常迅猛。国内如中标软件、红旗等系统软件厂商推出的Linux桌面操作系统,目前已经在政府、企业、OEM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外的Novell(SuSe)、Sun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基于Linux的桌面系统。但是,从系统的整体功能、性能来看,Linux桌面系统与Windows系列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易用性、系统管理、软硬件兼容性、软件的丰富程度等方面。

  目前主流Linux桌面产品:

  Fedora

  Redhat自9.0以后,不再发布桌面版,而是把这个项目与开源社区合作,于是就有了Fedora这个Linux发行版。目前Fedora对于Redhat的作用主要是为RHEL提供开发的基础。Fedora的界面与操作系统与RHEL非常相似、用户会感觉非常熟悉;另外对于新技术,fedora一直快速引入;并且fedora一直坚持绝对开源的原则。而因为 Redhat在Linux的地位和影响力,拥有很多坚定的爱好者使用。

  Ubuntu

  Ubuntu是近几年进步很快的桌面版本,依靠快速的启动,高速的在线升级,良好的易用性,快速的争取了很多用户。Ubuntu计划强调易用性和国际化,以便能为尽可能多的人所用; 同时,由于软件仓库镜像众多,因此软件包安装速度很快;Ubuntu的易用性得到了很多用户的欣赏;

  Suse

   SUSE的yast2配置工具一直是业内公认的非常完善的安装及系统工具,能够进行系统大多数的配置功能;另外,SUSE与微软的合作,也使得SUSE在与Windows的互操作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RedFlag

  作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基础软件厂商,通过近几年的市场宣传、展会宣传等,红旗在很多国人心中成为了国产Linux桌面的代名词,由于采用的是KDE界面,而且与Windows比较接进的操作习惯,因此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

  Linpus

  快速启动、界面美观是Linpus的特点,同时,Linpus合法的集成了很多商业软件,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中标普华桌面

  同上述竞争对手相比,中标普华Linux桌面产品具有良好的软硬件兼容性、完善的在线升级机制等特点;同时,随需定制的快速响应能力是中标普华Linux桌面的强大优势;另外,丰富的产品形态、完整的产品线的优势都是其他厂商无法比拟的。具体的竞争策略,采用“冰山理论”和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应尽快提升产品与社区的结合,结合社区最新成果的优势,集中力量为用户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突出产品在定制化解决方案方面的优势,针对重点细分市场的需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以提高最终用户数量为首要目标。

  2. 国内市场发展分析

  . 1)服务器领域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都在积极、高效、快速平稳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势头。服务器操作系统为企业、政府及其它领域的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使用环境。

  当前,Linux服务器产品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已经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并且保持着快速的增长率。尤其在政府、金融、农业、交通、电信等国家关键领域。此外,考虑到Linux的快速成长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为Linux服务器产品冲击更大的服务器市场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近年来,金融电子化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所有的交易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通存通兑交易和资金的转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瞬息完成,传统的内控和风险防范手段,已无法适应银行交易的网络化处理,在这个背景下,迫切需要应用国产基础软件和风险防范控制软件来解决金融信息安全问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说明国产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及市场的广阔性。

  同时,铁路货运信息是铁路运输行业的重要基础信息,其处理和综合利用对于铁路业务的正常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个高安全、高可用、功能强大的安全保障平台来确保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从而为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及未来开展的公众货票信息服务提供保障。铁道部按照应用领域,将网络划分为生产网、内部服务网和外部服务网三大网络。而基于国产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平台正是针对铁路这种应用需求和铁路信息系统网络构架而提出的,完全适用于铁路行业现有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和同一信息系统内部各网络区域的信息安全隔离与交换。可见,基于国产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平台无论是在铁路行业既有信息系统改造还是在新建的信息化建设中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调研表明在铁路货运安全保障平台中可以建立2000多个应用点,所以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在铁路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电信领域,由于应用正在逐步向基于IP的数据通讯融合,使得其对服务器系统的需求逐年增加,单就中国电信而言,每年服务器类的设备投入约2个亿,6大电信和相应的宽带公司、有线电视公司,相当于5个中国电信的市场投入。这个市场的国产化是很低的,整体占有率低于10%,所以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在这个领域应该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上述政府、金融、交通和电信等市场的形成,为开源的高端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不但将在中小型服务器得以快速部署,在国产高性能计算领域,也必将凭借其开源、自主、适应力强的特性成为主力。

  . 2)桌面领域

  政府、企业信息化市场

  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从2002年起,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纷纷把国产基础软件产品列入了采购范畴,从省、县市、乡镇逐级渗透,同时带动了企业正版化的需求,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国产基础软件产品应用市场。

  政府采购和正版化市场的形成,为国产Linux桌面操作系统在政府、企业信息化领域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着Linux桌面产品真正进入到政府、企业的日常办公环境中,暴露出Linux桌面产品不符合真正的商业应用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技术不够成熟、易用程度不高、缺乏一些商业的软硬件产品支持、与现有的Windows应用软件不兼容导致已开发的信息化应用无法使用等,直接导致了在该市场领域Linux桌面产品推广缓慢。

  应该说,政府、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市场需求空间是巨大的,但为了能够真正满足该领域的使用需求,国产桌面操作系统产品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进,重点改善产品易用性、对关键桌面应用进行适应性改造、研发应用迁移移植工具、完善应用程序开发及支撑环境,同时进一步突出Linux桌面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可定制性优势,最终形成一个面向政府企业信息化领域真正可用的,可完全替代Windows操作系统的Linux桌面操作系统产品。

  个人计算机预装(OEM)市场

  2006年,信息产业部、国家版权局、商务部联合颁布了新PC机必须预装正版操作系统的规定。同时,在PC硬件价格不断下滑的今天,Windows产品的预装价格令PC中操作系统部分的成本比例越来越高,甚至由原来的4-5%增加至现在的10-12%,用户并不想为操作系统支付这么高比例的采购成本,PC厂商为迎合用户这种采购心理,也会更多采用价格低廉的Linux,而不是Windows。在这种形势下,Linux 桌面操作系统优势凸显,一批原先不预装操作系统的PC厂商迅速向Linux桌面产品靠拢,这为桌面Linux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大PC厂商纷纷携手Linux厂商,预装Linux操作系统,并掀起了一波桌面Linux的预装浪潮。国内最大的系统软件及办公软件提供商中标软件早在2006年就持续与方正、浪潮、长城、神州等众多PC厂商开展OEM合作。

  可以说,借着利好政策的东风,Linux桌面通过OEM迅速地走入千家万户,广泛被接触与了解,为培养Linux桌面的真正使用者带来了更大的机会。但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国产桌面操作系统产品在满足个人消费市场用户的需求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突出表现在周边应用软件的不完善,由于网页技术的不兼容导致的网络资源无法访问,以及个人娱乐(多媒体、游戏)软件的匮乏等,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用户的广泛使用。

  要保持Linux桌面产品在PC厂商预装市场领域来之不易的优势,一定要培养广泛的用户基础,形成良好的生态发展产业链。因此,需要Linux桌面厂商迅速提升Linux桌面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和软硬件兼容性。具体的,从操作系统层面出发,研究软硬件兼容技术,提升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硬件适配能力和软件兼容性,从而带动主流的软硬件厂商,开展合作,从源头上去解决软硬件兼容问题。

  超便携移动计算市场

  今年以来,随着Intel低功耗Atom的问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小电脑”(易PC、UMPC、 MID、Netbook等)的热潮。人们发现,很多日常的应用完全可以在“小电脑”上进行,而并不依赖于传统的PC或笔记本电脑。与传统的移动终端相对应,新的移动计算平台MID、Netbook等迅速崛起。市场上常见的有中标软件与神州合作的上网本,红旗的MID等产品得到了用户的青睐。

  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在最近指出,2013年全球移动网络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出货量将达到5000万台,而该市场将由Linux操作系统主导。ABI Research认为,MID市场将是第一个真正让所有移动操作系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平台,使Linux操作系统得以取得大部份的市场占有率,这无疑为 Linux在移动设备下的应用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小电脑”的兴起,还拉动了软件领域的一场革新,在这个领域,开源软件成为了新的主角。桌面Linux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用户长期养成的使用习惯,这不仅包括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依赖,也存在对Windows上应用软件的依赖。而“小电脑”定位于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和便携的办公应用环境,在这个层面上,Linux就成为了 Windows很好的替代品,因为其消除了用户的使用习惯,终端用户并不需要感受操作系统的差异,甚至都不需要感觉到操作系统的存在,用户只需要在这个平台上享受丰富的应用。

  此外,Linux开源的特性在“小电脑”上表现出了很明显的优势,丰富的应用是“小电脑”赖以生存的基础,而 Linux正是这些应用诞生的温床,开发人员能更好地基于这个开放的平台构建各种不同的应用。

  行业定制市场

  灵活的可定制性是Linux区别与Windows的一个突出优势,通过对Linux功能模块的裁剪,去掉一些用户不需要的模块,提供针对特定用户需求的特定产品,这样既增强了Linux产品的实用性,又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省资源、提升安全性能。同时,定制市场还较好地发挥了国内Linux厂商更理解国内用户需求的优势,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市场节奏,积极拓展Linux市场。在定制领域,有着多年Linux系统定制经验的系统软件厂商中标软件作为国内系统定制领域的领头羊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曾先后针对不同行业定制开发老人PC、酒店PC、海尔家家乐电脑、机顶盒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满足不同行业信息化需求。

  此外,Linux作为一款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产品,如何为上下游产业链创造价值,是全世界Linux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作为商业软件最成熟标志的微软Windows,每销售1美元的产品,其合作伙伴就能卖出8美元的产品,随着产业链的成熟,这些合作伙伴的获利将更高。反观当前的国内桌面Linux产业,还缺少能够为合作伙伴、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有效模式,无法形成产业链的良性互动。而Linux桌面定制模式的推出,恰好为 Linux桌面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



  3. Linux技术发展趋势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从计算机技术来讲,目前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计算,特别是基于网络的移动计算将是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近几年国内外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Ø 支持高安全性


  Ø 支持高可用性支持64位


  Ø 支持大文件、多磁盘的文件系统,特别是对网络存储的支持


  Ø 支持新一代网络协议


  Ø 支持实时处理


  Ø 支持可伸缩性,采用微内核、模块化、面向对象等技术


  Ø 支持分布式处理


  Ø 标准化和可兼容性增强


  Ø 支持国际化和本地化


  在桌面领域,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功能的高度集成化、数据集中化管理、人性化的人机界面设计以及高安全性、广泛的硬件支持等。但是,随着桌面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应用软件的层出不穷,桌面系统的规模迅速膨胀,复杂度大大增加,给用户带来了诸如安全性、可靠性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移动计算的不断发展,庞大的桌面系统与轻便的移动计算设备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大。因此,如何能够有效控制桌面操作系统规模,减少本地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存储量也成为桌面操作系统的一个研究方向。

3.什么是GNU计划?
GNU计划,有译为“革奴计划”,是由理查德·斯托曼在1983年9月27日公开发起的,它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 理查德·斯托曼最早是在net.unix-wizards新闻组上公布该消息,并附带一份《GNU宣言》等解释为何发起该计划的文章,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要“重现当年软件界合作互助的团结精神”。 


UNI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商业操作系统的名称。由于GNU将要实现UNIX系统的接口标准,因此GNU计划可以分别开发不同的操作系统。GNU计划采用了部分当时已经可自由使用的软件,例如TeX排版系统和X Window视窗系统等。不过GNU计划也开发了大批其他的自由软件,这些软件也被移植到其他操作系统平台上,例如Microsoft Windows、BSD家族、Solaris及MacOS。


为保证GNU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所有GNU软件都包含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授权所有权利给任何人的协议条款,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这个就是被称为‘公共版权’的概念。GNU也针对不同场合,提供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与GNU自由文档许可证这两种协议条款。 


4.什么是GPL协议?
GPL同其它的自由软件许可证一样,许可社会公众享有:运行、复制软件的自由,发行传播软件的自由,获得软件源码的自由,改进软件并将自己作出的改进版本向社会发行传播的自由。 
GPL还规定:只要这种修改文本在整体上或者其某个部分来源于遵循GPL的程序,该修改文本的 整体就必须按照GPL流通,不仅该修改文本的源码必须向社会公开,而且对于这种修改文本的流通不准许附加修改者自己作出的限制。因此,一项遵循GPL流通 的程序不能同非自由的软件合并。GPL所表达的这种流通规则称为copyleft,表示与copyright(版权)的概念“相左”。


GPL协议最主要的几个原则:
  确保软件自始至终都以开放源代码形式发布,保护开发成果不被窃取用作商业发售。任何一套软 件,只要其中使用了受 GPL 协议保护的第三方软件的源程序,并向非开发人员发布时,软件本身也就自动成为受 GPL 保护并且约束的实体


5.POSIX标准
  术语解释:POSIX是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of Unix的缩写。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开发,由ANSI和ISO标准化。
  由来:POSIX的诞生和Unix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Unix于70年代诞生于Bell lab,并于80年代向美各大高校分发V7版的源码以做研究。UC Berkeley在V7的基础上开发了BSD Unix。后来很多商业厂家意识到Unix的价值也纷纷以Bell Lab的System V或BSD为基础来开发自己的Unix,较著名的有Sun OS,AIX,VMS。由于各厂家对Unix的开发各自为政,造成了Unix的版本相当混乱,给软件的可移植性带来很大困难,对Unix的发展极为不利。为结束这种局面,IEEE开发了POSIX,POSIX在源代码级别上定义了一组最小的Unix(类Unix)操作系统接口。
  POSIX 表示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缩写为 POSIX 是为了读音更像 UNIX)。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最初开发 POSIX 标准,是为了提高 UNIX 环境下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然而,POSIX 并不局限于 UNIX。许多其它的操作系统,例如 DEC OpenVMS 和 Microsoft Windows NT,都支持 POSIX 标准,尤其是 IEEE Std. 1003.1-1990(1995 年修订)或 POSIX.1,POSIX.1 提供了源代码级别的 C 语言应用编程接口(API)给操作系统的服务程序,例如读写文件。POSIX.1 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所接受,被命名为 ISO/IEC 9945-1:1990 标准。 
  POSIX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标准族,某些部分正处在开发过程中。表 1-1 给出了 POSIX 标准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POSIX 与 IEEE 1003 和 2003 家族的标准是可互换的。除 1003.1 之外,1003 和 2003 家族也包括在表中。
POSIX 1.1标准
  1003.0 
  管理 POSIX 开放式系统环境(OSE)。IEEE 在 1995 年通过了这项标准。 ISO 的版本是 ISO/IEC 14252:1996。 
  1003.1 
  被广泛接受、用于源代码级别的可移植性标准。1003.1 提供一个操作系统的 C 语言应用编程接口(API)。IEEE 和 ISO 已经在 1990 年通过了这个标准,IEEE 在 1995 年重新修订了该标准。 
  1003.1b 
  一个用于实时编程的标准(以前的 P1003.4 或 POSIX.4)。这个标准在 1993 年被 IEEE 通过,被合并进 ISO/IEC 9945-1。 
  1003.1c 
  一个用于线程(在一个程序中当前被执行的代码段)的标准。以前是 P1993.4 或 POSIX.4 的一部分,这个标准已经在 1995 年被 IEEE 通过,归入 ISO/IEC 9945-1:1996。 
  1003.1g 
  一个关于协议独立接口的标准,该接口可以使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与另一个应用程序通讯。 1996 年,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 
  1003.2 
  一个应用于 shell 和 工具软件的标准,它们分别是操作系统所必须提供的命令处理器和工具程序。 1992 年 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ISO 也已经通过了这个标准(ISO/IEC 9945-2:1993)。 
  1003.2d 
  改进的 1003.2 标准。 
  1003.5 
  一个相当于 1003.1 的 Ada 语言的 API。在 1992 年,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并在 1997 年对其进行了修订。ISO 也通过了该标准。 
  1003.5b 
  一个相当于 1003.1b(实时扩展)的 Ada 语言的 API。IEEE 和 ISO 都已经通过了这个标准。ISO 的标准是 ISO/IEC 14519:1999。 
  1003.5c 
  一个相当于 1003.1q(协议独立接口)的 Ada 语言的 API。在 1998 年, 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ISO 也通过了这个标准。 
  1003.9 
  一个相当于 1003.1 的 FORTRAN 语言的 API。在 1992 年,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并于 1997 年对其再次确认。ISO 也已经通过了这个标准。 
  1003.10 
  一个应用于超级计算应用环境框架(Application Environment Profile,AEP)的标准。在 1995 年,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 
  1003.13 
  一个关于应用环境框架的标准,主要针对使用 POSIX 接口的实时应用程序。在 1998 年,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 
  1003.22 
  一个针对 POSIX 的关于安全性框架的指南。 
  1003.23 
  一个针对用户组织的指南,主要是为了指导用户开发和使用支持操作需求的开放式系统环境(OSE)框架 
  2003 
  针对指定和使用是否符合 POSIX 标准的测试方法,有关其定义、一般需求和指导方针的一个标准。在 1997 年,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 
  2003.1 
  这个标准规定了针对 1003.1 的 POSIX 测试方法的提供商要提供的一些条件。在 1992 年,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 
  2003.2 
  一个定义了被用来检查与 IEEE 1003.2(shell 和 工具 API)是否符合的测试方法的标准。在 1996 年,IEEE 通过了这个标准。 
  除了 1003 和 2003 家族以外,还有几个其它的 IEEE 标准,例如 1224 和 1228,它们也提供开发可移植应用程序的 API。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