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要不断学习

来源:互联网 发布:opencmf 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6:56
    2016-10-20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当个人电脑赶上10年前的超算时,我们不得不感叹硬件的发展编程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知识和工具的更新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这就要求程序员始终需要学习。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计算机专业还能火几年?“。这个问题非常好。类似的问题“搞编程的是吃青春饭”,所谓的“青春饭”,应该是指依赖20岁阶段的身体和脸蛋儿,我一向认为:做编程的,很多工作内容是靠脑子来做的,为何成为了青春饭行业呢?还有一种观点,怕学新的技能,就把以前学习的东西浪费了。比如学习App的,跑去做Web后台开发,这的确是有些浪费。但是,也不至于到让人忍受不了的程度,学习的成本也没有多高。而且,可迁移的编程经验、项目经验在新的岗位上依然有效。
  阅读,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离开学校了,没有狭义的老师了,但是,广义上的老师有很多,注意点方式和技巧,前辈们还是很愿意给新人讲解行业知识和经验的。但是,别人给出来的信息都偏于表面、狭隘,需要自己主动的系统的去阅读教材、各种材料来学习。所以,要舍得买书。
  我个人的经历也在印证。在大学的时候,我攒钱买了第一个Android智能手机--魅族M9,我用了三年多吧。 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利用这块儿3.5寸的屏幕看了不少材料,上不感兴趣的课的时候,蹲厕所时,晚上熄灯后。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偶尔关注到了《程序员》这本杂志,CSDN出版的。在网上能够看到往期的文章。我看的非常入迷,连着几个晚上看到深夜,甚至一次看到了天亮。在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着,脑袋里回放着那些我还没有见到过的技术、工具和职业故事,感觉未来无限可能。那时候还在学校,买书的时候有些不舍得,只买经典的书,其他的书到图书馆借。毕业后不久买了iPad,用这个看PDF 就方便很多了。那时候我需要看的一些英文的教材一般都买不到,只有下载PDF版本来看。对于我来讲,阅读教材是最快且全面的学习方式。
  还有写作。无论是写日记,还是写blog,都是不错的。我记得很早以前看了刘未鹏的“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深有同感。写作,能够减慢思维的速度,使其清晰化。有记录,能帮助反思。  
  编程这个行业实在是很火爆,十年前就被说是已经到顶峰,现在依然是如此状态。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做程序员。也有高中学历人经过培训班也加入了这个行业。我从毕业后就有辅助领导招人,其实大家是不太喜欢从培训班出来的应聘者的。原因有三:简历作假,基础过差,无持续学习动力。我亲见,培训老师教学生各种作假技巧,实在令人无语,后有已逝的著名的培训者代学生做面试题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讨论。对于国内的编程培训行业,如北大青鸟之流,我大抵是反对的。我赞成老赵(http://blog.zhaojie.me/)的理念。我念书的时候,大学学费只有5000,毕业时非常火爆的Android、iOS培训费是 15K,三个多月的时间而已,相当于三年的大学学费,这学费不能说不高。培训后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来还债。现阶段的培训班有几大不妥的做法:

  • 过分宣传行业火爆程度,误导人进入培训班
  • 揠苗助长的培训方式,填鸭式教育,洗脑,自信心膨胀,让学生以为学习完课程,就站到了行业的上层水平 
  • 传播不良的行业风气,教导作假

  其实,任何行业从业者都需要不断学习,只有更高效率的工作,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计算机,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科学进步,从各个方面都在提高着效率。我们每个人最欠缺的只是时间而已,毕业后五年十年,依然在看书学习,培训老师教的那点东西,实在不值一提。
  或许三十年后,编程就会像物理化学一样变成基础学科,从初中就开始教授课程了。每个人都会,自称程序员也不会带来骄傲。我觉得“程序员”这个称呼不是那么恰当。培训三个月出来能做工作是程序员,搞了十年计算机研究出来工作的博士也是程序员。就如同建筑工人,设计师,都说自己是做建筑的,但是,这能一样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 主页]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