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举制度

来源:互联网 发布:编程珠玑 动态规划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2:19

from http://tangchao.baike.com/article-76843.html

唐代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举行的叫常科,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50多种。


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极高,很少有人能通过,后来渐渐废掉了。俊士科不常举行。考试的方式有:口试,贴经(填空),墨义(相当于口试的笔试化),策问(论文),杂文(诗赋)。


明经科的内容:9部经书,《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不仅仅是6经,另外,《孝经》、《论语》为必考。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一般只是口试,贴经(填空),墨义。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


再看进士科。进士科原来只考策问,后来加上贴经(填空),杂文(诗赋)。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贴《老子》,10个问题中能答上4个即可合格。杂文要求诗赋各一。策问要写五篇。策问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进士科一般取中很难,录取率只有1%-2%,因此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唐前期每科进士只取十几人,后期也只取三十几人。孟郊当时考中后,欣喜若狂,作《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可见其难。


明法科,国家选取司法人才,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
明字科,文字理论及书法,考《说文》、《字林》。
明算科,考数学,范围很广,选数学人才。
一史科,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考贴也考策。
三史科,《史记》、《汉书》、《后汉书》均考,主要是选拔历史方面的人才。
道举科,考《老子》、《庄子》、《列子》。
童子科,10岁左右的童子,考《孝经》、《论语》。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