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整合市场说了算

来源:互联网 发布:虚拟社交网络包括哪些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8:50
    在中国进行产业整合的进程中,组织管理严密的产业模式能够同日本、韩国等市场一样成功起到作用么?答案是并非如此。虽然产业政策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产业整合并不是通过法令的颁布而产生,取而代之的是包括兼并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而实现。
    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是,在严密的管理模式完全不起作用的水泥行业,市场机制扮演了成功的角色。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泥行业爆炸般发展起来,以迎合早期经济改革带来的建筑业的繁荣发展。事实上,每个沿海省市的城镇都建立了自己的水泥厂,使用着改造了的但其他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停止使用的陈旧技术,也就是"立窑"。
    这些小规模水泥窑疯狂发展所付出的社会代价是巨大的。中国的水泥产业占工业产量不到1%,但却消耗全国能源的5%以上。水泥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1/5,以及工业 粉尘排放的1/4多。由于立窑消耗大量的煤炭,并且几乎没有污染物处理设备,水泥行业制造了大量的包括硫磺和水银在内的空气污染。
    陈旧的立窑生产使得水泥产业集中度较差,最大的窑炉 一年只能生产10万吨水泥。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世界其他国家 每个水泥厂年均生产能力这至IJ90万吨。由于地方政府过于看 重就业和税收收入电依靠提供低息贷款来维持当地水泥厂的 经营,结果是, 2006年中国38%的水泥企业亏损。
    因此,占全世界水泥产量近50%的中国水泥产业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而且是产业集中度最差的。在2005年,十大水泥生产企业仅占有14%的市场份额。对比来看,印度的五大水泥生产企业则拥有全国51%的市场份额。
    多年来,发改委一直关注水泥产业的坏境、能源以及效率成本,并且也在不断地尝试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强制进行产业整合。自1999年开始,修建立窑不再合法,但是数千立窑 水泥厂仍在运转。过去5年中建筑业的繁荣使这些毫无效率的水泥厂继续经营着。
    虽然如此,更高效的转窑水泥产量也从2002年占总产量 的14%迅速增加至2007年的55%。产生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政府政策,而是市场的力量。当转窑在20 世纪80年代第一次被引入中国时,平均成本为10亿人民币,远远超过普通水泥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但是几年前,转窑水泥生产的价格甚至不到进口设备的1/3,安装先进设备的资金成本大大降低,操作的成本也远低于从前,这使得水泥企业大量安置了新的生产设备。
    即使有了技术的进步,水泥产业离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效整合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国仍有5000多家水泥企业,而最大的企业安徽海螺的市场占有率也仅为5%,尽管已经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像安徽海螺这样的企业仍然离他们应该达到 的规模有很大差距。
    在未来几年中,更加严格的环境和安全标准会将一些较差的立窑水泥厂淘汰出局。但高效的产业整合也需要更多涉及市场而不仅是计划的措施,首先,中央政府应该使地方政府阻 止企业兼并的行为变得更加困难,以此改进市场环境。兼并竞 争对手会使得像安徽海螺及山东山水这样的顶尖企业更快地实现更大全AU莫的生产,而不仅仅是通过其自身的发展。
    其次,政府应该抵制住通过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诱惑,人为扶持的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使政府增加了对水泥的需求,且使边缘生产者更容易存活下来。 接受一两年略低的经济发展速度则能使那些无法盈利的企业 关闭,不仅仅是水泥行业,也包括化工和金属等消耗大量能 源并排放大量污染物的行业。尽管经济增长速度较低,但大 规模高效率的企业也将看到他们的利润增加,因为他们将不 再深陷与小规模竞争者的零利润价格战中。
    一些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的低速增长无法为高速增长的城镇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因此这样的策略太过冒险。 然而吁氏增长"在中国只是意味着GDP年均增这8%左右。这 样的增长率可能是大多数国家梦寐以求的、因为它仍然高得 足以向需要工作的人们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尽管在低增长的大坏境下靠在竞争氛围而不是地方主义的保护坏挽下生存的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更可靠。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