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中的坐标与时间系统1.2(在大地测量学中)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接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7:33

上接测量中的坐标与时间系统1.1

——————————————————————————

B时间(又称历元)系统,由时间尺度(单位),时间原点(初始历元)组成

那么如何确定时间尺度呢?——————利用周期运动来确定

时间系统分为B1世界时系统、B2恒星时系统、B3原子时系统、B4协调世界时系统、B5动力学系统、B6GPS时间系统。


B1世界时系统UT(以地球自转为基准的时间系统)。

在介绍世界时系统前,先介绍一个时间尺度,叫做太阳时,它等于一个太阳日除以24,是太阳视运动确定的时间单位,分为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这里的平太阳时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记时单位h

世界时(UT),以平子夜为0时起算的格林尼治的平太阳时。

UT1=UT0+Δλ(地球极移影响)

UT2=UT0+Δλ+ΔTs(地球自转速度影响,随季节变化春天慢秋天快)


B2恒星时ST(地方恒星时)

恒星日: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恒星时是天文学和大地测量中的一种单位,由恒星日分为24等分。是以地球相对于某一恒星的自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系统。在数值上等于春分点相对于本地子午圈的时角。

恒星时分为真恒星时GMST和平恒星时GAST,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考虑地球章动。

GAST=GMST+Δѱ*cosε(分别表示黄经章动和黄赤交角)。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1.1中A1与A2的关系中第三条“x轴指向不同,相差角为春分点的格林威治恒星时。”。格林威治恒星时即以格林威治当地的恒星时,以这个为基础加上一个值得到春分点的格林威治恒星时,很明显,这个恒星时与质心到春分点的连线与格林威治子午线的夹角有关。


B3原子时(AT),它以国际制秒(SI)为时间单位。

原子时系统中的一种————国际原子时(IAT),另一种是后面介绍的GPS时(GPST)。

IAT:以国际制秒确定的时间单位,以1958年1月1日0时起算(初始历元)。


B4协调世界时(UTC),Coordinative Universal Time,是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世界时的一种时间计时系统。(这是我们平时日常使用的时间系统

IAT=UTC+n*1s


B5力学时,在天文学中,天体的星历是根据天体动力学理论的运动方程而编算,其中独立参数是时间参数T,数学变量T便被定义为力学时。

星历,在GPS测量中。天体运动随时间而变的精确位置或者轨迹表f(x)

分为动力学时(DT)、地球动力学时(TDT)、质心动力学时(BDT)


B6GPS时(GPST),属于原子时系统,由GPS主控站的原子钟控制

GPST的时间原点为UTC在1980年1月6日0时一致。

GPST=UTC+n*1s-19s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