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变量重复声明以及忽略var 声明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安装服务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6:48

       JS的容错率很高,一些其他语言常见的小错误JS都能大度得包容,比如给一个方法传入超出预计的参数、在声明变量之前使用该变量(变量的声明提升解决了这个问题)等等,这里我们就要解剖一下JS变量重复声明以及当我们忽略var使用 a=2来声明变量时a为全局变量的问题:

//第一段代码var a = 2;var a = 3;alert(a);//3//第二段代码<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re name="code" class="javascript">a = 2;alert(a);//2

    这两段代码在JS的眼中是完全可行的,JS会默默忽略掉第二个var声明来将程序继续执行下去,而且后面声明的值会覆盖掉前面声明的值,而第二段代码JS会将忽略var的声明默认声明为全局变量。这些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但是JS遇到重复声明时背后到底是怎样运行的呢?那就关系到了JS的幕后黑手:引擎以及他的左膀右臂:编译器以及作用域。

    在JS代码运行过程中:

        引擎负责整个代码的编译以及运行,编译器则负责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代码生成等工作而作用域则如我们熟知的一样,负责维护所有的标识符(变量)。

        当我们执行上面的代码时,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新变量分配一块儿内存,命名为a,并赋值为2,但在运行的时候编译器与引擎还会进行两项额外的操作:判断变量是否已经声明:

        1.首先编译器对代码进行分析拆解,从左至右遇见var a,则编译器会询问作用域是否已经存在叫a的变量了,如果不存在,则招呼作用域声明一个新的变量a,若已经存在,则忽略var 继续向下编译,这时a = 2被编译成可执行的代码供引擎使用。

        2.引擎遇见a=2时同样会询问在当前的作用域下是否有变量a,若存在,则将a赋值为2(由于第一步编译器忽略了重复声明的var,且作用域中已经有a,所以重复声明会发生值得覆盖而并不会报错)。若不存在,则顺着作用域链向上查找,若最终找到了变量a则将其赋值2,若没有找到,则招呼作用域声明一个变量a并赋值为2(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段代码可以正确执行且a变量为全局变量的原因当然,在严格模式下JS会直接抛出异常:a is not defined)。

       虽然JS很勤劳,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小问题,但是作为程序员的我们最好按照代码规范来进行书写,于人于己都大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注:关于a = 2 a会被声明为全局变量其中涉及到LHS查询方式,如需了解请移步至本人另一篇文章:JS引擎之LHS RHS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