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最幸福?

来源:互联网 发布:cpu跑分用什么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1: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5f4ee301009xar.html

经常在公众面前发言,可以引起他人关注,但是引起他人关注并不是目的。我是在想,这也是一种鞭策自己的方式。他人关注我了,我就没有什么选择,只能是开动大脑多思考,写出更有价值的东西。

这几年,我接触过不少人,也认识了不少人。我发现,经常思考、经常动笔的人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有思想,有办法,处理起问题来游刃有余。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生活和工作充满乐趣。这正如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所说,“天生有充足睿智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如何才能使自己充满睿智,除了思考与实践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实际上,思考已经成了是否幸福的一个关键因素。何以见得?当大脑开动起来的时候,你所看到的、学到的、听到的都会调动起来一起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或者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第一步。当我们将我们所想的诉诸于笔端的时候,我们还要对思维成果进行“二度加工”或者叫“深度加工”。不要小看这次加工,没有它,我们最终得到的将是一个比较粗糙或者很不成熟的东西。这正是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将我们研究过的或者讨论过的东西落实到纸面上的缘故,不论是工程设计还是作战计划抑或其他什么东西,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之所以讲是要告诫我们自己,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半途而废。

 

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九十三岁高龄的时候都没有停止工作,更没有停止写作。据他的秘书讲,直到最后那次住院之前,他还在为孩子们写科普文章,如《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人类的起源之我见》等等。对这种情况可以有很多解释,但是有一条我觉得不可忽视,那就是思考与写作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没有退休一说的。可以说,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笔耕不辍,乐趣不消。只有这样他才有幸福感,他才觉得活得有意思。

 

反过来,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人从学校迈入社会之后就再也不动书本,再也不写什么东西,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有的人上班就忙于事务性的工作,下了班就看电视或者消遣娱乐。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幸福的——不论什么事情不需要动脑筋。有些人就是这样明白无误地告诉别人,他就喜欢做一些不动脑筋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当今社会的普遍现状有关。

 

金钱成了追求目标,人们就无暇顾及其他,因而也就张狂浮躁,也就不会思考,更不会静下心来写点什么。这种张狂与浮躁换来的是什么结果呢?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约有两到三亿的人有心理疾患。据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议透露,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两千六百万。我国卫生部估计,我国每年有约二十五万人自杀。去年仅仅一个五月份的一个星期内,北京就有五名高校的学生寻了短见。以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然而最终都要通过主观因素来发生作用。可以说,放任、张狂与浮躁就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更不用说追求幸福生活了。这一点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尤为关键。

 

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做一个有充足睿智的人。 

 

二○○八年七月六日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