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劳苦 不畏谤言的李鸿章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宝贝尺码怎么编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5:00

本文于2005年6月4日发表在搜狐博客


'不避劳苦,不畏谤言',这也是我最钦佩他的地方。人做事情不难,难得是做那些麻烦事/琐碎事... ...简而言之 那些必须做而且没有人愿意做的事。李鸿章之所以成为卖国秦桧,就是因为签了别人不愿意去签的<马关条约> <庚子条约>,近代最丧权辱国的两个条约。
他不会不知道这个东西丧权辱国,我想他别无选择,谁让我们打了败仗呢。战争是个可怕的东西,完全是实力的较量,没有任何侥幸可言。未曾开战之前,什么都可以谈,即便让步再多,毕竟有个限度,一旦战败,那就全无权利而言,唯有任人宰割。甲午之战,日人已经打到山海关,山东沿海业已经沦陷,开平煤矿、运河粮道等战略资源随时可能失去,无力再战。要与他停战,唯有签下一个割地赔款的条约,试想如果不是随意开战,战前即使退让,何至<马关条约>如此之多。

现代几十年的教育,好像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全民皆兵,游击战争,直到赶走侵略者,这恐怕也就是宣传而已,顶多是自己壮壮胆。游击战术听起来很诱人,其实是一种蓄意的误导,就象有人说,从小抱着牛犊爬山,牛犊长成牛,人也力大无穷了,怎么可能呀,总有个极限的时候,难道从小抱个小象,长大就能拎的起大象了?游击战需要众多先天条件,一是国民的动员能力,二是物质的支撑,近现代以来,游击战法最终胜利的恐怕也只有阿富汗战争,苏联人撤退了,然而阿富汗有中 美等大国的资源保证,有伊斯兰世界的动员能力,即便这样,赢得了战争,10年下来,阿富汗已经成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可见战争代价之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呀!中国当时的情况,这两条都不具备,除了谋求停战,还能做什么呢。

凡是总要找个替罪羊,李鸿章被找到了。当初清流们不顾他的反对,贸然对日开战;战争期间,非但没有物质、军事的帮助,连精神上的支持也很少;到了战后议和,又把这个黑锅全扣到他的头上,议和期间让他全权处理,却不发任何具体的指示,最可恶的是,李马关遇刺后,居然让李的儿子继任全权特使,'一切唯李氏父子是问';议和已成,大家就开始说:'李二先生是汉奸'了。庚子之变,李鸿章更是完全没有参与,可到了议和的时候,却要他来擦屁股了。'不避劳苦,不畏谤言'的性格让他接下了这个没人愿意做,却不得不有人做的倒霉差事,于是他又当了一回汉奸。

梁任公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就是这个意思。大凡事情,说说总是容易的。每个人都能找得出问题之所在,每个人都能一针见血,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做。总是说得多,做的少,那些难做的事大家都唯恐不及,更不要说助一臂之力了。
为人不能象海瑞那样,指手画脚,不作具体文章。尽自己一份力,勇于任事,多做一些李鸿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要我们做事情,就有新希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