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爱又恨的信用评级

来源:互联网 发布:简明python教程 在线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1:28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让石油巨人BP甚至陷入了破产的传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6月3日,几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对其信用评级。这预示着这家公司在金融市场上面临的风险正在增加,而保障这家公司债务违约的成本也大幅上升。在早前的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中,信用评级一词就被频频提及。那么,究竟什么是信用评级,信用评级为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连主权国家都又爱又怕。 [详细]信用评级:对欠债人“违约”风险的评级                          

20世纪初,美国人在西部大修铁路,由于资金不足,铁路公司因此广发债券,这也直接促成了信用评级制度的诞生。

信用评级始于1902年美国铁路债券 20世纪初,美国人致力于“西部大开发”,大兴基建,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修铁路。然而,因为所需资金非常庞大,连一般银行都无能为力。最后铁路公司只得以发行公司债的办法来筹钱。可是,信息的匮乏让投资人无法对债券的风险做出判断。此时,一个叫做穆迪的商人想出来一条绝妙的主意——从AAA到C等级,对250种铁路债券进行分级评级。这就是信用评级的肇始。穆迪公司,如今是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 信用评级不是评估业绩或价值,而是违约的风险有多大 虽然发展到如今,信用评级的外延已经大大拓宽,方式也非常多样化,但是其核心还是没变——由独立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提供关于信用风险的评级,直白地说,就是到底被评级的对象会不会违约,违约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还是以铁路债券为例,投资者从穆迪那里能够获得的信息为铁路公司 “欠债不还”或者“逾期归还”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而投资者自己做出决定到底是否购买这种债券。因此,信用评级的主体就是“还债的信用”,而不是被评级者本身的价值或者业绩。   

三大评级机构秉承独立性、客观性原则,进行专业评级                          
三大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下面又细分为许多等级。在长期类中,最好的是AAA,代表信用良好,值得投资,最差的为D,表示违约。另外,信用评级机构也会做展望,比如稳定、危险、良好等。
标准普尔和穆迪、惠誉一起并列为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三大美国公司垄断全球9成评级市场 虽然现在世界上进行信用评级的机构很多,但是最具公信力的业界权威还是只有三家美国公司,分别是: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后来被法国公司收购,但是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的评级组织)。2009年,标普、穆迪、惠誉主权评级的国家/地区数目分别为123个、109个和106个。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在全球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普涵盖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涵盖27%的银行和8%的公司。三大公司垄断了90%的世界信用评级市场。 评级对象分四类,企业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最为人熟悉 从最初的铁路债券开始,如今,信用评级的对象已经扩大到了四类,分别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信用评级、项目信用评级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其中,证券信用评级的对象是各类债券、基金、商业票据等。项目信用评级则是对特定的项目进行评级。而企业信用评级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则在金融危机和此次的希腊债务危机中被广为提及。 

另外,信用评级机构也是商业机构,所以评级是需要收费的。从1975年开始,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都实行发行者付费模式,即由发行债券的公司或者实体来付费。

 专家团队具体评估,另设委员会监督、复核 一般来讲,一个全新的信用评级主要有下列8个步骤:1.初始评级过程(4-6周时间)。签订合约之后,评级对象准备材料。2.成立专门的评级团队和评级委员会。评级公司根据所评级的对象,选择评级团队,团队领导的知识背景、经验一定要和评级对象吻合。此外,还有一个评级委员会,会对评级团队进行监督,并给予建议。3.预估。评级团队根据评级对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等资料,进行预估。4.管理层会议。评级团队向评级对象的高层了解情况,可以以会议、电话访谈等形式进行,并且随时联系。5.分析。评级团队根据各种关键因素进行分析。6.评级委员会审议。评级团队向评级委员会上交评级报告。最后的评级结果需要得到评级委员会的首肯。7.评级对象反馈。评级机构会把评级结果给评级对象过目,假如评级对象有异议的话,必须提出有力的补充信息,以便评级机构重新进行评级,否则维持原判。8.公开发表。如果是公开评级,评级机构会把结果放在网站上公开,如果只是内部评级,则不会。 不同评级对象,考虑因素也不同 在评级企业信用的时候,主要会考虑:1.行业风险(所处的国家(地区)风险、行业情况、竞争力、业务及地域多元化、管理水平、经营环境与策略);2.金融风险(股本、负债产权比率、收益、现金流、风险管理、财务等);3.评级企业所在行业的特殊因素。 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方面,主要考虑的因素有:1.政治稳定性和压力;2.经济结构和发展前景;3.财富和人口状况;4.预算执行情况;5.负债情况和债务管理。 
 

评级结果被公认,影响巨大                       
金融危机让几大评级机构备受质疑,认为他们没有做到正确的预警。美国国会为此还专门举行了听证会,巴菲特作为穆迪的大股东和穆迪CEO一起作证。穆迪CEO也表示要对整个评级流程进行改进
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欧元区内的许多国家都如坐针毡,信用评级简直成为了它们的梦魇。

                    

美国商法保障评级公司独立性,“向客户说‘不’”是评级机构专业准则 在美国,一共有17部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现行有效的有16项条款,从法律上直接保障了评级机构的客观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商法。美国商法规定,为保证评级的公正与客观,评级公司应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评级公司虽对股东负责,但当股东与大众利益冲突时,必须置大众利益于优先的地位。 另外,这三大评级机构也不依附于任何金融机构。尽管客户付了款,但是“向客户说不”,是专业的评级机构的准则,因为公信力是评级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就算如此,仍然还是会有很多争议,例如当地时间6月2日,由美国国会创建的FCIC在纽约召开名为“信用评级的可靠性,基于这些评级的投资决定,以及金融危机”的听证会。这恰恰也反证美国比较健全的法制,也保障了信用评级的土壤相对客观、纯净,因此尽管欧盟一直都在呼吁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但是三大美国机构还是首选。 良好评级结果能为发债人“招揽”“买家” 今年4月,三大评级机构将希腊的信用评级调到最低级别,被广泛认为是希腊债务危机的开始。信用评级的威力可见一斑。既然信用评级如此可怕,为何各大公司,主权国家还纷纷花钱请三大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呢。这是因为,在金融市场,“卖家”和“买家”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买家”很需要这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告诉自己买这个金融产品的风险有多大。相对的,“卖家”也很需要这样一个机构来“招揽”“买家”。希腊选择进行信用评级,初衷当然也是为了昭示自己的国债是可靠的,可投资的。只是后来的情势急转直下,也让评级机构对其信用不断地下调。 不良评级结果甚至可以“摧毁”国家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政府曾经请求三大评级机构暂不调低其主权信用评级,表示将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局势。但是三大评级机构还是不顾韩方的请求,坚持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为前提,迅速调低了韩国主权评级,韩国的资本市场陷入泥潭,金融市场被迫全面开放。而在这个月3号,匈牙利由于政府官员的不当言论,险些陷入一场“希腊式危机之中”,除了政府的澄清之外,穆迪公司的言论更具公信力,他们表示“匈牙利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的表现良好,匈牙利并不是下一个‘希腊’”,才让众多投资人心里放下了一颗大石头。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