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信息化——8

来源:互联网 发布:arp –s ip mac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3:15

在证券公司,有时候你会听到公司获得一年一度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优秀交易会员”的称号。总部办公室会下发一个文件,拿这个称号作为一件荣耀的事情,广而告之。刚开始,对这个“银行间债券市场”充满了神秘感,它到底是什么,证券公司在这个市场里做了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来到首都北京,接受了一周“中国国债中央登记公司”的培训,才对这里边的机理有了操作层面的认识。下边先讲讲“银行间”市场是怎么来的,证券公司为什么搀和到这个原本只有银行参与的市场中去的,再讲讲什么是“定息收益”业务,什么是回购和现货交易,债券是如何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起到桥梁作用的。

话说,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直接投资进行国家建设,后来成立了4大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银行的贷款来进行国家的建设,有时候银行对外放的资金太大,造成国家的经济过热(88年是典型),那么人民银行就通过要求各银行多往自己这存钱(所谓调高上存保证金比例)来控制银行往市面上投钱(所谓紧缩银根)。(《货币银行学》讲的就是这些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关联性之类的东西。)
这种行政命令式的金融调控手段,不是长久之计,于是90年代初成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人民银行往这个市场投送短期债券和回收短期债券来达到货币供给量调控(所谓公开市场操作)的目的。同时,通过这个市场,银行之间可以以国债为抵押物,互相之间调配资金(所谓调配头寸)。
管理这个市场的主体是“中国国债中央登记公司”(注意:“银行间债券市场”几乎就等价于“中央债券登记公司”,你听到其中一个名字时,脑子里一定要想到另一个名字),每个银行(总行或者分行)在国债登记公司都有一个帐号,上边保留有某某银行有多少某个品种的国债。国债的交易,或者以国债为抵押物的资金借贷行为(所谓:回购业务,在上一篇里已经有所描述)都必须通过一个电脑系统操作,体现在这些帐户余额(头寸)的变动上。
这些都是典型的货币市场的概念,与证券公司(资本市场)一点关系也没有,直到大约10年前企业债券的出现。

在第一篇就提到过,投资银行业务是解决企业长期融资的需求(短期融资需求由银行贷款来满足),企业可以选择发行股票,或者发行债券来获得长期融资。发行企业债就是投资银行的一项核心业务。
在90年代后期,政府(主要是国家计划委员会,现在的国家发改委)开始允许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例如一些大型铁路、水电、火电、核电等企业的债券,每只债券都是50亿人民币以上的规模。证券公司就挤迫头抢这些企业债券的发行项目(跟IPO一样)。拿到这些项目以后,就到银行、企业财务那里去推销(其实不是推销,而是别人求着你来买这些债券)这些债券,或者自己吃下这些债券。一级市场的买卖,或者二级市场的买卖双方都必须在“中央债券登记公司”开设帐户,通过这个公司的电脑系统完成债券的交割。于是,证券公司搀和进了原来只有国债和银行之间的所谓“银行间债券市场”。(注意:这时候,这个“银行间”名词已经名不副实,但沿用了下来。)负责企业债券发行或者交易的证券公司的业务部门叫“定息收益部”,意思是:相对股票没有固定的分红而言,债券是有固定利息的。这个部门可能独立设立,也可能划归投资银行部来管。

中央债券登记公司(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为每个债券交易参与人提供了一个帐号。帐号分为甲、乙、丙三类:
1、甲类帐户一般都是大银行,可以做为批发商,下挂二级客户,二级客户不用直接在中央债券登记公司开户,由甲类帐户管理人汇总管理,管理这些二级客户的电脑系统叫“债券柜台销售系统”,它通过一些TXT文件,与中央债券登记公司交换汇总帐户余额信息;
2、乙类帐户是绝大部分的参与人的帐户,乙类帐户可以互相之间买卖债券,或者做回购。乙类帐户可以通过拨号或者专线方式进入中央债券登记公司网络,登录一个WEB网站,通过上边的业务操作行为完成债券交割。(几乎所有乙类帐户的公司每年都派人参加中央债券登记公司组织的一年两度的为期一周的培训,这个培训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教你怎么用这个WEB系统完成业务操作。)乙类帐户构成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绝对主力。
3、丙类帐户很少,好象不能交易,只能用来存放买入的债券,或者转托管到交易所。一般某个企业的财务想买债券,并托管在中央债券登记公司,就可以开一个丙类帐户。当然它也可以开户在甲类帐户的债券柜台系统里,通过甲类批发商来买债券,或者在上海证券登记公司开户通过证券公司在上交所买。(怎么回事?债券既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买,也能在交易所买吗?)
下边讲讲一些大家容易困惑的问题(FAQ):
1、银行间债券市场有没有买卖双方自动撮合的交易系统?
没有。这个市场的参与者都是金融企业,金额都巨大,每天交易笔数不多。买方卖方的供求信息可以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的电子系统来发布和获取。更多的供求信息来源于各公司的交易员的个人关系,供求双方直接通过电话谈好价钱,再通过中央债券登记公司提供的WEB债券交割系统完成交割,再通过银行转帐完成资金的交收。相比之下,证券市场有完善的自动买卖撮合系统(由交易所负责),也有完备的交割清算系统(由证券登记公司负责)。
2、债券(国债和企业债券)可以在上交所买卖吗?
可以。你拥有的债券可以托管在中央债券登记公司,也可以托管在中国证券登记公司(下辖上海、深圳两个分公司),分别在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交易所交易。两个登记公司都提供转托管服务,债券所有人可以任意在不同的登记公司之间转来转去。银行间市场是典型的货币市场,而证券交易所是典型的资本市场,所以债券成了跨越两个市场的交叉产品。所以,我今天讲了这么多同样属于银行IT关注的东西。
3、什么是现货(现券)、什么是标准券?
直接买卖债券,那么这个债券就叫现货。但是很多时候,两个金融机构直接只是想互相借钱(调拨头寸),债券只是一种抵押物,那么你借多少钱要多少抵押物呢?每周登记公司会根据历史价格通过一个固定的复杂公式(你完全可以自己算)算出每只债券的“折算率”(例如:0.95,越是信用高的债券,折算率就越高)。这只债券的交易价乘以这个折算率,就是所谓“标准券”。你有多少标准券,就能借出多少钱。一般你手头有多少现货,相应可以算出你有多少标准券(就是现货的价值再通过折算率打个折扣,抵押物嘛,都要打折的),那么你就能借多少钱进来。标准券是虚的,只是一种计算方法。

总之,债券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边缘产品,拥有浓厚的货币市场特征(利息、复利、净价、回购收益等等的计算上容易胡涂)。
涉及的IT系统有3个:那个中央债券登记公司提供的WEB网站,他们会提供详细的培训,并发给你几个读卡器和IC卡做为你的身份认证手段;甲类帐户给二级客户卖债券的柜台销售系统;外汇交易中心的专用系统(不是很了解)。
总之,IT用得不多,证券公司内部与股票那一块关系不大,大家了解了解就行了。

另外,上一篇自营和受托业务,以及今天的债券业务,跟一个叫做“风险管理”的IT系统关系极大。这里稍微讲一下。
由于证券市场变动极大,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可能的市场风险都希望作出一个量化的指标(所谓VAR值)。其实每个证券公司都有一个风险管理部,专门就是监控这些投资风险的。外国有一个垄断地位的风险管理软件,好象叫Sohpis,法国人的。自动存储所有行情数据,一大堆VAR计算模型,根据你的投资组合能算出风险值,供你做投资决策参考。金仕达之类的也有所谓的风险管理平台,搞一些博士做金融工程的分析。这些东西跟求菩萨拜佛(或者去教堂做忏悔)一样,信其就有,不信则无。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