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的钱事:学费!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div左右滑动效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0:17
关于学费,从小学5年级到县城读书开始,父母就一直反复传达一个观点:只要你读得去书,全家所有东西卖了,倾家荡产都要供你读,还举了邻村一家为了供儿子上学把牛把家卖了,住到岩洞里的例子,并且拍着胸脯说,只要你读得去,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
  对于在村里的小学,记忆中学费不太多,每年只要卖掉两只鸡或者几升米就能支付一个学期的学费。而其它就没有任何费用了,比如不用买补习资料,没有补课费等等,印象中基本上就是放羊式的管理,很多孩子每学期还不到一半就把书给撒得余下没几页了。
  我10岁后到县城读书后,我们家就开始感受到学费的压力了。城里读书除了学杂费比较高以外,非县城户口还有借读费、课外书、单元练习册等各种资料费加起来,是农村时的10多倍。为了支付这些费用,每年就会砍一两棵大的松树或者春树去卖,另外就是生活费也增加了很多,因为相对农村来说县城可以花钱的东西很多。
  为了省钱,吃的粮食及蔬菜基本上都从家里背进城,每个星期要回一次家!县城到家里面有几十里,其中到镇上20多里有公路,车费大概是5毛钱的样子,当时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是不小的数目了,于是能逃票就逃票,或者就是爬车,再不行就走路。晚期五放学后就回家,星期天就会背上下个星期要吃的米、菜、油进城,然后自己每天正锅做吃。有个别星期学校有安排回不了家时,父母会帮忙从家里面送来米与菜。除了吃的以外,另外每个星期早餐等需要10来元的费用,这就要靠父亲周日在县城摆地摊卖一些草药,每周大概能卖十几二十元,刚好够。
  93年上初中后学费及书费等又大大增加,父母逐渐感受到要供一个孩子在城里读书的压力。还好这时农村引入了一些新品种的经济作物,比如西红柿、黄瓜、大白菜等,产量比传统的高很多,这些东西可以拉到集市上或者城里的老板来收,可以卖一些钱。还有就是有了猪饲料,养猪花费的粮食就少了,而且长得还快,以前只能养两头猪的现在努力一点可以养3头以上。另外,我们家祖传是做风水先生的,不但可帮人看风水,还可以做法事、算命、看病、降妖除魔等等,因此爷爷及父亲都算是有文化之人,也算是一门技术,每年接一些各种各样的案子,也能有一些利是收入。因此,靠家人的省吃俭用,靠父母的努力,我在县城5年的读书生涯,直到初中毕业了,家里面也没有借什么债。

  初3时由于我的成绩比较突出,我与一个后来上了北大清华的才女经常轮流拿第一二名。老师们根据我的家庭情况,建议我考当时比较热门中专,省去读高中的三年,早点出来工作,可以节省一大笔钱。虽然也非常渴望读高中上大学,但是结合自身的家庭实际情况,我选择了中专,考上了四川邮电学校。
  川邮是当时比较热门的学校,然而中专的学费总体来说就比初中时又高了一大截,每年的学费好像就要2000多元。记得刚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看到里面的学费说明时,父母脸上的笑容才逗留几秒就消失了,为了费用而犯难。除了学费,还有跨省的车费,火食费及其它各种费用,算下来一年要6000多元,这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
  在农村,家庭能有积蓄的非常少,我又在城里读了5年书,家里面肯定没有这么多钱,只有去找亲戚借了。借钱是比较为难的事情,不好开口,开了口又怕被拒绝,搞得双方的为难,即伤和气又伤感情。因此,只好找最亲的亲戚,比如姑姑家,当时那一年刚好她们家的桃子丰收,而且也能卖不错的价格,于是父母非常积极的去帮忙打理,印像中是卖了有2000来块钱。全部收成完后,把姑爹及姑姑请到家来,商量一下我这个学费问题,并表示希望他们能借1000来块钱帮补的时候,姑姑非常地为难,说虽然桃子是卖了一些钱,但还有各种用途安排,没办法借这么多,最多只能帮忙借好像是300元。总之,面对这样的结果,对于父亲来说是他最亲的人,尽然也借不到,非常难以接受,我印象中父母为此都流了泪,姑姑姑爷也很委屈也流了泪,父母后来赌气说算了,以后不相往来。。。。。这事儿,20多年过去,当时的场景我至今还记得,借钱真是一件很伤人的事。
  后来,父母又想各种办法借钱或者凑钱,比如舅舅家、姨父家等等各借一点,东拼西凑借了2000来块。接着选日子办了一台状元酒,这样各种近亲远戚上邻下寨的就会来参加酒席,当然就要送点红包了,普通的送5元,10元,好一点的送20元,关系较近的送50元,或者100来元等等,姑姑家好像也送了几百元。余下不够的再把家里面粮仓里面的存粮、养到半大的猪卖了、还有好几只大公鸡以及一些还勉强值钱的树等都给卖了,。。。。。应该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牛,凑了5000来块钱,总算够了第一年的学费及生活费。
  在我读中专后面几年的日子里,全家人省吃俭用,除了小妹以外,另外两个妹妹及弟弟也都成了家里面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因为成绩不够好,再加上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仍然还留在村里读小学,我印像中弟弟读了三年的一年级,两年的2年级。凡是在村里读书的孩子,基本上都有半天会干农活。父母发动大家干农活的理由也就只有一个,要多种点菜、水果、番茄、多办点经济,要卖钱,卖钱来供大哥读书。劳动力多了,就可以多养几头猪,多养牛等等。每年把所有能卖的卖下来,加上父亲给人做事,努力卖草药等等,勉强够我所需要的开销。不足的部分,能再找地方借就借一点,还差就看看家里还有什么能值钱的大件可以卖就卖掉。
  在川邮时,每年学费2000多,每个月吃饭及各种开销共计300元,每年的花费就是5000多一点,4年下来一共花了2万多元。当我读毕业的时候,家里能值钱的基本都卖了,包括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最关键的耕牛也含泪给卖了,还欠了亲戚朋友信用社等合计好几千元。

  可以说全家人在这4年来可谓是使足了劲,把我供毕业,希望看到我分配工作,看到我拿工资,变成城里人,吃公家饭,并憧憬着未来有一个属于城里人的家庭成员会是什么样子,当然父母也期望我能做出榜样,为家庭带来改变。

(我们的房)

(我读书期间的几个家庭劳动力)


(15年春节时回老家过年)

  本文作者 蔡世友 (作者微薄:http://weibo.com/caishiyou 私人微信号:caishiyou),EasyJF开源团队创始人,曾经是一枚程序猿,IT技术讲师,现在互联网金融创业,任鸿学金信CEO,志力于实现让天下不再有缺钱学习的青年,专注工薪青年投资理财。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信息。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