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冷技巧小技巧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 文件读取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1:57

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老大给我们上 C++ 基础课,告诉我们字符串字面量可以换行(如下代码),感觉真是如梦如幻。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4. {  
  5.         char* w = "hello"  
  6.                 " "  
  7.                 "world."  
  8.                 ;  
  9.         printf("%s", w);  
  10.         return 0;  
  11. }  
输出: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hello world.  
后来在写了很久的 Python 以后,才知道 Python 其实也可以的: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 t = ('hello'  
  2. ... ' '  
  3. ... 'world')  
  4. >>> t  
  5. 'hello world'  
这个特性很有用,能够把超长的代码优雅地分为几行。记得以前在拼 SQL 语言、写日志条目的时候总为代码行长度超过 78 感到纠结(见我们的编程规范:http://blog.csdn.net/lanphaday/article/details/6601123),现在没有压力啦。


在写 absolute32(见:http://blog.csdn.net/lanphaday/article/details/6762023)的测试代码的时候,为了让测试代码兼容 Python2.x/3.x 两大版本,引入了一砣丑陋的代码: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if sys.version < '3':  
  2.         exec("chinese = unicode('赖勇浩', 'utf-8')")  
  3. else:  
  4.         exec("chinese = '赖勇浩'")  
这是因为在 Python2.x 中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chinese = '赖勇浩'  
的编码不是 unicode 的,而在 Python3.x 中取消了字符串字面量的前缀 u,所以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chinese = u'赖勇浩'  
又直接语法错误,当时只好写下了 exec 的代码根据不同的版本来进行编译。后来才知道 Python2.6 中引入了 unicode_literals,可以很方便地写 2.x/3.x 兼容的代码: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 x = '中国'  
  2. >>> x  
  3. '\xe4\xb8\xad\xe5\x9b\xbd'  
  4. >>> from __future__ import unicode_literals  
  5. >>> y = '中国'   
  6. >>> y  
  7. u'\u4e2d\u56fd'  

这样,我那砣丑代码也可以美化掉啦!




先来看两句代码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record =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tbl where id = 123456').fecth_all()[0]  
  2. msg = struct.unpack('!I', buff)[0]  
不知道大家怎么样看,我觉得有这两个 [0] 跟在后面,还是蛮丑的。其实可以利用 Python 赋值语句简写: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record, =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tbl where id = 123456').fecth_all()  
  2. msg, = struct.unpack('!I', buff)  
注意 record 和 msg 后面的逗号,可以利用它让 Python 把这个赋值语句理解为多对多的赋值,但可省去后续的 [0] 了。
这种写法,据我以前的同事测试,比使用 [0] 要慢上 20% 左右。如果你很在意,建议使用之前的写法。另外,两种写法到底哪个更漂亮、更 Pythonic,也没有定论,但我喜欢后者。

用 ConfigPaser 是解释 ini 文件的利器,因为有这么好用库,所以我写的项目基本上都是用 ini 文件来配置的。ConfigParser 支持 DEFAULT 节,写在 DEFAULT 节中的配置项可以作为实参替换后续的引用,比如在我之前提过的“棋牌OnWeb”项目中,我们使用这样的配置文件: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DEFAULT]  
  2. base_path= /home/qipai-v1/src/server  
  3.   
  4. [policy]  
  5. switch = on  
  6. port = 18843  
  7. path = %(base_path)s/hall/config/flashpolicy.xml  
其中 policy.path 的值取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 /home/qipai-v1/src/server/hall/config/flashpolicy.xml,ConfigParser 会自动为你做好替换。
不过在这里要讲的不是这个技巧。如果你有留意到 ConfigParser.ConfigParser 类的那个 defaults 参数,那就是真正的我要讲的东西了。defaults 参数可以补充 ini 文件中 DEFAULT 文件的不足,能够运行时再决定变量的实参。比如在“棋牌OnWeb”项目中,所有的游戏进程都由一个叫 desk 的程序来服务的,它通过命令行传入的参数加载不同的插件实现不同的业务逻辑。比如 desk --game-name=doudizhu 可以运行一个斗地主的服务,desk --game-name=xiangqi 则是中国象棋。显然,为了方便通过日志分析错误,有必要把日志按游戏、房间和桌子分离开来,比如 xiangqi-1-10.log 表示象棋游戏的房间1桌子10的进程的日志,这时候如果使用内置的 logging 模块来记录日志,我们可以这样配置它: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handler_game]  
  2. class=handlers.TimedRotatingFileHandler  
  3. formatter=comm  
  4. args=('log/%(game_name)s-%(rid)d-%(did)d.log''midnight'130)  
在程序运行的时候,我们这样初始化 logging: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logging.config.fileConfig(conf, defaults = dict(game_name = game_name, rid = rid, did = did))  
把 rid 和 did 通过命令行参数传过来即可。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完全因为 logging 也是使用 ConfigParser 来解释它的配置文件的呀,Python 吸引人之一的地方就是这样的:尽量重用,更加灵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