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风筝兄谈白酒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旁氏洗面奶怎么样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7:32

1.五粮液固态产能有20w吨左右,浓香18w吨左右,但老窖明代窖池400年只有4口,五粮液明代窖池600年有16口(实际生产只有15口),但五粮液这15口明代窖池的酒质是最极品的浓香,做为调味酒用,通过勾兑完全可以弥补百年窖池少的短板(如果说老窖是浓香生产的黄埔军校,那么五粮液就是浓香勾兑的鼻祖),这样说吧长发升一口明代窖池可以抵得上老窖上百口百年窖池,为什么1573不放量,应为根本放不起量,量放上去酒质会下降很多,老窖高端产能输给五粮液是先天(明代窖池)加后天(80,90年代五粮液疯狂建窖池扩产能)决定。


2.虽然我们是经销商,但绝不护短,实事求是的说普五酒质比10年前是下降的,不过不单是五粮液,这十年整个浓香的酒质都在下降,浓香好酒想上量太难了,这个是先天工艺决定的,没办法。实在喝浓香就喝1573吧,酒质还保持得不错,五粮液的1618也还行。


3.浓香工艺一甑糟子,蒸馏出来的酒讲看花摘酒,也就是量质摘酒,一般的窖池基本上10%左右的出酒率,这部分是最好的酒,作为一级基酒,生产普五及1573这个档次和以上的酒,其他的就作为二级,三级基酒做档次比较差的酒和勾兑调味酒,但这个出酒率是根据窖池年限(首要条件)和酒师的水平决定,窖池越老一级基酒出酒率越高。五粮液长发升和老窖国宝窖池的一级基酒出酒率非常高,能达到70%以上,但这些窖池的酒都是作为勾兑调味酒(不做基酒)及其珍贵。浓香工艺核心之核心就是窖池,千年酒窖万年糟。


1)浓香窖龄长短是决定出好酒的先决条件,相同的窖池,不同的酒师出好酒的量是不一样的,酿酒是古老传统的手艺活。
2)人才主要指烤酒的酒师,当然勾兑师也非常重要。
3)每个酒企都有一个总的勾兑师对产品把关,现在大的酒企都会用计算机打色谱,人工和计算机双勾。
4)用小杯从吨级的基酒采样勾兑,邛崃,宜宾,泸州的基酒厂,几w吨级别的,一个厂也就几个勾兑师。


5. 季老交了最好的一副牌在袁董手里,茅台不需要的是发展空间,而是不能犯错,10年内,最大对手五粮液的高端产能,是远远比不了茅台的。历史总是不经意的给人开玩笑,五粮液现在的唐董,有些季老的风骨,而袁董身上,总让我觉得有几分王国春的影子。不同的先天工艺决定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这个没可比性,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制内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后期五粮液的贴牌和茅台巨大的渠道价差,都是体制造成的。


6. 茅台现在的高端产能储备,是任何一个其它白酒企业都望尘莫及的,未来10年也只有五粮液有这个能力再去和茅台掰掰手腕,但难度是非常非常之大,我在想如果五粮液加上洋河的营销管理和执行力,是可以把茅台拉下马的(高中低端统一算,高端还是拉不下茅台)。


7. 10年之内茅台的产能都没有天花板,10年过后的事情小可也看不清楚,整个茅台镇的酱香产能有做到20w吨的潜力(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现在已经有学者提出如果茅台镇无限制的扩产能会不会造成对微生物环境破坏的观点)。浓香10年之内高端想上量非常之困难,但越往后浓香的酒质会越好。


8. 作为酒鬼,从内心上是希望这个行业发展规范化透明化(而不是现在这种行业整体浮躁,动不动就是吼100亿,500亿,1000亿这种口号),行业崇本守道,酿出真正的好酒给消费者,别整得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续不上篇,至于其他,真的都是浮云。


9. 63年的第二届评比,五粮液永远的荣耀,第一次参加技压群芳,头名状元,只有那一届,是所有的酒不分香型拉通了比,根据色香味盲喝打分排座次,前四名全是浓香,时至今日浓香依然是主流香型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三届由于周的干预,按香型评比,西凤的香型当时没定型,居然下马,令人唏嘘不已。第二届也有遗憾之处,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很多酒厂都停止了生产,比如泸州老窖一直耿耿于怀,当时泸州归宜宾行署管,自然灾害期间没有粮食酿酒,停止了一年多没生产,发生国宝窖池不出酒事件,而五粮液不缺粮食一直没间断过酿酒,从酿酒常识来说,那一届的泸州老窖特曲不能代表老窖的真正水准。而五粮液争议也很多,尹氏后人说63年评酒的五粮液就是拿的长发升几年前的存酒参加比赛,而五粮液厂方又宣称是经过范玉平大师勾兑后参加的。


10.
1) 浓香其实也要存放的,普五90年代要4年才出厂,现在是2年,至于浓香存储多长时间这个没有标准(事实上口感这种感性主导的东西,没有办法用时间量化),只是我个人感觉浓香存储5-6年左右是比较好的,2-3年的酒还是太生和涩,口感不自然。
2) 从我自己喝过存得最长的普五大概有30几年,然后20,10几年乃至几年的酒给我的感觉就是(保证不漏气跑酒的前提下),越长的时间口感越细腻越纯越极致,如丝绸般一样顺滑,但厚度会减不少,五粮液特有的复合喷香会显得更典雅与纯和。我从不喝红酒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和白酒相比较,黄酒倒是越存越好喝。


11. 关于五粮液和老窖,先了解下多粮跑窖法和单粮原窖法工艺上的区别,浓香的生产工艺是讲流派,有区别的,不是说同为浓香,生产方式都一样,理解了这个区别,再来谈高端产能的差距,理解不了,事实就摆在这里,五粮液就是欺负你老窖高端放不起量,你说普五比你1573差,你说你有业界第一的国宝窖池群,普五未来几年能放量到2w吨,你1573今年出货量不会超过2k吨,你说你是奢侈品,一批顶破天720,还是那句话,老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1573已经不是传统的老窖口感,但是算现在顶级的浓香了(吴晓萍大师的巅峰之作,我觉得不管喝酒鬼或者文君都有吴大师作为女性的那种细和柔在里面),最接近老窖传统口感的还是特曲。普五始终回不到10年前的那种复合喷香的自然感觉,新酒的喷香还是保持,只是给人的感觉很生硬,不自然,不像10年前喝普五那种一气呵成浑然天成的感觉。普五的优势就是反正就现在的酒质,我能提供1w多的产能,其他浓香上不到这个量,如果量上去了,酒质下降比普五还厉害。但现在浓香有个趋势就是降度,基本上每个二三酒厂,没产能优势的企业,主打产品都是降度,降度后调淡雅绵柔的口感就非常容易,从工艺上来说,度数越高的浓香越考技术。五粮醇淡雅系列非常有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蓝淡雅,不到200块的价位,比很多2,300块价位的酒,不管酒质和口感都好很多,五粮液的想法很简单,先把五粮醇的量做上去,规划是到5w吨,规模做大后再来提价,量的基数大了,提个2,30块,利润贡献很可观。汾酒的消费群体有些局限性,这个是口感决定,我个人理解,未来10年浓香依然会超过5成的市场份额,但清香,酱香的市场份额都会扩大,这些增长的市场份额本来就属于它们(汾酒的优势就是清香鼻祖,香型内的竞争对手非常之少,不像浓香这么激烈)。福中福这些五粮液系列酒,喝来喝去都是那个味,基酒质量决定的。往后几年100-300这个价位段的产品会杀得天昏地暗刺刀见红,特别是2015年按照各大酒厂扩的产能放出来后,2,3线酒厂本地大本营市场不管消费升级(价格带上移)还是深度渠道营销做到极致(最终都会饱和),唯一的出路就是出省,开辟外地市场,但要打出去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两年的白酒价格飞涨,确实是非常之不理性,整个行业都应该沉下来,理性思考,什么才是良性发展之道。


吴大师土生土长的泸州人,我个人觉得,浓香这几十年最牛的两个勾兑大师,一个是范玉平,一个就是吴晓萍,现在皇台的高端酒也是吴大师在设计酒体。现在的普五不可能回到10年前,90年代的普五要存储4年才出厂,现在只有2年,我自己喝普五都是喝几年前存的,每年买点存起,新酒就只有喝1618。五粮醇2012华东市场卖了都有1w多吨,全国加起来是超过3w吨的,如果今年华东模式全国推广做得好,5w吨的目标可以提前实现。


你不了解白酒的酿造工艺,特别是浓香不到10%的优质出酒率,不扩产能,怎么可能有高端酒,你真以为扩10w吨,就有10w吨的好酒吗,五粮液20w吨的固态产能,能摘的一级基酒也就2w吨左右。


如果2,3年后喝放到避阴处就可以了,反正高温阳光是存酒的杀手。现在普五没有长期保存的价值,如果有老酒要保存的话,第一层拿老白布封口,第二层用食用蜡在白布上再封口。


也许历史就是不断重复的轮回,回首新中国白酒行业纷纷扰扰几十年,也许是华谊兄弟下部大片的最好剧本。小可看来,从大周期划分,中国白酒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白酒行业各有各精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私合营,各地的传统酿酒作坊合并建厂,形成中国白酒行业的雏形,如同新生命诞生的第一声啼哭,总是伴随着母亲的痛并快乐,小可在茅台厂王丙乾,赖永初,华问渠的雕像前,曾经在想,如果没有公私合营,他们能缔造现在茅台的辉煌吗,同理如果长发升还在尹氏家族手里,能创造五粮液的传奇吗。计划经济对于白酒行业是个美好的年代,传统的手工作坊,开始进入工业化,国家拨资金,科技人员用现代生化发酵,指导生产,改进工艺,行业兄弟单位进行技术交流绝不藏着掖着,泸州老窖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黄埔军校,整个行业团结一致亲如一家,共同目标只有一个为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酿好酒,多酿酒,那是一个一帮一对红的年代,只管生产,计划经济是神马销售方式,统购统销,你要卖点私酒,反对毛主席的帽子都能给你扣上。那个年代的汾酒无疑是幸运的,凭借清香瓷缸发酵,周期30天,粮食出酒比最高的先天工艺优势,在那个粮食匮乏,统购统销的年代,白酒行业的第一代酒王诞生了,那个年代对于普通大众,不是能不能喝好酒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有酒喝的问题。请思考,为毛不是五粮液,不是茅台,而是汾酒。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包产到户,解放生产力,勤劳的中国人民终于填饱肚子,希望的田野上,粮食大丰收,对于白酒企业,原材料不再是瓶颈,浓香无疑是春天的故事里,最动人的音符,凭借最撩动味蕾的香气口感,迅速火遍大家南北,泸州老窖顶着浓香鼻祖之光环,依仗当时最大的窖池数量和行业人才优势,迅速上位,把汾老大拉下马,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这是泸州老窖的美好时光,虽然短暂,确也引以为豪,毕竟哥们也曾经灿烂过。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老窖人还在沉醉,近在咫尺的小兄弟,那个窖池里还有建厂时泸州老窖支援窖泥的五粮液,在八五年,迎来了注定会在中国白酒业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王国春,我经常在思考,如果是王国春去了茅台亦或泸州老窖,季老去了五粮液亦或泸州老窖,又该怎样书写历史呢?请思考,为毛第二代酒王是泸州老窖,不是茅台,不是五粮液。
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当不惑之年的王国春踏进五粮液时,没人会相信一个学机械出身的门外汉,能在中国白酒行业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小可看来,王国春可以说是中国白酒行业,工业化发展的奠基人,他带领下的五粮液吹响了白酒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号角。王国春进厂时,五粮液不过5k吨的产能,80年代是个什么年代,无论白酒还是彩电冰箱洗衣机产能都是匮乏的,那个时候不是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东西可卖的问题,王国春敏锐的发现面对将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你必须要有产品可卖,所以当80年代行业内的兄弟企业,开始挣得盆满钵满,大发人民币的时候,五粮液全厂上下勒紧肚皮(可以看看赖高淮大师对当时老窖和五粮液的工资对比)扩产能,80年代末五粮液扩产能到1w吨,90年代扩产能到10w吨,2003年完成20w吨固态加20w吨液态的总产能,横跨浓酱兼三个香型,白酒果酒葡萄酒保健酒等全品种覆盖,行业内第一个采用现代化大型不锈钢存储酒罐,自动化灌装生产线,计算机人工双勾系统(万吨级),包装(瓶盖,酒瓶)全产业链覆盖,两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参观,行业内唯一三次国家质量金奖,无数个行业第一都是五粮液缔造,最辉煌时占据白酒行业半壁江山,靠的什么,就是先发的产能优势(雪友有机会可以去五粮液看看,十里酒城那是非常的壮观)。改革开放后的白酒行业,真正以市场经济划分,88年国家放开名白酒价格管制应该是最重要的分水岭,从此白酒行业真正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89年茅五剑率先提价,五粮液一举超过浓香鼻祖老窖,树立浓香价格第一标杆(如果说现在老窖人,还对当年名酒变民酒的错误选择而丢掉浓香老大耿耿于怀,我觉得大可不必,从王国春时代疯狂扩产能,结果已是注定的必然),94年五粮液提价超越汾老大,98年提价超越茅台,做上市场化竞争中的第三代酒王宝座。在茅台上位前的时间内,行业内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93年湘西的酒鬼酒横空出世,直接把价格定位超越茅五剑,不过也是流星一闪而过,2000年的全兴,推出了在小可看来是划时代的产品水井坊,一举把白酒价格触及到了500块的价格带,老窖紧跟其后推出1573,树立了行业超高端的价格标杆,逼迫五粮液2003年大幅度提价,最终导致不少经销商倒戈投入茅台怀抱,但我们现在看看水井坊和老窖1573,水井坊不折不扣的和酒鬼酒一起落入二线行业,价格10年没有什么变化,还在5,600区间混,1573一贯坚持奢侈品战略要价不要量(10年过去终端价翻了只有一倍),今年被茅台和五粮液夹在中间打到封盘,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的答案,不是品牌不是营销,就是高端产能的差距。小可从来都认为现在飞天普五1573这个档次的酒和奢侈品没半毛钱关系,一年几kw瓶的产量,你能在全世界找到年产量几kw数量级的奢侈品吗?既然就一个普通消费品,当市场需求足够大的时候,一定是量价齐升,水井坊和1573都是浓香的好酒,但产能两家现在分别就4,5000吨左右,那么当市场需求大的时候,最简单的道理应该是供不应求价格飞涨才对嘛,但市场不是这样的,因为你的产品不是唯一性,同档次的浓香有普五剑南春现在还加个苏派浓香,酱香有飞天,当你的产能不能提供需求时(白酒消费又是一个群居从众消费,亲你看到有几个人是独自喝酒亦或你独自喝酒的时间又有多少呢),你会慢慢丢掉市场份额成为小众产品,如果你不想丢市场份额,以牺牲品质来放量,最终结果还是丢掉市场份额(今年的红花郎),有心人可以去统计下,飞天价格超越普五的时间段和相互之间的放量对比。现在摆在五粮液面前的问题还是高端产能,虽然你在浓香里面鹤立鸡群,但和茅台一比,又显得那么捉襟见肘,十年后,茅台能提供起码4w吨的飞天,可普五小可满打满算,也就3w吨顶天,这里就能回答很多人的疑问,为什么10年前五粮液,悄悄的进村打*的不要搞酱香?随着茅台上市,扫除了资金这个最大的瓶颈,按我的理解,王国春必定是有所忧虑的,五粮液的高端产能要再上一个w吨计的台阶,起码也是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茅台只需要五年。我们现在计算下今年飞天的供应量1.4w吨左右,而普五说实话1.6w吨左右酒质已经比10年前下降了不少(按照传统的普五酒质也就1w吨出头),但加上酱香,五粮液也能有3w吨的高端供应,还是占据高端市场的制高点,所以现在回想王国春当时的眼光,真是够远够深够毒,10年后浓香高端产能我一骑绝尘,酱香我虽然达不到你茅台的高度,但就五粮液的酱香品质,我能提供2w吨的产能供应,如果茅台把酱香市场做大,我五粮液依然可以跨界捞一票,有了浓香酱香产能做保证,兼香就水到渠成。当我看到永福酱酒上市,真是大跌眼镜,先不说这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和酱油沾边,就说那超越飞天和普五的定价,尼玛真是坑爹啊,五粮液啊五粮液,你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酱香比浓香好),再说你的酱酒有什么优势去和茅台掰手腕,你那爆棚的自信心难道是喝了红牛打了鸡血吗?你酱香的对手就应该是郎和那数不清多少家的赖茅,你能做到酱香第二或者第三,保持浓香第一,你不是又拿回酒王了吗。在五粮液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不得不说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贴牌,当五粮醇这个中国白酒行业第一个贴牌产品出生时,拉开了行业渠道创新的第一道大幕,90年代的渠道模式还是传统糖酒公司为主,少许的民营经销商为辅(没渠道话语权),现在回过头去思考贴牌,初期是当时的渠道模式决定,酒厂当时还没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的销售环节,依旧是经销商把持渠道话语权,面对市场巨大的需求,经销商需要更大的利益诉求,酒企也需要快速做大做强,抢占市场份额,特别是对五粮液这种有产能优势的企业,后期就是经销商管理层共同的利益诉求走向一致,五粮液创新的高举贴牌大旗,凭借产能优势,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拉开与行业兄弟企业的差距。小可还依稀记得金六福的盛况,十年前参加重庆的红白喜事宴席,百分之六七十桌子上都是放的金六福,ka终端金六福铺满货架(星级概念无数竞品模仿),几年前电视广告总看得到黎叔一脸真诚的告诉我们喝福星交好运(现在黎叔又告诉我们白金酱酒小口喝更讲究,黎叔我们到底该喝神马啊)。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就会为你关上一扇门,通往天堂的路何尝不是坠入地狱的阶梯,小可曾经问过老板,你们当年的贴牌这么红火(五粮液两个最大的贴牌之一),为什么会最终倒下,老板一脸无奈的回答我,有什么办法,最开始产品出来时,一等一的固态好酒(存储一年以上),市场打开后供不应求,然后就是固态半年甚至三个月,后来就是固液,产品质量下降加上产品老化渠道混乱,最终死掉。浓香酒质下降的十年,恰恰是无数贴牌红火的十年,也是酱香开始崛起的十年,当然这不是五粮液一家的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数浓香酒厂都在走这条路,看看老爷子到酒鬼西凤时,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砍贴牌,其中的利益瓜葛,老爷子比谁都清楚。当小可看到褚时健卖橙子的报道时,由衷的感叹,如果烟草不是国家管制,和白酒行业一样,烟草也一定会出现贴牌,历史总是不经意的捉弄着一代人的命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小可看来,王国春也犯下了不少的错,但和长发升产权归属这个问题上比,都微不足道,我最后一次看到王总时,很想问一问,当年为什么不彻底解决长发升的产权问题,但看到一个从神坛上走下的老人,已是双鬓染白,实在不忍心提出这么尖锐的问题,去刺痛一个老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改革开放给王国春提供了最大的舞台,而王国春奏响了舞台上最华丽的乐章,他的人生已然无愧于这个时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五粮液迈向巅峰,王国春掷地有声的抛出国酒不能搞终身制时,茅台人的心境应该是痛苦和悲凉的,茅台上市前的几年也就10亿左右的规模,由于酱香五年的长生产周期工艺决定,茅台的经营周转是白酒行业最长的一个香型,季老常说茅台做发展规划首先要考虑五年后的市场。8,90年代的五粮液疯狂扩产能贴牌发展,快速做大规模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时,茅台只能小步慢走,最困难时还要靠经销商借钱发工资度日,顶个国酒的皇冠,其实和皇帝的新衣无异,但就在这极其困苦的环境中,季老带领的茅台依然遵循崇本守道,恪守不挖老窖,不卖新酒的企业信条,坚守一个酿酒人的良知,季老荣辱不惊,扎身茅台镇几十年淡然超脱的人生经历,已经在气质上把同时代的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季老这个茅台的精神领袖实至名归。2003年茅台产量首次跨入w吨大关,为几年后把五粮液拉下马,备足了最充足的粮草,也同样是2003年,五粮液为了赶超水井坊和1573夺回浓香价格标杆,换新包装后,大幅提价,导致不少经销商倒戈投入茅台怀抱,茅台不费吹灰之力获取了不少高端传统渠道资源,同时期,行业兄弟企业在传统渠道市场杀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茅台也悄悄的进村打*的不要,凭借国酒名号的先天优势开始跑党政军的团购,开辟新的渠道,树立消费意见领袖的标杆,其实在小可看来茅台如果没有坚实的高端产能做基础,什么经销商倒戈,碎片化的专卖店,大比列的团购等等,都是白搭,如果现在茅台和1573一样也只有几k吨的产能供应,茅台绝对不会一飞冲天,茅台的成功其实非常简单,自古圣贤皆寂寞,谁耐得住寂寞,谁就会有收获,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儿,成功水到渠成。如果说小可第一次去五粮液看到十里酒城用震撼来形容,那么第一次跨进茅台可以用相当震撼来描述了。说实话,茅台的厂区规模和五粮液根本不能比,就是温饱和小康的区别,但就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茅台能把五粮液拉下马,真是不容易啊,茅台的产品出厂只有一条陆路,那个路没修高速前,一路的山路崎岖颠簸,而五粮液是海陆空三条通道齐备,只有去过茅台的人才知道茅台发展的艰辛和不易。茅台给小可最大的触动就是平静淡然,上至季老,下至一线工人,和季老交谈,只要是季老能回答你的从不遮掩,不能回答季老也就憨憨的笑笑,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经问过季老的几个问题,我问珍酒怎么样,季老说不错,又问为什么不把珍酒拿下而落入吴向东囊中,季老笑了笑回答(此处省略N字),问季老永福酱酒怎么样不和飞天比,季老回答还是品质不错的酱酒,五粮液能把酱酒搞出来也非常不容易了,我说,季老您不是说客套话吧,季老回答我,确实不容易,搞酱酒非常艰辛的,问季老茅台勾兑中心的人每天工作喝多少酒,季老回答这个不一定,但每天二两是有的,然后季老似乎意识到我接下来要问什么,一本正经和严肃的对我说,小伙子你可以到茅台厂随便去看随便去问,茅台厂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喝茅台得肝病甚至肝癌的,我笑了笑说,季老你就是茅台喝出健康来最好的活广告(哥们当时心想,五粮液里面很多人一天喝一斤喝了几十年也身体倍棒啊)。再说中层干部,我记得中层干部陪同我们参观厂区时,一路上交谈甚欢,我们闲聊到按照茅台这个发展速度超过五粮液是指日可待了,对方非常谦逊的说,五粮液有很多值得我们茅台学习的地方,他们的系列酒做得非常成功,他们的规模比我们大。李云龙说过一只部队最高指挥官的气质决定了这只部队的气质,现在的茅台给我一个非常不好的感觉就是袁仁国接班后的锋芒毕露,虽然茅台在高端市场一骑绝尘远远把五粮液甩在后面,可五粮液从中低端的产能甚至集团的多元化,整个集团规模还是大大超过茅台,唐桥时代的五粮液更加务实(去年五粮液去贵州拥军还专程去茅台交流),五粮液的目标就是再度超越茅台(五粮液内部从来没把老窖洋河等作为对手,产能都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季老交了最好的一副牌给袁仁国,产能储备,渠道模式,茅台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茅台要的不是发展空间而是一定不能犯错,不然五粮液落马的悲剧会在茅台身上再度上演。
好了现在我们回望,纷纷扰扰几十年的中国白酒行业,江山代有才人出,几代酒王交错更迭,其实背后的竞争实质还是产能,白酒是一个传统古老的手工活,一线生产至今还是要靠人,机器不能替代,这就决定了扩产能乃至高端产能的不容易(特别是浓香窖池的局限),未来十年高端产能依然供不应求(当然价格需要供需决定),未来的行业竞争格局必定还是高端产能决胜负。
系列四,年前木有时间写了(五粮液和茅台),其实应该五是没有洋河什么事儿,因为在小可的理解洋河是木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酒王,但洋河又是一个绝对值得思考和尊敬的公司。商战中有句话,永远不要高估了你自己,也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对手,在小可看来,五粮液这十年就是高估了自己又低估了对手。先说品牌,我记得几年前(洋河还没上市),洋河的蓝色经典广告在电视中铺天盖地的播出时,老婆问我,疑这是什么酒,喝过吗,我笑了笑回答她,作为酒鬼的老婆不知道洋河该打板子,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刘罗锅的岳父老王爷不就是喝洋河吗,也是老名酒啊,家里不是还有八十年代的老洋河吗,怎么你没印象了,老婆听罢摇了摇头。但就是这一句,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宽广的是天,比天更宽广的是男人的情怀,让不喝酒的女人都记忆犹新,在小可看来这就是创新,甩其它白酒N条街,看看现在的白酒广告,茅台吹国酒(小可看来国酒应该是黄酒和白酒之争,真没茅台什么事儿),五粮液国酒沾不上边吹世界的五粮液,老窖吹国宝窖池(尼玛其实比长发升还晚200年左右),汾酒吹牧童,剑南春吹唐朝,尼玛西凤更猛吹到三千年不断代传承,所有的白酒恨不得往盘古开天地去靠,但洋河独辟蹊径与时俱进,男人的情怀,直接把产品的诉求与历史割裂。二说产品口感,小可不少朋友都是体制内或者经商,平时政务接待和商务应酬可以说是不厌其烦,神马茅台飞天普五1573剑南春,真可以说是喝得想吐,我有几个体制内的哥们这两年喝酒只喝低度的,因为高度的,遇到接待高峰天天喝,已经受不了,我建议他们试下洋河吧,绵柔(其实就是口味淡),主力产品又是降度,一瓶480ml,喝几瓶量也比500ml的少了不少,居然哥们喝了后觉得也还不错,超量的情况下起码比喝普五,酒桌上人没那么难受。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梳理下产品,沈怡方老先生90年代都提出,苏派浓香不应该东施效颦的模仿川派浓香,事实上你永远也达不到川派浓香的高度(窖池,地理气候环境决定),苏派浓香应该走自己的路,绵柔淡雅,这口感是不是有点十里秦淮的味道,四川女子多泼辣(喷香),江南女子多婉约(淡雅)。很多人对洋河的酒不屑一顾,特别是五粮液内部的人,尼玛基酒都是我们这里买,但这些人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为什么洋河这十年能跨越式的发展,难道真正是因为广告和渠道的优势吗,在小可看来,根本还是口感的创新,川派浓香已经在市场上流行了二十年,先不说传统的川派浓香酒质下降,就说这十年政商一体的经济模式延伸出来的接待应酬,飞天的上位是因为喝醉了第二天头不痛,而洋河的成功在于绵柔淡雅的口感比传统川派浓香更容易入口,两年之前,洋河的产品在市场上还没有口感上相似的竞品,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三说渠道,小可记得几年前去云南旅游时,先不说昆明,就玉溪这个地级市的沃尔玛都看到洋河产品的铺货,去前年到河口瑞丽这种口岸城市,路过的县市,洋河的产品都铺货到了终端,你说这种快消品的渠道模式可怕不可怕,可以说在中国所有的白酒企业,到现在为止能做到洋河这种终端渗透的企业真木有。小可啰嗦了这么多,您肯定有疑问了,洋河品牌,产品,渠道都有了,为什么不能成酒王,因为很简单的一点,品牌来自于产品和渠道,没有这两前提,品牌只是空谈,先说洋河的产品有护城河吗,真的木有,先别说高端产能,就说洋河产品的口感,别说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两个川派浓香的标杆企业能调出来,XX被五粮液断了基酒后,今年都还在宜宾的高X和叙X红XX(两家中的一家)收酒,而且口感都是调好,拉回去就可以灌瓶,连茅台也搞汉酱51度绵柔,你去ka终端看看,打绵柔旗号的产品数都数不过来。再说洋河的快消品渠道模式,五粮液试点的华东营销中心,就是借鉴洋河的模式,今年五粮醇在华东已经打得海之蓝够呛,现在所有想全国化的二线酒企营销都在接地,几年前只有洋河一家玩,现在是大家都在玩,小可实在想不出洋河能有什么胜出的理由。行业竞争永远不要以成败论英雄,中国传统式的成王败寇思想应该摒弃,洋河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它为中国白酒这个古老的行业,注入了创新的血液。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