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qc总结有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性价比高的笔记本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5:03

每天看一看包子的更新已成习惯,不过我还是要有点存在感,鼓励包子好好坚持下去。

包子这篇文字让我想起了前天去走亲戚的路上看的一本书: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整段车程上,我都只在看、思考这本书的两页目录。

因为之前看过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这本书,我自认为学了点东西,所以我想拿这本书练练手。

练什么手呢?

学习的技巧,准确的说,快速的阅读、学习一本书。

那么我来试着分析一下。

根据麦肯锡的写作理论,任何商务写作题都可以分为三级金字塔结构。

首层:主题就是书名,如本书名所明示,这本书的主题是教我们提正确的问题。

光看这个题目,我反正是没看懂什么叫提正确的问题?

第二层,他的关键主题就是各章的目录。

第一章、学会提出好问题

第二章、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第三章、理由是什么

第四章、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第五章、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第六章、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第七章、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第八章、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第九章、有没有替代原因

第十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第十一章、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第十二章、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第一章似乎是个全书的概述。

以一场辩论为场景模拟一下。

从第二章开始到第四章,是分析对方说出来的话。先划分出论题、结论、理由三个部分。然后推敲一下有没有词语是不太准确的。

第五、六章是对方辩论时的背景条件(假设)、以及内在逻辑(推理过程)。

第七、八章对方如果有提出证据,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分析。

第九章、对方的推理过程中采用的因果关系推论,是否真的成立?需要核实。

第十章、数据真的假的?

第十一章、有没有没有考虑到的条件?

第十二章、有没有遗漏的结论?

这样分析下来,我就明白了这本书所谓的问正确的问题,准确的说,应该是用在沟通中来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这就是主动性学习,接下来,我对每一章都有了一个假设,带着验证这个假设的问题再去学习每一章,从而占据学习上的主动性。

比被动学习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扯得远了,返回到包子的qc总结上。

整篇文字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意义是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反复出现却意思并未明确。

“因为有意义 是一种事后的感觉.  最少,你也是在中途停下手中的事情, 或者下班回到家 才会想 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 ”

这种描述还是很准确。

我觉得:有意义就是有用。意义=用。

把所有意义两个字替换成“用”字,丝毫不会影响全篇的通顺。

两者的区别是:有用,往往会被视为一种更为具体的应用或者狭义的应用,而有意义,则还包括更广义的应用。

如果接受了这种假设再看看之前的文章,包子看看。

我先睡觉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