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呼唤真正的物流管理软件

来源:互联网 发布:默小宝的淘宝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6:15

    曾有一位客户向我们抱怨,他在国内寻找本土化的仓储物流软件,考察了很多家软件公司,发现国内物流软件的两大问题: 一是真正的仓储物流软件很少,二是对物流业务非常熟悉的软件公司很少。客户的这些评价虽难免偏颇,但也从中反映出国内物流软件业的一些现状。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2000年开始的物流热,也促进了一些物流软件技术和软件企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能够提供物流管理软件服务的厂商已有不下500家。市场中的物流管理软件,也是层次不一,各有侧重,有的是涵盖整个供应链的大而全式的管理系统,有的是从原先ERP中的库存管理模块扩展来的,也有的是从物流项目中提炼开发、商品化了的软件系统。

    物流是物资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范围包括: 包装、装卸、搬运、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等。其中,执行中心涉及了除运输外的其他所有功能,因此执行中心的效率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对执行中心的有效管理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中之重。

    仓储配送管理系统(WMS)的重要性

    单从成本分析的角度讲,物流成本约占商品最终售价的30%,而仓储执行的作业成本又相当于总的物流成本的70-80%,可见,仓储运作效率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物流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只有在合理和有效管理物流运作,提高效率,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仓储成本高主要是由于仓储空间没有合理利用,造成浪费; 仓库作业流程不畅,导致效率低下; 仓库区域设置简单,不合理,对仓库作业(主要是拣货作业)造成影响,又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和低生产率; 订单的信息处理环节薄弱,拣选指令主要为纸张介质,发货订单方式直接使用客户订单进行拣选,没有位置信息,严重降低拣选效率,准确率低,从而造成客户满意度降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一是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到成熟的阶段,整体的物流规划能力和经验尚不足; 二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表现在物流企业或物流部门的管理还是人工管理,也表现在市场上缺乏优秀的仓储管理软件。

    仓储配送执行优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了30年,国内只是刚刚起步,优秀的仓储配送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执行效率,降低仓储配送中心的运营成本。物流企业单纯依靠人的经验来管理,且不说容易造成对人的依赖性,而且在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难免会使管理容易出现疏漏和整个企业的高成本低效率运作。

    WMS的特点和内涵

    WMS提供仓库执行全程的管理功能——从接到订单开始到货物装运。配送中心的管理实质上是执行任务的管理,WMS的核心运行机制决定了它是否可以真正实现人力资源、设备利用率、仓储布局、订单履行的最优化。WMS按照运筹学的原理整合和合理利用仓库的资源,规划库位,分配任务。WMS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对仓储执行的优化和有效管理,同时延伸到运输配送计划、和上下游供应商客户的信息交互,从而有效提高仓储企业、配送中心和生产企业的仓库的执行效率和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应该指出的是,ERP系统中的库存管理与真正的仓储管理系统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库存管理着重于量的管理,相对简单。而仓储管理系统(WMS)需要整合仓储、运输的种种资源(人力、设备、运力),需要运用大量的算法去实现最优化,而且这种优化并没有固定模式,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战略发展进行调整。

    物流软件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尽管国内现在能够提供物流管理软件服务的厂商已有不下500家,但真正有着高技术含量并凝聚了先进管理思想在内的、足以和国外成熟的物流管理软件比肩的国产软件还很少。物流管理软件,核心首先是管理,而凝聚于软件中的先进的管理思想是软件的灵魂所在。真正结合了先进的管理思想、成熟的信息技术和物流业务的丰富经验的管理软件,才是市场所需要的物流软件。

    1、 客户在选择物流管理系统软件的时候更趋理性

    “物流热”也直接带动了“物流软件热”,短短3年多的 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上百家物流软件厂商,很多从事ERP的软件公司也转而开发物流软件。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企业在向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过程中,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纷纷选用物流管理系统,希望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提升公司的管理和加快转化。但由于国外的物流软件“水土不服”,而国内的大多物流软件又“先天不足”,匆匆上马的系统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经过这两三年的摸索和实践,国内的物流企业更趋理性,不再唯大唯全唯国外,更看重软件管理系统和自身业务实际的适应,对于企业自身的对物流软件的需求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选购物流软件的时候更慎重。

    2、 物流软件的专业化、细分化

    唯有专业才能精深。物流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整个物流运作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物流软件也从开始的大而全式逐渐细分,分化出WMS(仓储配送中心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OMS(订单管理系统)等。对于物流企业和企业的物流来说,仓储配送执行中心的效率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因此对于执行中心的有效管理成为重中之重。仓储管理在国外早就是一个专业的领域,如何合理的规划和分配利用执行中心的资源,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赢得更好的客户满意度,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对于物流业务的熟悉和管理思想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物流软件受到市场的青睐

    国内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只有几年时间,众多的物流企业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而很多物流软件厂商在物流行业的经验积累还很欠缺,因此有些物流软件仅仅是将物流企业现有的流程管理信息化,并不能为这些物流企业带来真正的管理上的提升。受到市场和客户青睐的是那些在物流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能为物流企业或者企业的物流业务流程提出更多的建议,能在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的过程中,切实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提升进而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软件。这些软件为客户提供的软件产品的同时,还借助自身在物流领域的经验为客户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提供咨询与建议,比如帮助客户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更优化资源的利用和提高执行效率。

    回顾过去,2000年开始“物流热”; 2001年大型企业物流改革,大量物流企业涌入市场; 2002年各级政府物流规划纷纷出台,各地物流园区挂牌并启动,变化之快,恍如昨日。2003年的中国物流,经历从概念驱动到格局初现的重大转折,踏上产业化的第一个台阶: 一批物流先锋企业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核心能力、服务产品,进入高速成长期,规模扩大,成为特定领域的主流企业,从而形成物流行业的基本格局。今后物流行业将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和多元化,物流配送仍将是热点,物流服务更加深入,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对于物流软件提供商来说,一是要“拿来主义”,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物流管理实践经验,消化应用在软件开发当中,二是要“练好内功”,就是要深入实践,自己首先要成为物流管理领域的专家,这样才能开发出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优秀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