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肝胆系疾病(胆 胀)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雅马哈电子琴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4:13

这几天身体不舒服,右上腹肋下灼热痛,约有一两厘米直径大小,该处肠鸣音,嗳气,该处胀痛,若嗳气后有稍减轻的感觉。大便顺畅。到郑州5院,光检查费给我弄了130左右,:B超,血糖,血脂,肝功。是不是必须啊。我原来有过胆囊炎,不过后来就没有什么了,感觉像是胆囊炎的症状,不过元月体检有轻度脂肪肝,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吃了3天的胆囊炎药了,开始第一天好很多,这2天一般,也不知道咋样的......

下面转载!

_---------------------------------------------------------------------------------

    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常饮柿叶茶,有效补充天然维生素C,增加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本病可反复发作,表现为右胁胀痛、口苦、善太息,多伴有胃脘胀满、嗳气等。多因七情所伤、饮食不节等导致肝胆疏泄失职,脾胃升降失调,胆腑壅胀而成。

   本病证多见于西医的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功能失调、胆汁瘀积证等病。

   一、病因

   1.饮食偏嗜,油腻厚味

   饮食偏嗜,长期喜食或多食肥甘厚味油腻之品,伤及脾胃,导致土壅木郁,肝胆气滞, 右胁胀痛。   2.忧思暴怒,情志所伤

   忧思暴怒,情志过于激烈,伤及气机,气机疏泄不利,而致肝胆气滞而右胁胀痛。   3.虚损劳倦,外邪侵袭

   虚损劳倦,外邪侵袭,而致肝胆气机不利, 右胁胀痛。   4.湿热久蕴,煎熬胆汁

   湿热久蕴,煎熬胆汁,聚而为石,阻塞胆腑,而致肝胆气滞右胁胀痛。

   以上诸因素均可导致肝胆气滞,胆腑壅胀。

   二、病机

 

   胆胀的主要病机是胆腑气机通降失常。忧思气恼,肝气久郁;湿热内蕴,胆腑不通;虚损劳倦,外邪侵袭;气滞及血,瘀血阻络等,都可导致胆腑气机不畅而发病。病位在胆腑,与肝胃关系密切。胆属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附着于肝,内藏精汁,位于右胁下,其特点以通降为顺。胆内藏之精汁乃肝之余气,依赖肝之疏泄而入胆。肝胆经络又因属络关系互为表里,在功能上相互依赖和相互配合。肝的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可致胆失通降,疼痛乃作,故胆胀与肝有密切关系。胃主受纳与腐熟水谷,其气宜降。若胃气不降,则影响胆气的通降。胃中蕴热亦可影响及胆,使胆腑蕴热,气机失畅,通降不利而发痛胀。病理性质初为邪实,久则虚实错杂。病初多由气滞、湿热致肝胆气郁,胆失通降。病久则气滞及血,致瘀血内结,或气郁化火,气火内燔,或湿热久稽,耗伤肝肾之阴。其次,邪恋不去,痰浊湿热,久蕴成石,胆腑通降受阻,终致正虚与邪实并存,病情反复发作。病势可缓可急,一般以慢性患者急性发作多见。

   三、病证鉴别

   1.胆胀与胁痛

   胆胀是以右胁胀痛,以胀为主,伴见口苦、嗳气等症。而胁痛则是以两胁疼痛为主要症状,具体又有胀痛、刺痛、灼痛、隐痛之不同,或可触及癥瘕痞块,或曾患悬饮,可以因进食油腻而引发疼痛,疼痛剧烈者又常见辗转反侧,喜变换体位,或伴有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但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的症状。   2.胆胀与胃痛

   胆胀是以右胁胀痛,以胀为主,伴见口苦、嗳气等症。胃痛的疼痛部位则以剑突下为主,常伴有嗳气、呃逆、嘈杂、泛酸,以及胃脘痞闷或胀满等症状,不但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有虚实之别,虚痛喜按喜暖,而实痛则拒按。   3.胆胀与真心痛

   胆胀是以右胁胀痛,以胀为主,伴见口苦、嗳气等症。真心痛由胸痹进一步发展而来,除胸闷外,常见前区疼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其痛多如针刺,痛引肩背,放射至左肩,动辄加重,并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面白唇紫等,病情急迫危重。

   四、治则

   胆胀的治疗,当以疏肝利胆、和降通腑为原则。其中,疏肝又是治疗胆胀的最基本原则。

   五、分型论治

   1.肝胆气滞

   【病 机】 肝胆气滞,疏泄失职,胆腑气胀。

   【临床表现】 右上腹胀满疼痛,连及右肩,遇怒加重,嗳气频作,嗳腐吞酸,胸闷善太息,苔白腻,脉弦大。

   【治 法】 疏肝利胆,理气通降。

   【处方举例】 柴胡疏肝散加减。

   【成药举例】 胆乐片,疏肝健胃丸,开郁顺气丸。

   2.气滞血瘀

   【病 机】 肝胆气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 右上腹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 法】 利胆通络,活血化瘀。

   【处方举例】 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

   【成药举例】 血腑逐瘀丸,九气拈痛丸,柴胡疏肝丸。

   3.胆腑郁热

   【病 机】 肝胆疏泄失职,气机郁滞,久而化热。

   【临床表现】 右上腹灼热疼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溲短赤,心烦失眠易怒,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

   【治 法】 清泄肝胆之火,解郁止痛。

   【处方举例】 清胆汤加减。

   【成药举例】 理气舒心片,舒肝丸,丹栀逍遥丸。

   4.肝胆湿热

   【病 机】 土壅木郁,脾不化湿,久而化热。

   【临床表现】 右上腹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 法】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处方举例】 茵陈蒿汤加减。

   【成药举例】 利胆止痛片,胆乐片,肝福冲剂。

   5.阴虚郁滞

   【病 机】 气血不和,久病伤阴,阴虚郁滞。

   【临床表现】 右上腹隐隐作痛,或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 法】 滋阴清热,疏肝利胆。

   【处方举例】 一贯煎加减。

   【成药举例】 逍遥丸,六郁丸,香附丸。

   6.阳虚郁滞

   【病 机】 肝胆疏泄失职,伤及阳气,久而阳虚郁滞。

   【临床表现】 右上腹隐隐胀痛,时作时止,脘腹胀满,呕吐清涎,畏寒肢冷,神疲气短,乏力倦怠,舌淡苔白腻,脉沉弦。

   【治 法】 温阳益气,调肝利胆。

   【处方举例】 理中汤加味。

   【成药举例】 良附丸,理中丸。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