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人物--(张大千、骆成骧)秀才、美女、黏鱼

来源:互联网 发布:在淘宝上买的日本藤素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08:41

  历来资中、内江不分家,称为"资内"。

  解放前内江曾经归资中行署或者说专区、地区管,解放后,资中又划入内江地区(专区)八县一市,包括现在的资阳四县。所以资内两地,甚至说它们处于成渝地区中心,连接成都重庆两大城市,其风土人情代表了巴蜀风情。说资中,即是说内江,也是说巴蜀。

资中是位于成渝之间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物产丰富、风景秀美、人才辈出。资中三多就是:“之乎者也秀才多”、“花容月貌美女多”、“山青水秀鲶鱼多”。

 

  之乎者也秀才

 

 这是张大千青少年时期对资中的一番“素描”。他在资中有许多亲戚,又向老画师杨春梯学画,对资中非常了解。他所谓“之乎者也秀才多”,是指资中的文化人特别之多,仅从宋代以来,资中便出了两名状元,216名进士,221名举人,还有贡生和秀才数以千计。在科举时代,要考上一个秀才都很不容易,有的人从十岁就开始考,考了几十年,头发都考白了也没有考上,五、六十岁了还仍然是个“童生”,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考场上考了大半辈子,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上”。秀才都如此艰难,举人、进士就更不容易了。

 中了秀才、举人、进士,便有了“功名”,是相当体面的事情,不仅当事者光宗耀祖,连他的亲戚、朋友、邻居都引以为荣。资中人的虚荣心特别强,如果某人金榜题名了,其邻居便会激动而自豪说:“他是我们那条街的呀!我的家同他的家只隔几间屋!”久而久之,好像他本人也成了秀才似的,常常会大言不惭地说:“功名于我如粪土!”

 当然,能够提这种虚劲的人大多是读多几天书的,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便把希望寄托在自家的子弟身上,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把书“盘”出来,《四川通志》谓为“民性质实,安于耕读”,“山川挺秀多产英奇,王褒诸人皆以文显”,“书经夜史,诵声不绝”。可见资中人的学风之盛。

 这种良好风气代代相传,一直传到清末科举制度都废除了,人们还是特别敬重文化人,并且将凡是读了书的人都视为秀才,直把读书人宠得像贾宝玉似的,“秀才”们也心安理得地作起了“精神贵族”。民国时代,一些稍微温饱的人连女儿都要送到“洋学堂”去读几天书,不图别的,只图混张毕业证,待到出嫁的时候,陪嫁的嫁妆第一抬就是两个彪形大汉一左一右抬着一张黑漆大方桌,桌子正中安放着一个玻璃像架,像架内装着一张小学毕业证。这在当时是最为珍贵的假装,表示此女非同小可,是个进了学堂读过书的女学生,围观者也无不啧啧称奇,为新郎公能够娶到这么一位“才女”而艳羡不已。

 读书人的另一特征是举止斯文,走路要像鸭儿晒太阳,摇头晃脑迈方步,说话要像春风拂杨柳,细声细气鸟不惊。说的话还要满口的诗云子曰,之乎者也,使人要懂不懂,莫测高深。最可笑的是一些耕田汉、杀猪匠也学到文绉绉的样子,把“丰衣足食”说成“拖衣落食”,“男女授受不亲”说成“男女瘦了就轻”,“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说成君子不穷,小人穷斯烂眼”……这些被歪曲得不成样子的圣人之言在真正的秀才听起来固然可笑,但是在外地人听来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无不心悦诚服地将资中誉为礼仪之邦。资中“秀才多”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

  花容月貌美女多

 另一个资中特色是“花容月貌美女多”。为什么资中会有那么多美女呢?这与资中的水土有关。资中的水质、土质和气候最为适宜甘蔗的生长,盛产蔗糖,所以资中称为甜城、糖乡。在这片甜蜜蜜的土地上,资中美女的美首先就美在皮肤上,四川人称为“水色”。资中女人的“水色”很像“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那种白中带红,红中润白的粉红色,嫩瑶瑶、粉嘟嘟的,很是养眼。

 张大千是搞美术的,绘画的人都很“好色”,张大千被资中的美女所倾倒,画了很多美女,还将资中的美女分了四种十二类,叫做一种美女文、秀、娇,二种美女肥、白、高,三中美女麻、妖、骚,四种美女泼、辣、刁。所谓“文”,是文静,“秀”,是秀雅,“娇”,是娇媚。这种美女大多出身于书香门第和殷实之家,自幼娇生惯养,养成一种大家闺秀的高雅气质。她们很斯文,待人接物是“行不露足,笑不露齿”。即走路的时候从不大步流星地走,而是一步路做成三步走,还要用长长的衣裙遮住双脚,免得露出来被人看见,羞都羞死了!她们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要用一只小扇子或丝绢帕儿把脸蛋儿遮住半边,切忌丫丫杈杈地高声大笑,笑的时候要把嘴皮闭住,不能露出牙齿。在吃饭的时候,她们绝不会大口大口的狼吞虎咽,而是用筷子一颗一颗地将饭粒往嘴里挑,吃面条也是一根一根地往嘴里送,绝不会发出呼哧呼哧的吃喝声。

 这种美女的美中不足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身体弱不禁风,娇嘀嘀的很不壮实,要是叫她出去“农业学大寨”挣工分,要不到半天就会把她们的小命儿收了。这种女人还有个毛病就是懒,你要是指望她洗衣、煮饭、扫地、炒菜吗?休想!然而要是请她搓搓小麻将,逛逛庙会拜菩萨,进戏园子看戏,只要她高兴,还是会赏脸的。概而言之,这是一族懒懒散散、悠悠闲闲、乐孜孜、软绵绵,懒得像只吃饱了的猫、不生蛋的鸡般的懒美人。

 “肥、白、高”又是什么意思呢?“肥”,是指丰满,“白”,是指肌肤白皙,“高”,是指身材高挑。这种女人有种高贵气质,大多出身于官吏之家。资州是直隶州,辖资中本县和内江、资阳、仁寿、井研五个县,官吏特别多。清代的四川共有七个道、十五个府、七个直隶州、六个直隶厅、府辖州十三个,府辖厅八个,县一百一十九个。直隶州直属省辖,相当于现在的省直辖市,最高长官为知州,又称州牧、刺史、直刺、正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知州以下是州同,又称州驾、州司马,从六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州判,又称别驾,州司马,从七品,主要是分掌水利,粮务,防盗等,相当于市长助理;学正,正八品,相当于教育局长;守备,正五品,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史目,从九品,主掌缉捕、典狱,相当于公安局长;书吏,相当于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除了这些朝廷命官之外,还有许多九品官之外的“基层干部”,如三班五房、仵作、里正、驿丞等,可谓“官流如云”。当官的官宦之家与小老百姓的穷家小户是大有区别的,在经济上,文化上社会地位上诸多方面都优于常人,其子女自然而然地便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加上家中有钱,伙食开的均净,吃香的,喝辣的,营养好,便长的白白净净,丰满富态。张大千画了很多美女,但是在他笔下的美女个个都是又肥、又白、又高的杨贵妃似的每人。他说“凡画,人物最上,山水次之。而画人物又以任务器宇为上,要能绘出人物之崇高气质。”资中美女之美,就是这种“肥、白高”的贵妇器宇和气质。

 三种美女“麻、妖、骚”的“麻”,是指肉麻,不是说的脸上有麻子。麻脸女人是很吓人的 ,还能称为美女吗?“妖”,是妖冶、妖娆、妖艳;“骚”,是风骚。这种女人大多寄身于戏剧界和曲艺界之中。资中的戏剧主要是川剧,五十人以上的戏班子全县有三个,一是玉华班,一是友声社,一是民庆剧社,这三个班子中都拥有许多色艺俱佳的名角。曲艺方面则有清音、车灯、评书、竹琴、花鼓、荷叶、相声、谐剧、金钱板、莲花落等,内中也有许多女艺人,相当活跃。此外,旧时的资中城内还有一群怪怪的三姑六婆,即尼姑、道姑、卦姑、牙婆、药婆、虔婆、师婆、媒婆、稳婆(这“九种人”笔者将另文叙述),她们的肉麻、妖娆、风骚绝不亚于卖笑为生的戏子艺人,是很能使人失魂落魄的。

 最后一类美女是泼、辣、刁,所谓“泼”,是无拘无束的野泼;“辣”,是敢哭敢笑的火辣;“刁”,是鬼头鬼脑的刁蛮。这种女人像一块块不事雕琢的璞玉,风风火火,野味十足,爱说野话,爱骂人,还子星兴旺,爱接二连三地生些小崽崽。她们的美是自然的,野性的,纯真的,比起那些袅袅婷婷、嗲嗲吧吧的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别有一番情趣。当然,这种美女乡村居多,以离城较远的发轮、顺河、龙江、太平、新桥等乡镇为甚。

 资中美女的共性除了懒散之外,还很贪吃,但不是像梁山好汉那样的大碗酒、大块肉的海吃海喝,而是小嘴儿碎碎的爱吃零食,瓜子呀、花生呀、糖果呀,水果呀,酸辣粉呀,兔儿面呀,糯米汤元呀、小笼包子呀……除了蒙汗药不吃,样样都爱,那唇红齿白的小嘴巴就像兔儿嘴似的,一天到晚都要动,男人们只好看在眼里,怄在心里。唉!谁叫资中的女人那么美呢!

 或许有人会说我这篇文章是为了讨好资中女人的滥美之辞,其实不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的米脂出美女,绥德出帅哥,那是出了名的,叫做“米脂婆姨绥德汉”。新疆的姑娘美也是出了名的,就以那菩普通通的阿拉木汗来说吧,她长得“不肥不瘦,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棉柳,她的小嘴很多情,眼睛能使你发抖”。而我们资中,这种能够使人发抖的美女几乎满街都是。如若不信,就请到各条大街小巷去走一走,看一看吧,那令人心跳的眉是眉,眼是眼,樱桃小口一点点;双眼皮,水蛇腰,一头秀发飘呀飘的美人儿,多着呢!

  山青水秀鲶鱼多

 现在再说“山青水秀鲶鱼多”。资中的鲶鱼多到什么程度呢?你只要走出县门、走出省门、走出国门去看一下就知道了:在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广州、西安、北京、上海,几乎到处都有“资中球溪鲶鱼”、“球溪鲶鱼庄”、“球溪河鲶鱼”的店招大放光彩,在成都多达上百家,在欧洲死海附近的一条大街上,都是炒卖资中鲶鱼的。更有甚者,连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和加拿大温哥华一些餐厅的菜单上都有“中国资中鲶鱼”的菜名,据说食客如云,每天座无虚席,生意好得很哩!

 资中自古以来就盛产鲶鱼,在资中文管所内展出了一条长约两公尺的鲶鱼化石,已有好几千万年的历史了。在资中文庙的照壁上还有七组寓意鲤鱼跳龙门而夺取功名的砖雕图案奇怪的是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们不是鲤鱼,而是大嘴巴长胡子的鲶鱼,成为一道至今无人破解的巴蜀之谜。

 资中人将鲶鱼称为鲶胡子,又叫鲶巴郎,关于它的得名在资中还有一段凄婉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女儿滩有个船夫,运了一船白糖到宜昌,看到一个女人躺在江边的沙滩上,臀部像是被什么动物咬了一口的样子,血流不止,连忙将其抱到船上,请郎中医治,把血止住,又喂以汤药,细心料理。船夫姓严,名巴郎,只有二十多岁,嘴唇上却长着两条长长的胡子,嘴巴也特别的大,于是人们又叫他严胡子。由于他长得丑,媒婆给他说了好几门亲事都没有成功,这次天赐良缘,让他久了个俏女人,那些船上的同伙们便劝他把那女人接纳为妻。那女人姓李,说自己也是孤身一人,她是在江边洗衣服而被恶狗咬伤了的,感谢严巴郎救她一命,她无以为报,极愿以身相许,侍奉终身,于是二人结为夫妻。

 婚后两年李氏怀了身孕,肚子挺得大大的。在生育之前,她叫丈夫准备一个大水缸,装满水,用一个斗笠盖着,放进屋内。她生孩子不要接生婆,把丈夫也喊出了房间,不许偷看,待到屋中空无一人的时候,她便坐在水缸上,将“孩子”生在水缸里,然后又用斗笠盖上之后才把丈夫叫进屋子里,说道:“孩子我已经生下来了,在水缸里面,但是在我满月之前你不许揭开斗笠来看,看了不吉利。”严巴郎说:“怎么把孩子生在水缸里,不会淹死吗?”妻子说:“你不管,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严巴朗是个老实人,对老婆敬若神明,老婆放个屁他闻到都是香的,随便什么事情都不敢违?。生孩子是件大事,为啥要生在水缸里?又要满了月才能看?尽管他疑虑重重,也只好忍着。可是他太好奇、太急迫了,把满月的日子记错了,提前了一天,揭开斗笠一看,里面哪有什么小孩,而是几十条游来游去的小鱼儿,不由得惊得目瞪口呆。她老婆气急败坏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哟!我喊了你满了月才能看,这下可前功尽弃啦!”接着她便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她不是人,而是西陵峡中的一条鲤鱼精;鲶巴郎前世也是一条鲤鱼,与她有三生之缘,她便化为人形,了结这份天缘。她生的儿子要是满了三十天,便可以聚化成一个读书郎,长大后鲤鱼跳龙门,当上状元。这下可好了,一个个全是同你一模一样的大脑壳、大嘴巴、长胡子的丑八怪,长大了只能充作人类的下饭菜。唉!我们的缘份尽了,你好自为之吧!这时忽然狂风暴雨,把水缸卷到沱江之中,鲤鱼精也现出原形,跳入江中。严巴郎呼天抢地,追赶到了江边,纵身一跳,也变成了一条鱼,但不是鲤鱼,不是鲫鱼,不是鳝鱼,不是鳜鱼……这是一个新鱼种,资中人便叫它鲶巴郎,简称鲶鱼。这种鱼油光水滑,肉多刺少,肉质细嫩鲜美,确实是人类的一道美味佳肴。

 当然,传说归传说,不能顶真。鲶鱼是种淡水鱼,在我国到处都有,只是资中的鲶鱼特别之多而已。资中是个水利资源非常丰富的玉米之乡,沱江横穿县境长达80多公里,大小溪流72条,大小水库170多座,水田水堂40多万亩,最适合鲶鱼这种水生物的繁殖生长,每年都要生产一百多万斤,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水产养殖专家刘国仙的科学研究,从“人工繁殖鱼苗”到“人工成鱼养殖”,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经验,在全县大力推广,使资中的鱼业年产量达到一万六千多吨,基本满足了遍布于全国各地的鲶鱼馆的需求。

 资中的鲶鱼受人喜爱还在资中人精妙的烹饪技法,其法的作料以辣椒为主,辣椒中又采用资中龙江镇的羊马河海椒,制作成酸辣椒,糊辣椒、辣椒油,再配以胡椒、花椒、老姜、嫩姜、干姜、泡姜,通过精心制作,将各种椒、姜之味发挥至极致,用到鲜肥细嫩的鲶鱼上恰到好处,吃起来又麻、又辣、又烫、又鲜、又嫩、又脆,不仅南方人食之爽口,北方人也很喜爱,连外国人都称道不已。

 资中的状元公骆成骧是个美食家,对故乡的这道名菜特别喜爱,不仅爱吃,还爱向老厨师学习烹制方法。他的老师包弼臣打趣他说:“我们的孔老夫子最讨厌厨倌师,叫我们‘君子远庖厨你是堂堂正正的读书人,怎么高人不当当矮人,反而要去学那市井之流的雕虫小技呢?” 骆成骧正色道:“老师此言差矣!岂不闻大圣大贤之伊?亦是庖厨出身乎?”他晚年寓居成都,为“五老七贤”之一。这些“老贤”们经常聚会,每十天一次,轮流坐庄办招待,每当轮到骆成骧的时候,那些文朋佳友都说:“我们别的东西不吃,就请状元公把你的资州鲶鱼亮一手吧!”此事传那些军阀们的耳里,都想请他“赏”一顿,却遭到他的严词拒绝。状元公的犟脾气,谁也奈何不得!

 张大千也是个美食家,每次到资中都要饱餐一顿鲶鱼。晚年他寓居台北,还将烹饪鲶鱼的这一技术传授了蒋介石的“华阳相国”张群。“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大画师啊,“山青水秀鲶鱼多”的古城资中,现在更多啦。

 资中的风土人情即巴蜀风土人情。了解了“资内”,就了解了四川。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