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学:关停小煤矿难度超乎想象

来源:互联网 发布:锥度螺纹用g76怎么编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2:53
本报记者侯利红发自北京
  昨天,云南省宣威市来宾镇虎头煤矿在透水74小时后,营救人员将困在井下的4名矿工抬出矿井,其中3人生还,1人死亡。13日下午,刚刚带领督查组去内蒙古检查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才回来的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发出如此感叹:“这次下去检查我受到很大触动,小煤矿关停整顿工作的难度超过我的想象。”但他表示,安监总局今年将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年底前至少再关4000个煤矿”的任务。
  11日,就在王德学带领督察组赴内蒙古检查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期间,内蒙乌海市巴音赛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又发生了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6人死亡,3人受伤。
  令王德学既震惊又气愤的是,该煤矿的“身份”正是停产整顿矿井,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属于目前正轰轰烈烈进行的安监风暴“严盯死守”的防范对象,但依然超层越界违法偷采生产,最终导致恶性事故发生。
  据了解,乌海市政府已于14日发布通告,表示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446号),对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依法应停产整顿而擅自非法生产的31家小煤矿采取紧急关闭措施。

督查组责令包头分局下停产通知
  《第一财经日报》:您能谈谈小煤矿为什么如此难以对付吗?
  王德学:11月4日至11日,我们在先后检查了内蒙古的二十多个煤矿后发现,整顿关闭工作中的问题很多。有些地区整顿关闭工作方案不具体、进展缓慢,如鄂尔多斯市计划要关闭233处矿井,但至今尚未落实到矿;部分矿井停而不整、停而不改,以技改逃避整顿;地方安全监管、监察力度不够,存在明停暗开、继续生产的现象;部分矿井没有认真进行隐患排查,存在安全 隐患等。针对这些情况,督查组当时就责令包头煤矿安监分局下达了停产整顿通知书。
  要说整顿关闭工作为什么这么艰难,其中原因很多。比如个别地方政法或煤矿老板怀有抵触情绪,这毕竟涉及他们的利益;有些煤矿打着整顿的幌子,暗中却照常生产;还有一些持观望态度“只停不关”,他们以为这阵风刮过去以后一切又可以回复常态等等。
  再比如,在此次大面积严格排查工作中又暴露出了1万多个非法小矿井,有的可能就是矿区附近农民在屋前屋后挖的一个洞,它们根本就没在任何机关进行登记,也很难进行准确统计。
  可见小煤矿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出我们原来的想象,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工作不够深入仔细。

“酌情”处理
  《第一财经日报》:现在距离年底仅剩下两个月时间,您对安监总局年内完成“关闭4000个小煤矿”的任务有信心吗?此外,我了解到,有些比较“遵纪守法”的小煤矿对大量投资后却遭遇关闭的命运深感冤枉。对他们,安监总局是否会宽大处理?
  王德学:从我下去检查的情况看,估计在短短两个月内要完成任务难度较大。但是,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攻坚战。今年李毅中局长也一再公开表态,要不惜一切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行到底。
  小煤矿的情况的确千差万别,有的停产后将整改和技改同时进行,不一定能保证进度。安监总局不会搞“一刀切”,我们的原则是“依法行政,平稳关闭”,整改不好才关闭,整改得好当然不会关闭;对那些一时半会儿完不成整改任务但确实是正规生产的小煤矿,我们也会采取相对特殊的政策。
  《第一财经日报》:小煤矿之所以如此难以对付,官煤勾结同样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据我了解,官员入股其实分很多种情况,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处理措施?另外,10月20日之后的登记撤资工作进展如何,不知是否方便透露?
  王德学:其实,安监总局和几个部委的确针对撤资的不同情况研究了不同的处理办法,初步意见已经有了,目前正在最后修订阶段。
  比如,官员系在规定时间内主动登记撤资,且入股数额不大、资金来源比较清楚,也没有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就会从轻处理或者免于处理。如果入股资金数额巨大,来源又说不清楚,这其中肯定有问题,自然将受到严肃处理。对在9月22日~10月20日之间撤资的官员,也会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至于10月20日以后官员登记撤资的情况,据我所知没有太大进展。
  在我们看来,目前查出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的4578人,还只是官煤勾结的一小部分。“更隐蔽的、埋藏更深的”官煤勾结将是下一步彻查的重点。因此,四部委将再次组成联合督察组,重点督察各省市特别是那些“疑点”地区的投资入股人员撤资情况,防止出现弄虚作假、“明撤暗持”现象。

煤炭反腐事后“刮风”
  《第一财经日报》:官煤勾结的实质是官商勾结。目前,湖北已经出台政策,将对官煤勾结的查处扩展到其他矿山领域。我想知道,在清理官煤勾结之后,安监风暴是否也会袭击其他矿山领域?
  王德学:是的,目前有些行业和地区受到官煤勾结整治力度的震动,主动将反腐风暴延展到煤炭领域以外。
  从安监总局角度来讲,我们当然很高兴看到这一局面。但是,安监总局的职责只是查处事故背后的问题,在没有事故发生时,反腐工作则由中纪委和监察部负责。此次全国性的清理官煤勾结工作之所以能轰轰烈烈开展,是因为数起事故的背后都有腐败的影子,最终中央要求几个部委联合来加以整治。
  不过,最近停产整顿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也发生了两起重大事故,导致至少40多个人死亡。对于这些事故背后的腐败,无论属于哪个行业,安监总局都绝对会严查到底。
  《第一财经日报》:煤炭行业的官煤勾结非常普遍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在您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老总不顾一切地“冒险”,甚至有人喊出“宁可丢官,也不撤资”的“豪言壮语”?
  王德学: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现行的监管制度,不能真正制约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的产生,腐败产生后也不能及时发现,即使被发现了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惩处。如此一来,有的就会抱着侥幸心理参与腐败,万一被抓到就认倒霉,如果一直“隐形”自然名利双收。
  如你所说,安监系统也有官员参与官煤勾结,这必然引发执法的不公正及种种怪现象:煤炭企业不讲安全投入、不怕发生事故,不一定非要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果上面突袭检查则有人通风报信,出事了有人给顶着等等。官煤一旦勾结,拿到各种好处的官员当然就会尽心尽力充当煤炭企业的“保护伞”。
  因此,要想改变目前比较恶劣的安全生产形势,首先当然还是从预防入手,要求企业抓安全投入,防范事故隐患,抬高市场准入门槛等。其次,安监总局目前正在研究,要从制度上强化对监管人员的监管。最近刚刚下发了《对执法人员的9条禁令》,同时将对地区性分局进行标准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公正执法的体系。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776(北京)020—34254460(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