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融资与套利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免费网络考试系统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9:49
 票据贴现融资方式的好处之一是银行不按照企业资产规模来放款, 票据贴现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利率低。票据贴现能为票据持有人快速变现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手续方便、融资成本低,是受广大中小企业欢迎的一项银行业务。 目前商业银行在票据融资时,银行承兑汇票主要参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上浮5%—10%的水平进行贴现。
      票据融资利率一般高于半年期银行存款,否则就会产生套利机会。票据融资属于短期融资,期限一般不长于6个月。
    一、什么是票据套利
     所谓票据套利,即由于当前市场票据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出现存款利率高于票据贴现利率的情况时,企业利用该利差获得利润的行为就称之为票据套利。举个例子,A企业对B企业有应付货款1000万,A即使有全额存款,也不愿意以现金支付(好处是可以继续存银行获得利息收入),而会通过开具承兑汇票由持票人B企业在银行贴现。具体操作为:A企业存入1000万元的全额保证金,开出面额1000万元、期限六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由B企业到银行办理买方付息贴现业务。A企业1000万元的保证金存款在银行按1.65‰计息,同时1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按1.3‰支付利息,除去支付的贴现利息和开票手续费,A企业就可以获利1.6万元。 
      二、票据套利形成的原因
     (一)票据贴现利率大幅下降,为票据套利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自从央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各家银行的资金头寸由紧张转为宽松,在金融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银行间争夺票据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之经济下滑造成票源紧张,引发票据供求的失衡直接导致票据贴现利率的不断下降,据了解,在当前票据市场上,浙江、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票据贴现利率已经降至1.2‰左右,远远低于当前半年期定期存款的月利率。另一方面,由于股票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相对低迷,资金回流现象突出,各家银行存款增势依然不减,银行资金营运压力增大,同时,加之当前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企业贷款需求减少,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和鼓励银行放贷。对银行来说,一方面要完成贷款任务,另一方面要控制风险,因此银行都愿意选择风险相对较低,且能带来一定收益的贴现业务。
     (二)企业和银行的双赢,直接推动了票据套利行为。
     当贴现利率低于存款利率时,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可获得收益,同时银行也可以获得稳定性较高的定期存款和利息收入。笔者以实例计算如下:现行的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5‰(月利息),假设票据市场的直贴现利率约为1.1‰,则6个月的利差为3.3‰。此时,如果企业有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贸易关系发生时不直接将该票据背书转让,而是向银行申请贴现,再将贴现的金额以保证金形式申请开票,再将新开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出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就获得了月利差1.5‰的额外收益。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贴现业务
银承金额
贴现利率
贴现时间
贴现利息(支出)
10000万元
1.1‰
6月
66万元
第二步:存款保证金业务
存款金额
半年利率
存款时间
存款利息(收入)
9934万元
1.65‰
6月
98.3万元
第三步:开票业务
开票手续费(支出)
4.97万元
     对企业来说,银行承兑汇票金额为1亿元,第一步:若企业办理贴现,贴现利率1.1‰,贴现时间为6个月,则产生66万元的贴现利息支出,企业实际拿到的资金额是9934万元(即:1亿元减去66万元的贴现利息支出)。第二步:企业将9934万元作定期存款,存款期为6个月,则企业可获得98.35万元的存款利息收入,第三步,以上述定期存款作为全额保证金可开出9934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以支付货款,开票手续费为0.5‰。因此,企业最终将获得27.33万元的收益(保证金存款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支出-开票手续费支出)。
     对开票行来说,除收取开票手续费外,由于企业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这可以帮助银行扩大存款规模,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贴现行来说,通过增加票据贴现业务,获得一定的贴现收益,可增加贷款规模,完成贷款任务。以上例计算如下:在第一次企业办理贴现,并用该贴现金额用作保证金或存单质押,开具新的汇票的过程中,银行既作为了了贴现行,也是开票行,因此获得贴现利息66万元,同时新增9934万元的定期存款,以及获取5万元的开票手续费;若接受该银行汇票的企业继续办理贴现和开票业务,银行则会继续获得贴现利息、定期存款。具体情况如下表:
银行存款增加及贴现利息收入:单位(万元)
 
存款金额
贴现利息
开票手续费
第一次贴现
9934
66
5
第二次贴现
7895
52
3.9
合计
17829
11.8
8.9
 
     此外,针对目前银行承贴现利率与定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据珠三角某些走访企业反映,部分行以“买空卖空”方式积极争取该公司业务。具体如下:银行在无保证金下为该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后,以其关联的企业按1.15‰的利率即日贴现,后将贴现资金转入保证金,实现存款、贷款、收息等业务的发展。
     三、票据套利的制约因素
     在银行严格审查贴现、合规操作的前提下,制约套利的空间主要来自区域市场利率的差异及单个银行对直贴利率的控制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
     一是,全国各地区市场利率的差异直接限制票据套利的发生。据了解,在山东市场,当地直贴利率约为1.6‰,高于定期存款利率,所以不存在套利空间,而企业必须通过询价来找到最低的贴现利率。而在广东市场,直贴利率已经降至1‰,产生了0.65‰的套利空间,企业很容易实现票据套利。
     二是,单个银行对直贴利率的控制。目前大部分银行对直贴利率都实行窗口指导,若银行明确要求直贴利率要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在此情况下,企业也无法实现套利。不过,笔者认为此种情况发生可能性较小,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争取客户、有效拓展其它业务,一般情况下多数银行是不会给出上述限制的。
     四、票据套利的风险提示及建议
     在公布的1月份全国信贷数据中, 票据融资高速增长,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但其中也不乏存在票据套利行为的驱动。对于票据市场而言,若企业认识到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直贴现利率之间的套利空间,引发企业的承兑热潮,既:循环大量贴票,出承兑-贴现-出承兑-贴现……,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的半年期定期存款大量增多(利息支出增多),银行的贴现利息收入大量增多,企业从银行获取大量的资金,并有可能引发滚动开票现象的发生.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一下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银行量力而行,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开办贴现业务。对于资金充足且资金成本较低的银行机构来说,可以运用超额存款准备金开展贴现业务,并合理运用保证金存款,这样就算大量的贴现业务也不会出现蚀本情况,反而会带来一定的盈利;而对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资金成本较高,若资金成本高于贴现率出现倒挂,若非为了拓展该贴现客户的其它业务外,在当前利率倒挂形势下大规模开办贴现业务,会导致银行入不敷出。
     二是,建议银行加强对贴现业务的审批及企业贴现资金流向的监控,防止企业滚动开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现阶段,由于国际国内经济下滑,企业信贷需求减少,银行放贷压力增大,为达到增业务和维系客户的目的,部分银行采用实质上的滚动开票业务,以及配套的定期存单质押业务。如此操作,存在业务背景真实性和监管规范性的风险。如:企业通过关联企业交易,或者拿同一份贸易资料在不同家银行开办贴现业务,或者提供虚假增值税发票、货运单据等手段。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银行应在效益、风险、合规三方面寻找平衡,一方面要加强贴现业务的审查力度,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配套相关的金融产品,合理确定流动资金与贴现的规模比例,不能图短期利益而增加风险。
     三是,建议相关监管部门,组织有关检查,加强对企业进行票据融资时贸易真实性等所需资料的核查,严禁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股市等违规事件,确保票据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