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读书笔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tmt行业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1:01

         创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想法变化为产品,最精简的产品却体现最核心的价值;第二阶段进一步细分市场,深入产品重点,形成对核心产品价值的认知;第三阶段是基于用户基数情况下,对市场深入理解和快速反应,拓展爱和速度,形成产品信仰。      

         精益创业这本书,其核心理念来自于精益制造和敏捷开发,其本质在于向顾客提供利益,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是浪费。

   每个决策都包含着基本假设,而这个假设一般都没有人意识到需要做一个最小产品进行验证,往往都是出现了糟糕的结果以后,然后戛然而止。或者直接被掩埋掉,没人去关心为什么。

   精益创业则对商业活动面对的一系列的未知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简单写一下所理解的。
  
  1.创业的基本假设 
   价值假设——当顾客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真的实现了价值。而不是存在于管理者的臆想当中。
   增长假设——如果一项产品或服务,被证明是有价值的,那么其增长引擎是什么?没有增长引擎的事业,即是鸡肋。
  
  2.MVP——用来验证假设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无数的会议,基于凭空想象的揣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MVP,通过将假设按照最小化的投入模型来进行实践,随时了解市场反馈,进行校正,能更快推进事业的前进。 
   如何避免最小化产品的创意被别人拷贝?
   就需要建立一支团队,可以将模式快速推进——这是一个速度至上的世界。或者就像孙陶然讲的,前期一定要慢,后期一定要快。
  
  3.反馈修改
   经过试验发现产品或服务被市场认可,就会产生所谓信念飞跃。
   而评估的方式就是创新核算方法。按照公司的增长模式,对数据指标进行校正和提取。而不是采用虚荣指标——评估所谓的总体势头。
   这个提法,跟小熊提到的公司逻辑一样。根据每个公司的增长途径不同,那么导致其数据指标也不一样。如果是病毒式的增长引擎,则要关注病毒系数,也就是每个顾客可以带来多少新顾客。如果是黏着式增长引擎,则要关注取得新顾客的增长速度要超过流失速度。如果是付费式增长引擎,则要关注每一位顾客的成本是多少。只有降低顾客成本或者提高每位顾客的收入,才能得到稳步增长。

   如果发现是错误的,则需要转型。重新验证其他假设。
  4.数据

        产品有三种增长模式:
        一、病毒式增长:通过口碑传播实现用户数的指数式增长;
        二、粘性增长:通过增加已有客户对产品的黏着度,提升产品的价值。
        三、付费增长
        不同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增长引擎驱动自己,并无一定之规。即使是同一产品,在其演化的不同阶段,采用的增长引擎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5.五个为什么

   针对开拓中的问题,进行反思,连续问五个为什么,来发现问题的本源。不过需要按照每一级的比例来投入解决精力和资源,防止扩大化。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解决,验证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6.关于大公司

   组织内部不断成立“沙盒”创新。针对顾客需求按照精益创业的方法进行试验。一旦成功,则创新的团队就会演变成产品现状的监控人。另外的创新团队再成立“沙盒”,继续试验。不断形成正向循环,每一次的成功都会带来业绩的不断增长。

        大公司需要将创新工作与常规性工作加以区分建立有稳定资源、能独立决策和对成果负责的内部创业团队。但同时,大公司与小公司情况确有不同。比如对创业公司而言,简陋的最小可行产品可能会令客户不满,但不太会影响他们尚未形成的声誉。如果是大公司,则损害可能会大很多。对此,作者建议将创业团队与公司主业进行分割(在新公司、新品牌名下推出),在新产品成熟前保护母公司。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