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万万没想到》

来源:互联网 发布:段子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1:24

2. 成功的解药

这部分作者提出的观点都很新颖,我认为也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学习并应用的地方。

这里写图片描述

  • 自控力–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

    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控力 。在学校不仅如此,在职场工作也是如此。研究认为,排除智力因数,最能决定成功的只有自控。自控需要意志力,但我们要转变把意志力当做一种美德观点的认识,意志力是一种生理机能,它是被消耗的,需要能量来补充。同时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用在这里就没有办法用在那里了,选择和冒险都是需要意志力的。提高意志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常立志”,即可以通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作用在其他事情上,书中提出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做自己不习惯做的事。

  • 屌丝逆袭之道

    怎么跟巨人竞争?如果跟着巨人的路子走,我们都是在follow别人,不可能超越别人。所有要想战胜,需要知道:

    1. 要知道自己的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你的有利条件,而巨人的有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他的不利条件
    2. 你绝对不能按照对手的打法去跟它玩,有时候得使用非常规手段
      我对作者这个观点是非常认同的,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在发展军事武器方面在运用这种观点,我们不可能一直沿着美国的步子走,这样只肯永远都跟不上,所以我们得发展非对称武器。比如之前美国的导弹很先进,那我们就发展激光武器来对抗。
  • 刻意练习10000小时

    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高手,有一个1万小时定律,但不是普通的练习,需要刻意的练习。作者将刻意练习细分四点: 只在“学习区”练习;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练习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如下图所示:最能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这里写图片描述
    2. 掌握套路
      重复,重复,重复 + 高度针对性训练
    3. 随时获得反馈
      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会高估自己的知识,所以一定要有反馈,通过反馈我们才深入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要立即反馈,让实践者立即得到反馈意见
    4. 刻意练习
      学习的环境对练习的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决定因素不是学习时间。
  • 高级的想象不是自由的

    自由的”what if”思维,只是高级想象力活动的第一步,其背后不自由的东西才是关键。中国导演拍不出<<阿凡达>>,他们缺的不是”自由”,而是这种”不自由”的超难脑力和物力。

这里写图片描述

  • 阅读高思维密集度的内容

    作者提出了思维密集度概念,思维密集度=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原创的书思维密集度是比较高的。老师推荐我们看英文原著,因为国内的很多书都是拼书,很多内容都是从其他书摘抄过来的,没有多大密集度。

  • 如何正确的上网?

    我们每天阅读时间越来越短,而上网时间越来越长。上网”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很多内容都是很肤浅的,有些都是标题党,我们能获取的知识很有限。正真的智者不会让上网占用读书时间,应该经常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为此,作者提出了3步读书法:

    1. 随便翻翻(toss)
    2. 略读
    3. 精读
  • 学会记笔记

    记笔记不是机械的摘录抄写,而是要记录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的体系,每当有新知识来的时候放到自己知识树的正确位子。

  • 深度阅读

    读书是个技术活,不是看看电影,喝喝茶那么简单,读书写读书笔记是深度阅读很好的方法。好的读书笔记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带走书中所有的观点
    3.有大量的自己看法和心得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书或其他文字的联系
    既然读书是个技术活,所有当我们读的书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知识体系会越来越丰满,进而能够大大促进我们阅读书的速度、效率。

  • 创新不是落后者的”权利”,而是”特权”

    作者通过几个鲜活的例子纠正了一个错误的看法–越是领先的国家和公司越应该搞创新。落后者向领先者学习这种模式不是竞争的常态,后来者创新,后来者引领新潮流,是竞争的一般规律。

这里写图片描述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