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圣之路

来源:互联网 发布:阿里云cdn 设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9:20

古人云: 朝闻道,夕死可矣。此诚不我欺之言。道之为物,古来无人能言奇妙,可谓知之者自乐。《尚书大禹谟》曰“道心惟微”,《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此谓道之妙也,《礼记》开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学》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谓道之为物。道,寄身万物而不明,小于秋毫,广如宇宙,浩浩乎沛然,渺渺兮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整了一段半文半白的开头,旨在说明求道的艰难。相信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便从学习过的哲学知识开始演说。

 

当我们开始对这个世界感兴趣,这些疑问是不是就存在于你的脑海呢?

 

我从哪里来?

 

人死后去了哪里?

 

这个宇宙有尽头吗?宇宙的外面是什么?

 

等我们渐渐习惯二元思维后,就渐渐的会有更多的这种疑问。比如说道生,我们会想到死,那么是不是有一种非生非死的状态呢?比如说道里,我们就会想到外,地球里面是什么,原子里面是什么,电子里面是什么?当我们渐渐适应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就会发现更多的谜团?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没有一种智慧,可以洞穿这重重迷雾。请跟随我的思维,回到开始。

 

我从哪里来?

小时候,我的母亲曾经告诉过我多种答案,有从山上捡来的说法,也有说从山西的运煤车上下来的说法,直到我长到20岁上大学,第一次看A片,才非常肯定地知道人类原来是怎样繁衍后代的。但是到这里我们真的已经揭开谜底了吗?不,我们很快就有了新的疑问,我们的祖先在哪里?是的他们已经死了。那么人死后去了哪里?我们听过了很多的说法,但大量事实表明,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你的观点需要改变一下。

 

我们说某个颜色是红色的,而且是从客观上讲它是红色的,因为这种光的波长处在红色范围内,我们把这个规定为红色。ICE制定了标准色度图,除了一些理论基础外,它还需要标准观察者。也就是说这张色度图只有在人类的世界是正确的。也许在别的生命眼中,它远非我们观察到的样子。举一反三的想想,我们的一切科学难道不都是建立在我们人类的认知上的吗?一个愚蠢的表现就是,人类杜撰了大量的外星人,这些外星人为什么非要跟人类一样有躯干、有肢体呢?为什么它们就不能是一块石头的样子?科学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但是这个事实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没错,它是建立在我们的假设上。人类接受科学的说法完全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利,如果有一天,它不再有利,那么科学也将变成迷信。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何必看得那么认真呢。

 

如果文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进入了思考状态?那么我们刚才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马上就会让你的思维中断。我们年少时无不对宇宙充满好奇,恐怕没有谁不想活得神仙的本事去一探这天地之密吧。不仅仅我们,无数代先辈都在孜孜以求的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追寻中不断闪现光辉地思想。有人说他已经洞察了这天地之密,对于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统统称它们为宗教,典型特点就是崇拜偶像(神、佛什么之类的);有人虽然不能解开天地之密,却也不再迷惑(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或者思想体系),我们称它们为先贤圣人。相信大多人都跟我一样,既不能揭开秘密,也不能不再迷惑。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世界,在改变观念中向道。

 

这世间的不公平。

 

我们努力学习却始终成绩平平,而有的人轻轻松松全校第一。

我们没钱看病,有的人却不用花钱就住特护病房。

我们的子女上学要求这个拜那个,而有的人什么也不用作就可以上人大附小。

朱门酒肉臭,路又冻死骨。

在偏远地区,那里的孩子跟我一样都是父母生养的,他们有着不输给我们的智商,却只能呆在山里。

 

你每一时没一刻都在享受着这个世界上的不公平,但你从来不觉得你对一只蚂蚁有什么不公平。所以我可推断,你的公平观念也仅仅是建立在你自己的利益之上。这个世界莫不如此。你也许会说,这是人祸。那么我们何不看看这个天地呢?

 

为什么太阳那么亮,只需一丢丢就可以照亮世界,而即便是最亮的满月也不能照亮大地?

为什么有的地方温暖如春,而有的地方却始四季寒冬?

为什么有的地方连年地震,而有的地方却安如泰山?

为什么有的地方沃野千里,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

 

荀子云“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难道真是这样吗?人口少了,自然界提供的食物就相对多了,难道不是这个自然界逼迫人类形成不平等的吗?究竟弱肉强食是一种公平还是一种不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是在逆天,他们试图创造一种叫做公平的东西。

 

我们认识这个天地首先就要摆脱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千难万难。一念既起,万象丛生。

 

老子云“夫万物芸芸,复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身殁不殆。”智慧如老子,早已洞察到追寻道的法门,一字计之曰,静。静,以至于一念不生,灵台空明,这样才能去体悟这天地之间存在的道理;不静,则杂念丛生,灵台蒙尘。简单来讲,你若想理解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你成为这个东西。要想成为另一样东西,就必须忘掉自己是什么,灵台不空,又怎么能达到这一点呢。

 

道是什么,虽然还没有解释清楚,却已经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它的玄妙之处在于只能靠自己去追寻。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疑问,有这么多的迷茫,便是因为我们不懂道,所以不知道发生的那些事情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即使我们强迫自己认为那是合理的,并且总结出那个道理,但从根源上讲,我们仍然处在迷惑状态。

 

我渐渐不再迷惑,就像知道一个道理和体会到这个道理一样,是不同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