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在各国的比重等

来源:互联网 发布:ubuntu无法转换输入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2 00:58

转载:央行网站 祁斌

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主导型”国家,如日本和德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其直接融资的比例在40-50%左右,近年来资本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金融结构不断趋近于“市场主导型”国家。两国2012年直接融资比重分别达到69.2%和74.4%。
无论是高收入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直接融资比重在过去23年间整体均呈上升趋势,目前大致处在65-75%的区间内
 从资金提供方的角度来观察,往往是一国的人均GDP达到一定阶段后,人们有了足够的富余资金,财富管理和直接参与证券投资的需求有所增加。特别是19世纪80—90年代,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快速发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相对专业的服务和稳定的回报。
传统制造业或形态较为简单和稳定的产业往往能较有效地依靠银行的支持得到发展,创新经济或高科技产业等,在过去的30多年中层出不穷,其较大的不确定性或产业形态的快速变迁,使得资本市场投融资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定价市场化和服务多层次等机制特点的优势得以发挥。这也是为什么资本市场的发展往往与高科技或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与德日等其他高收入国家相比,美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更高,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产业也更发达,直接融资或资本市场的比重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不仅发达国家如此,新兴市场中,韩国资本市场近年来也是伴随三星等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实业发展水平与金融形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过去23年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是G20国家中最低的。2012年底,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为42.3%,不仅低于美国这样市场主导型国家,也低于传统的银行主导型国家德国(69.2%)和日本(74.4%),以及人均收入远低于我国的印度(66.7%)和印度尼西亚(66.3%)等国。扣除政府债务后,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为37.0%,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6.1%缩小到22.2%,仍远低于高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我国债券市场与发达市场的差距总体来说超过股市。一方面,企业债券比重偏低。2012年,企业债券存量比重仅14%,远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国债比重差距更大。2012年,我国国债存量比重仅8%,在G20国家排名倒数第二,远低于平均值20%。

从长远发展来看,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配置,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全球金融体系发展的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当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阶段时,直接融资体系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定价市场化和服务多层次的特性,使其更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成长壮大,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转型。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