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止计划生育,中国还在等什么?

来源:互联网 发布:tv域名注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5:10
不停止计划生育,中国还在等什么?

        ——计划生育何去何从?攸关中国持续发展

                中山水寒

  一、人口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物质再生产,二是人口再生
产。要维持人口稳定(不增加也不减少),妇女平均得生育2. 1个孩子,考虑
到单身人口的存在和显著上升的不孕人口比例,每位有生育能力的已婚妇女应该
生育3个孩子。生育是人类最神圣的事情,但中国计划生育的长期负面宣传,现
在很多人认为生育两、三胎是可耻的了。

  全球人口增加只是近两百多年的事情。中国以前四千多年人口一直波动在两
千万到六千万之间。经过明末清初战争后,中国人口康熙时期降低到两千万左右
后,在两百多年上升到现在的12. 9亿(以新华社资料为准;有些人无视近年
的人口增长规律,臆测中国人口达到15亿了)。在这两百多年中国妇女平均生
育率在6. 0左右。那么以现在的1. 3的出生率计算,人口会怎么样呢?假设
2004年我们这一代1000人,32年一代,要是生育率在2. 1的话,人
口一直维持在1000人;以1. 8的生育率计算,224年后还有340人;
要是以1. 3的生育率计算,224年后(经历7代之后),只有35个人了。
你可以看出,中国人口由传统的数千万上升到13亿只化了两百多年,要是以目
前1. 3的生育率,也只要两百多年就可以恢复到数千万。并且由于1. 3的生
育率意味持续老化,到时候这数千万人口中老年人为主,年轻劳力很少。

  1992年俄罗斯人口总数为1. 487亿,而2002年这个数字已降至
1. 452亿,11年中俄人口减少了350万人。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
俄人口将减少28. 3% ,在7100万至1. 27亿之间。

  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撒谎,威胁中国持续发展

  1997年和2001年,国家计生委组织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
9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只有1. 35- 1. 38;2001
的数据也显示只有1. 35。对97年的数据计划生育委高层认为不可信,调整
到1. 8;对2001的数据也认为不可靠,调整到1. 8。第五次人口普查的
数据显示1991- 2000年中国大陆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在1. 22。国家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与财务管理司副司长王谦的“中国大陆十年来生育水
平估计”也估算整个1990年代平均生育率只在1. 3- 1. 6左右,说明1
990年代末只在1. 3左右。但中国官方最近人口的资料仍然认为中国妇女平
均生育率在1. 8。人口普查的如此详尽的资料都不相信,竟然相信没有任何依
据的1. 8的推测数据!

  计生委可能根据年度人口统计来推测生育率,这些统计来自户口,得出1.
8的生育率。由于农村超生的报户口有几年滞后,且怕罚款,一直等到小孩读书
时才报户口,但统计数据认为是当年新增人口,事实上是几年前新增人口。因此
这些数据没有人口普查可靠。不然不直接从户口册统计得了,既省时又省力?人
口普查是与上户口分开的,在最近的那次人口普查中,政策规定:凡未报的黑户
口,均可如实上报,不作追究,并一律改为正式户口。并且国家化了很大力量,
虽然仍然有误差,但国家再抽样在局部地区通过其他多途径补充资料,最后得出
误差范围和可信区间,这是生物统计的内容,可信度比较大,不然国家化那么大
的精力干什么?从人口普查的资料看中国妇女生育率只有1. 22,即使有误差,
也不过1. 3左右。1997年和2001年国家计生委两次全国范围的生育率
调查也说明中国妇女生育率只有1. 3左右。生育率调查是与任何利益脱钩的,
不存在黑户口的问题。

  学术机构的两次全国范围的调查以及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是
可信的。为什么计生委高层老是对自己学术机构调查的结果采取怀疑态度?计划
生育委员会是一个部级的庞大的实权机构,有责任用科学的手段,对人口与环境,
人口与经济的理论进行科学调查,取样分析。要是连人口增长轨迹都不能摸清,
连动态生育率都不能掌握(关系中国持续发展),计生委还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吗?

  就算1997年计生委高层推测的1. 8是可信的,那么经过了7年后(尤
其是这7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绝大多数育龄农民
都打工去了),妇女生育率也应该逼近到1. 5,为什么还是1. 8呢?

  1. 3的生育率是民族急性自杀,1. 8生育率是慢性自杀。1. 3与1.
8差别大的很,就象亩产千斤和亩产万斤一样。1. 3的出生率对社会的影响比
过去6. 0的生育率还要大,过去两百多年中国以6. 0的生育率使人口从数千
万增加到12亿,虽然人口压力大,人与资源的矛盾大,但毕竟有足够的年轻人
口,社会还是在前进的。1. 3的生育率能使中国人口两百多年内下降到数千万,
并且由于人口持续老化,社会将难以发展。胡主席在人口问题讲话已经提到人口
安全了,提到要“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但没有接近2. 1的生育率是
不可能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的。

  前几天公布的上海生育愿望只有1. 1了,就是说放开计划生育,上海生育
率只能达到0. 8- 0. 9(因为有单身和不孕人口),要是没有外来移民的话,
上海不要过几十年就会垮。台湾要是持续现在的1. 3的出生率,打都不用打,
不过到时统一时大陆得帮台湾养老人。

  上海的今日就是全国的明日;海外华人(生育率几乎是所有种族最低)的今
日就是中国的明日。中华文化圈(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生育率对
非常低,可能与我们的文化不愿意多生粗养有关。

  韩国朋友说她们很爱国,说前几年韩国经济危机时,不少人连金首饰都给国
家以渡过危机,并且在反日网站上签名比中国人多。我说那只是低层次爱国,你
们国家和民族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减少,1. 3的生育率很容易导致民族萎缩的,
真正爱国就得提高生育率,你愿意再生育两个孩子吗?她说不行,一个女孩就够
了,养育小孩代价太大了。她两个哥哥快四十了都没结婚,她先生的一家四兄弟
只有她一个女孩,其他要么没结婚,要么不要小孩。

  现在大多数所谓人口专家的都是在假设中国人的生育愿望不变,不孕症忽略
不计的前提下得出的预期数据,并且指望今后一放宽计划生育,生育率就会马上
上升。并且无视农村人口结构的急剧改变。而这些数据又是高层决策部门制定人
口政策的依据。而近几年生育愿望发生根本的变化,从世界其他国家来看,这种
生育愿望变化难以逆转;不孕症急剧上升,已经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一起成为
人类的三大疾病。

  以前□□□不是说过,计划生育只是一代人的事情,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
超过一代人了。现在不是说要与时俱进吗,实行计划生育的当时社会环境已经一
去不复返了。

  中国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班子研究国家长远目标。九十年代
就应该意识到今后的能源问题,俄罗斯主动要求中国修建输油管,中国犹豫不决,
现在被日本和俄罗斯耍了吧。今后中国最要问题是老年化问题和爱滋病的问题。
目前东南部非洲不少国家已超过全国人口的20%是爱滋病人,其中津巴布韦和
博茨瓦纳达到25%以上,而且20-35岁的青壮年比例更高。要是中国不能
及时预防,2020年中国的爱滋病人将占20% ,严重威胁国家持续发展。但
就象去年SARS初期一样,中国政府还习惯于遮掩,要是去年SARS象人口问题和爱
滋病问题是慢性问题的话不是急性死人问题(纸包不住火了,政府才改变策略)
的话,政府现在一定还在遮掩。

  为什么计生委一直隐瞒真实的数据?唯一原因是一旦公众知情后,计生委就
没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了!

  三、中国真有1. 8的生育率?

  现在中国高层官方声称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在1. 8,看起来问题还不特别
严重(与法国的生育率差不多)。中国真有1. 8的生育率?

  中国有至少10% 人不孕(一方不孕意味全家不孕,在现在20多岁的一代
比例更高,有些区域达到36% ),中国人口中70% 分布在农村,30% 在城
市。不受计划性限制的少数民族只占很少比例,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以国家的生
育政策:城市妇女只生一个,意味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生育率只有1. 0;农村第
一胎是女孩可以生育二胎,意味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生育率只有1. 5。再加上不
孕的的比例(以最保守的10% 计算),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只有1. 215,
要是考虑相当人口单身的话,平均生育率不到1. 2。

  当然农村仍然还有超生现象,但比例并不算高(81年全国妇女平均出生率
就只有2. 7了),超过三胎的比例很少(尤其是90年代末超生比例很低了) 。
要到达国家报道的1. 8的生育率,中国生育情况应该如下:农村有生育能力的
应该生育2. 4,城市生育1. 1个孩子(这也不考虑单身人口的存在,也只保
守地计算10% 的不孕)。问题是中国农村90年代以来农村根本达不到2. 4
的生育率!国家计生委关于中国平均生育愿望调查,农村平均生育愿望只有1.
8(城市1. 65)。生育愿望只有1. 8,又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怎么可
能达到2. 4的生育率?强迫人口减少的途径很多,计划生育、战乱、传染病等,
但只有强奸才能强迫人口增加(由于人工流产,强奸也不一定能增加人口)。

  在谈论计划生育成就时采用的数据是:我国4口人及以下的小家庭占家庭总
户数的比例已从1982年的53. 7%升至77%。家庭还包括老年人,既然
4口人及以下的小家庭占家庭总户数的77%,加上老年人,说明每户生一个小
孩为多,哪来的1. 8的生育率?

  从人口结构看,计生委两次调查以及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 3的生育率也是
可信的。中国目前农民工(基本都是生育年龄)有大约两亿(女工为多),今后
几年将上升到三亿,这些人生育愿望是非常低的。目前,我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
就有2个来自农村。90年代后期,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后,中国成为最大外资
投资国,大量外资引入,中国成为低级产品的世界工厂,城市下岗工人比例并未
减少(等着拿下岗工资呢),那么哪些人在这些新增工厂干活?农民工(202
0年将有65% 人口在城市)!这意味着什么?9亿农民中除去老年人和未成年
人口,生育人口不过三、四亿,这三亿农民工基本都是生育年龄的农民,就是说
生育年龄的农民大多进城了(现在农村年轻人非常非常少,只有老年人和小孩留
下来;等今后经济平稳后,农村人口只占30% 左右)。他们的住房条件(夫妇
大多分居)等生活条件较差,工资水平比较低,而又面临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消费
水平,他们又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面临困难(费用比城市人口更高) ,
大多数连产假都没有,一旦休假回家生小孩意味着失去手上的工作机会。并且由
于他们的父母没有退休工资,他们得养活父母。因此他们的生育愿望事实上比城
市人口更低。另外有些民工连结婚都成问题,遑论生育了。人们心目中农民好象
还象一、二十年前都是生育三、四个,就象一些老外还一直以为中国都是穿长袍
子,留长辫子。猴年马月的事情了!中国农村超生无疑还存在,但比例很低了,
并且生育三个以上的很少很少,美国、加拿大还有生十几个的呢,但美国平均生
育率只有2. 08,加拿大只有1. 5。不能以个例来推导全国。

  姑且不从微观考虑问题。从经济结构来看,中国目前的1. 78(农村1.
81)的生育愿望是可信的。姑且不谈欧洲和日本(目前生育率只有1. 29) 。
台湾、韩国、新加坡经济水平不过比中国早二十年,生育率只有1. 3了,人口
已经负增长了。印度从1989年才开始经济改革,现在经济相当于中国八十年
代中期的水平,没有强制计划生育(一样重男轻女),仅仅因为经济发展和观念
改变,生育率也从70年代初的6. 0左右(中国当时是5. 8)下降到现在的
3. 0,在随后的十几年将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的2. 1。印度目前经济水平远
不如中国,中国放松计划生育,估计也就只能达到1. 8、1. 9的生育率,要
能达到2. 1的世代更替水平那真是老天保佑了。

  从经济结构看,计生委调查的中国农村1. 8的生育愿望是可信的。既然只
有1. 8的生育愿望,又有严格的计生政策(尤其是基层官员的粗暴施政),那
么1. 3- 1. 4的生育率也是可靠的。那么计生委推测的1. 8的生育率哪里
来的?

  我在广西、湖南、安徽、贵州、四川以及江西的朋友都说他们那里快出现无
人村了,以前每个村都有小学,现在四、五个村才有一所小学(虽然年轻父母进
城打工了,但他们的孩子基本都留在农村),初中班级在减少,每个班的人数也
在减少。九十年代初老师要转行下海是很难批准的,现在老师过剩,想干什么就
干什么。80年代山上都光了,现在生态好多了,山上绿油油的,很多七、八十
年代开垦的旱地都荒芜了,甚至有些边远地方的田地(清朝时期还有人种的)都
没人种,干脆响应国家号召退耕还林了。外出打工的大多只生一个,头胎是女孩
的本来可以生二胎,但有些不愿意生二胎了。前几年国家轰轰烈烈实行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政策,原因就是农村人口减少。

  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并不是均衡的。目前1. 3的生育率确实还有部份是由于
农村超生的。美国也一样,虽然看起来2. 08的生育率比较理想,但很大部份
是下层的黑人和墨西哥移民生的。问题是,下层经济能力有限,无力提供子女必
要的教育(美国政府还有能力资助,但并不完全解决),没有接受必要教育的年
轻人无法承担今后生产力水平所需要的工作,这些人中部份很可能反而成为社会
负担。因此我建议生育均匀化,允许所有人生育两、三个孩子,禁止四个(尤其
是五个以上),象美国一样通过税收反对不育文化(上海的不育文化很时髦!) ,
不育的家庭得交纳很高的税(谁让你不为培养下一代劳动力付出),国家承担1
2年(高中)义务教育(现在广大农村都没有国家的义务教育,中国政府的教育
投入比例是国际罕见的低)。

  官方以1. 8的生育率推测中国人口在二、三十年内停止增长,人口最多达
14. 8亿,然后人口减少。现在既然事实上只有1. 3的生育率,意味着人口
增长马上就要停止(上海、天津、广州、大连等城市已经负增长了),永远达不
到14亿。现在放松计划生育,1. 8或1. 9的生育率,人口也最多只能达到
15亿,然后人口减少。

  四、人口减少的恶果

  中国1960年代妇女平均生育率很高(1971年数据显示是5. 8),
人口压力当然大,食物短缺是个大问题,在经济仍然没有出现曙光的前提下,适
当降低生育率是无奈但正确的做法。中国七十年代实行的比较宽松的计划生育政
策,当时提倡的是“四五家庭”,即一个家庭生育两、三个小孩。该政策使中国
妇女生育率从5. 8下降到2. 7。

  但后面中国经济明显起步后,就应该放松计划生育,但政府还处于“一日被
蛇咬,三年怕秤钩”的心态,反而采取更加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
一个孩子。中国生育率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低于2. 1的世代更替水平。低于
2. 1意味现在的人口增加只是低惯性增长,然后就是人口急剧减少。低惯性增
长(尤其是以现在1. 3的生育率)和人口减少的后果非常严重。

  有人说:中国人口太多了,减少人口有何不好?中国人口密度比较大,但人
均资源比日本甚至一些欧洲国家要好。要是中国人口成比例地降低到七、八亿,
当然也不错。但现在不可能屠杀老年人,只是通过降低生育率来减少人口,反而
增加老年人比例。生育率低于1. 8,尤其是现在的1. 3,意味着今后有活力
的人口过度减少,而整个社会压力却增加(没有活力的老年人口增加)。

  自5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西方人口学
家越来越关注人口老化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上看,西
方学者普遍认为,人口老龄化会使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相对下降,劳动力资源相
对缩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生产和开发,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其次,
人口老化之后是劳动力人口老化,因为持续的低生育率会使青少年人口比例低,
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这样势必造成劳动力年龄人口老化。在科技就是生产力
的时代,老龄劳动力人口在接受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方面比青年劳动力要处于劣
势,对新产业和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也要弱一些。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
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当然老龄化的影
响不仅仅只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还将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社会养老负担
加重、老年医疗费用增加、社会价值观变化等等。

  日本20年前生气蓬勃,平均年龄只有30岁(中国现在一样),现在中间
年龄42岁,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年人了。有人将日本的衰退归因于经济政策
的失误,事实上更大程度归因于人口老年化,缺乏有创新力的企业队伍。

  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深层哲理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历史上一直维持在几千万人口,“无后”
所以“为大”者意义在此。孔门的孝的意蕴是丰富的。从全社会角度看,将我们
这一代人视为一个群体,下一代视为一个群体,难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
正确吗?下一代年轻人即使有些缺点,对老年人有些“不孝顺”(比如说通过立
法限制老年人的利益),但没有他们的话,老年人一点养老保障也没有。古代所
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在□□遭到大力批判,不也是现在梦寐以求的目标
吗。对几千年形成的一些信仰不能因为短时的迷茫便全加以抛弃。现在计划生育
再不停止,以后社会问题将很大。还不计算独生子女因为“众星捧月”效应培养
出来的孤傲、狂妄、自私性格给社会带来的损失。谁来养活庞大的老年人口?有
人说现在存钱,今后自己养活,但存的钱不过是废纸一张,今后谁来将这些废纸
换成财富?有人说以后有退休金,但退休金也需要年轻劳动人口提供。表面上看,
未来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要养活七口人(假设抛弃双方祖父母,只养活双方父母和
自己以及独子的话),事实上远不止七口人!因为还有一些没有小孩的老人也得
由社会供养,还是得通过增加税收到全部年轻人身上,间接还是年轻劳动人口养。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养活”的代价将会越来越高(包括医疗水平在内的生活
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国家角度看,老年人口比例不能太大。我们这个群体今后
需要下一代养活,一旦下一代人口太少,我们这一群体所持的社会股票就会贬值,
甚至成为费纸。比如说,本来100个年轻人养活20个老年人应该没有问题,
但今后是20个年轻人养活100个老年人,就算这100个老年人存了一大笔
钱,但需要这些年轻人才能转化成消费用品,还是要靠这20个年轻人的劳动。
这100个老年人能存可供今后消费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比如说现在化了上千
元买个电视,几十年后价值不到十元。就算买大米等日用品,几十年也变质了,
也不值钱了。并且有些东西是无法存的(如医疗服务)。总之是需要这些年轻人
来养。

  有人因为老年职工工资较高,认为老年人贡献大。事实上完全是错觉。老年
职工工资高,只是说明厂里效益好,人才结构合理,年轻人能容忍同工不同酬。
一旦年轻人比例过少,威胁企业生存,年轻人可能另起炉灶,老年职工可就什么
也没有了(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不招收45岁以上的职工了)。

  因为社会承担了很大部分供养老年人的责任,个人少了后顾之忧,给人一种
“不要靠年轻人养”的假象,现在有人不愿生育小孩了。要是大多数人都这样的
话,其实是种自私的表现,一方面不想承担抚育小孩的责任(而那些养育小孩的
母亲因为花费很大精力和时间在养育小孩身上,反而不能得到足够的工龄和社会
安全税的点数),一方面又想将现在的财富长期保值甚至升值(生活水平在不断
提高),他们其实是在剥削别人的下一代。从个人角度看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可
以实现,但从社会角度出发却是危险的。要是现在放松计划生育,所增加的新生
人口今后不光是养活他们自己的父母,也是养活其父母的同龄人。因此放松计划
生育所造成的暂时社会压力也应该由全社会分担,而不是单由父母承受,现在不
付出,怎么指望将来退休金保值/ 升值。就算你没有小孩,但你为整个社会付出
了税,其中额外增加的部分用于抚育、培养小孩,等于与作父母的一起共同承担
了抚养小孩的义务,当然可以光明正大地以父辈的身份享受养老金。合理数量的
高素质的下一代才有能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全社会生活水平,也就是将
我们现在的投资升值,我们老年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但要是整个社
会付出的太少的话,今后问题可大了。

  既然养老已经社会化了,与自己所生育的小孩脱钩,养育小孩也必须适当社
会化,否则社会非常不合理,没人愿意养育小孩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税收
倾斜政策给那些多子女家庭适当优惠是合理的,但还不够,还不足以弥补他们养
育小孩的付出。单身人口多交了很多税,多孩子家庭免税,中小学免费。你以为
多孩子家庭赚便宜了?他们付出的更多。美国政府是明智的,并且也有能力这样
做。中国现在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是在城市,农村的义务教育是父母的义务教育不
象城市那样是国家的义务教育(很大部分是农民工交的税)。美国是富人多交税,
提高全民素质;中国目前是穷人牺牲发展权并交税提高城市的教育水平,并且北
京等城市不但享受较高的教育条件,反而分数线远比农业省份要低(同样的分数
在北京等城市可以上北大、清华,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只能上一般本科),
然后城市人再说农民素质低。

  六、计划生育政策成比例降低了社会成本吗?

  20年来,全国累计少出生人口近3亿,平均每个家庭少生了0. 74个孩
子,有人以现在养育小孩的花费来推测计划生育节省的社会成本,认为为家庭和
社会节省抚养费6万亿元,节省物质技术装备费5. 9万亿元。目前,我国4口
人及以下的小家庭占家庭总户数的比例已从1982年的53. 7%升至77%,
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亿人减少到34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
从30%下降到3%左右。

  这样看来,好象中国现在的经济成长都归因于人口的减少,改革开放政策反
而一点功劳也没有!这是非常滑稽的结论!

  将经济的落后归于人口就象尼姑打屁怪和尚一样。印度没有实行计划生育,
经济改革比中国晚十多年,但现在经济有8% 的年增长率。中国现在中间年龄3
1岁,今后45岁左右(与现在日本一样);印度现在中间年龄24岁,今后在
30岁左右,中印谁更有发展潜力?

  经济学者认为,在美国这样的社会,养3个孩子的花销只相当于养一个孩子
花费的1. 6倍,可3个孩子长大后赚钱却是1个孩子的3倍。由此看来,生3
个孩子最划算。

  中国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才1000美元(8270元人民币),加上30
% 左右的国防、道路等公共花费,人均月收入只有不到500元人民币。美国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三万美元,中小学老师年工资相当于这个数字的1. 3倍,总
统工资相当于这个数字的7倍,教授年工资相当这个数字的三、四倍,医生(都
是博士毕业)平均年工资相当于这个数目的五倍。那么中国教授月工资只能在2
000到2700元之间(中学老师工资只能在1000左右),有博士学位的
医生月工资只能在3400元左右(普通县级医院本科毕业的医生工资只能在一
千多元),国家主席工资只能在4800元左右。

  计划生育真的节省了社会成本吗?中国1970年代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
养活有问题,当时适当限制人口当然合理的。但现在养育小孩的最大成本并不在
于粮食,而在于其他方面(比如教育)。“父愿子成龙”,每对父母都将独生子
女当成“精英”来培养,教育供求关系决定了教育的不合理收费。档次很低的民
办高等院校的职工也能拿五、六千的月薪。并且中国教育的浪费情况非常严重,
师生比很低。要是都有三个小孩的话,父母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供求关系就会
理顺,以现在同样的成本可以培育三个小孩。

  因此,中国是以三倍的成本只为将来培育了一个劳动力!严重的浪费。

  七、经济落后能归因于人口过多吗?

  加拿大和俄罗斯人口比美国少吧,失业率为什么反而更高?就业机会是谁创
造的?是人!人多意味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多。

  失业就象单身一样,在什么社会都存在。不要以为某著名演员死了配偶,你
就增加了结婚机会。不要以为美国将印度和中国的电脑技术人员都赶走,美国电
脑行业就增加了就业率,相反电脑行业可能萎缩,失业率更大。

  目前中国农村生态在改善,城市在恶化(不断在基建)。一定要拿目前中国
城市的问题来说的话,那美国的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都有问题,为什么还吸引
那么多人去?因为城市有城市的好处,当然不可避免伴随一些缺点,不要指望既
得到所有好处,又没有一点损失。北京、上海城市毛病多,昆明、桂林问题少一
些,你为什么不选择去昆明、桂林(或者去县城,中国很多农村生态好的不得了,
你去吗)?

  就算整个北京90% 的人都搬走,10% 人留下来连基本的道路维修都不可
能,城市怎么运转?总不能希望90% 的人为你服务,10% 人在享受。

  美国芝加哥也污染严重呀,人们还是一个劲儿往那里钻,生的贱?城市化意
味更多的工作机会,意味着更丰富的生活(虽然有些地方要差一些)。

  美国加州污染比其他州严重吧,一个州(主要两个大城市)经济实力就列全
世界第五(只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四个国家比加州好)。Illinois州一个芝加哥
(800万人口)就已经不得了,Illinois州可有很大的空间再建四、五个芝加
哥,要是这样的话,不得了!美国人口增加到六亿,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不得了!
科研实力一增加全球都获益,虽然美国可获得更大利益。

  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 1000,全球企业都往中国跑,现在有劳力
(和比较大市场),今后有巨大市场,想不发展起来都不行(计划生育既减少劳
力,又减少市场)。要是中国象朝鲜这样的小国,谁会去?你说朝鲜资源也不多,
那么俄罗斯资源丰富吧,怎么国际大公司都跑的中国和印度,不去俄罗斯?人力
资源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两千多年前韩非子也认为资源太少(当时中国两千万人)。他曾指出:人有
五子,子又有五子;则大父(即爷辈)未死,而有二十五孙。结果是“人民众而
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要是当时也实行计划生育的话,中华民族早就灭绝
了(当时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灭绝了)。

  日本人均可利用资源远比中国少,并且还有地震火山,一样有上亿人口。你
说日本利用全球资源,我们为什么要尽国际义务不去利用呢,俄罗斯远东资源丰
富的很,人力缺乏70% 。美国通过控制价格就能控制中东石油(当地人廉价为
美国服务,要是这些石油在美国本土,美国光劳工都划不来,现在就禁止开采) 。
我们只要将经济做大,能在全球化下控制价格,俄罗斯的资源不卖也得卖。

  中国六十年代穷的叮当响,一样有能力造两弹一星,一样能搞杂交水稻,全
国收益。要是当时中国只有几千万人,可能吗?

  人力永远是最主要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只是中间一段时间人口
过多,很多人就本末倒置了。以人为本,今后连人都过度减少,还以什么为本?

  八、中国人口减少到三亿会怎么样?

  前几天又看到有人说中国人口应该以200年的时间从现在的数目回落到3
亿左右,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所谓的专家竟然忘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如果
人口在持续减少,则说明人口出生率始终低于更替水平,也就是说在这200年
里如果没有外来移民的话中国的人口结构就是在不停的老化,当最终中国人口降
到3亿时生育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可能将会下降到一个无足轻重的数字,
即使这些人再如何努力中国的人口也会继续下降,汉族可能仅仅因为长期人口控
制的惯性就接近灭亡。似乎很多人对中国的人口控制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
是希望通过减少人口来使生活水平赶上西方,这实际上是很不切实际的,客观上
中国的人口已经很多了,应该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研究提高生活水平的方法,而
不是相反的要去采用一种纯理想主义的缺乏先例的做法来改变这个客观事实。日
本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美国而生活水平也可以达到美国人的50%-66% ,中国
按照适合人类生存的国土资源计算人均生存空间远比日本多,现在的困难不过是
因为分布不够科学合理与城市化水平滞后,却要舍本逐末的通过减少自己的人口
来追求生活质量,非常的短视。

  社会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到时候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引进人口,中华民族在
中华大地成为少数民族。

  就象减肥一样,也得符合生理规律,否则也得饿死。

  九、近年粮食减产不是耕地的问题,而是农业政策的问题

  近年中国粮食在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过低,农民不愿意种
地。中国目前人力资源过多,工业产品价格低于国际社会是合理的;但中国耕地
少,中国粮食价格应该适当高于国际价格(日本一样),才能保证国家安全(粮
食不能光从经济角度考虑)。但中国加入WTO 最先让步的就是农产品,现在农民
种粮食算上成本后几乎白忙了一年,还要倒贴农业税,根本无力供养小孩读书,
谁愿意种地?中国农田水利建设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就每况愈下。农产品价
格过低,意味着农民无力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和机械,也无力改善农业环境(比如
将一些田地合并成大的田地以利于机械化耕种)。粮食的持续下滑就不可避免。
因此粮食问题不是耕地减少的问题,是农业政策的问题。

  前不久,有文章认为中国最多只能养活18亿人口。两百年前,要是没有印
第安人的玉米土豆红薯,人口也不可能增加60倍。要没有三十年前袁隆平的杂
交水稻,现在大量农民还得束缚在土地上。难道中国科技水平已经到了极限?就
算中国真的只能养活18亿人口,那也不用担心,因为中国放开计划生育,连1
5亿人口也不能达到,然后就减少,怎么也达不到18亿。

  十、古老的哲学往往露出年轻的微笑

  以前是绵制品,后面穿的确良、尼龙衣服,但现在主流又回到改进了的绵制
品衣服了。有些人因为穿上了的确良衣服就嘲笑那些穿绵制品衣服的人土气落后。
生育一直是神圣的,就因为前些年人口增加过快,人们就认为多生小孩是不光彩
的事情。事实上生儿育女仍然是神圣的!没有足够的人口,社会就会停止发展。

  中国几千年很多传统的哲学思想是非常深奥的。比如说:不孝有三,无后为
大。从全社会角度看,将我们这一代人视为一个群体,下一代视为一个群体,难
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正确吗?

  中国传统崇尚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不也是现在各国的法制所追求的目标吗?

  中国与周边国家长达千年的“厚去薄来”的朝供外交关系(日本、韩国、越
南等国名义上向中国朝供一些特产,但中国中央政府向这些国家提供大量援助。
中国得到精神上的实惠,日本等国得到实际上的实惠),对维持亚洲的稳定非常
有效,现在美国外交界就正在研究学习。几千年来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
以小中华自居,中国大陆落后于日本不过百年,落后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也
不过二、三十年,现在情况发生逆转,恢复中国在亚洲传统的地位指日可待(要
是中国放松计划生育的话,中国生育率应该比这些亚洲国家要高)。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价值和稳定。家庭的稳定意味社会稳定,心理相对安
全。现在的物质水平是明显提供了,但我们心理安全程度反而降低了,离婚率增
高,连婚姻安全感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