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都是猪肉涨价惹的祸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网笔记本电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8:44

阅读了我的中学老师王全明老师的博客,写的很有文采,又非常地亲切,写出了很多萍乡人的心声!

 http://hi.baidu.com/jaoxuezhujiu/blog/item/8c118313cdf4d420dc540120.html

眼下这肉价房价之高是众所周知,除了社会上一些大款新贵为官者外,平民百姓们都有不堪重负、令人窒息、迷惑不解、忧心忡忡的感受。不堪重负、令人窒息当然是因了经济关系,迷惑不解、忧心忡忡则应含有政治层面,诸如高层决策方面的问题了。

  粮食问题。现在几乎很少有人去种植早稻,一般只栽些中稻,更别说去搞双季稻了,农民朋友说不划算:首先是挖田埂、挖岸、犁耙耘,购买种谷、农药、化肥,播种育秧;再栽插或抛洒秧苗,喷施除草剂(等于是耘田),水源管理,病虫害防治;然后人工收割或机械收割、脱粒、日晒、装袋运输,100斤稻子能卖多少钱?一亩田的稻子又能卖得多少钱?满打满算亩产1000斤卖1000元钱吧,出外打工一、二个月的工资就够了。并且好收入还得要看年成,老天慈悲为怀才行。多数农民一般只种植一点管自己家里吃,图的是自己吃点好米。请人帮忙做事,不仅工钱昂贵而且还请不到人,人都打工去了。

  说句笑话,农村现在死了人,请人抬棺材的八大力士都很难找到,一般都得费尽一番周折才能凑齐八个人。刚开始出外打工是男人,是一个人,接着有女性单身外出打工。时间长了,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时有旷男怨女出事,男的寻花问柳,女的让第三者有机可乘。于是后来,夫妻双双出门在外打工。再往后又起了变化,一家三口全都外出:一来孩子放在家中,丢给老人们照应有不放心,二来原先外地孩子读书高价读不起,现在有民工子弟学校,再把孩子放在老人身边,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利。于是乎农村所见,一眼望去大多是老弱病残者。尤其是南方山区田地面积小,那是斗笠一丘蓑衣一块,有人曾讲笑话说2担谷田48丘田,栽禾时总觉得少了一丘,最后准备回家时才发现原来斗笠盖住了一丘。这样的状况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粮食成本更高,大多田农把中稻栽插下去就连家带口地走人。

  也不怪,把稻子活做完,农民就没事,不出去打工又能干什么?不出去,在家继续做田种地,成本过高不愿干。你说这粮食怎的不涨价?政府又该从何入手?

  养猪。新闻上说北京等地猪肉价格上涨很多,也是一个道理:一头肉猪,当年过年天狠卖个1000元,可平时得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而随便在哪打工,一个月也起码能挣这个数,你说有谁还去养猪呢?因为很少有人养肉猪,自然养母猪的也就少了。

  粮食价高与谷溅伤农密不可分。肉价高反映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肉溅伤农后不愿养猪,还有现在人的消费观念问题:县城里有“啃老族”儿女好吃懒做不自食其力,指望上辈人的离退休工资和企业买断的钱度日;农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如果没有出远门打工的话,那也是在本县本乡打工,夫妻双双在外,常年早出晚归,菜地也无时间种,基本上也是买,副食品的消费群体增加,你说这价格能不高吗?

  既然农民出外打工比家里种田收入高,再加上国家免农业税,义务教育免费读书,兴办了合作医疗,那不就说明农民的日子好过多了吗?看起来确实如此,可实际上这是表象,是虚胖,为何呢?应该说农民的日子从历史的纵向比是到了“天堂寨”,吃穿不愁雨淋不着,但要横向去比,问题就自然显露——水涨船高。这么比方说吧:农民的收入是如果是20元,横向的其他人是100元,目前农民得到了不少实惠,收入变成了40元,他们高兴,他们窃喜,一旦左顾右盼却发现别人收入已然是200元了,农民兄弟仍然在底层,加上市场上是今天这个涨价,明天是哪个涨价,他们只能还是要挣扎,“天堂寨”不属于他们。

  由此说,他们不堪重负、令人窒息,而迷惑不解、忧心忡忡的是中央连续出台的政策措施怎么就这么难执行!是政令不通还是令行不止?联想到房价问题也是如此,中央三令五申或者说你越发文这房价就越往上涨,好比走私贩毒的高利润,你越严打就意味着越有赚头,他们就越要冒杀头掉脑袋的危险去干。现在房价之高真正让人匪夷所思:中央指令失控还是另有苦衷?

  “ 新华网北京814日电国务院13日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落实促进生猪等副食品生产供应的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事情,老百姓都在翘首期待,当然也包括房价这个敏感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