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为何争储失败

来源:互联网 发布:众筹系统源码 java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1:30

  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不仅武术超群,而且文才盖世。天资聪颖,一向重视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但为什么最后还是曹丕夺了位呢?

一:

  曹丕当时算是长子,古有立长一说,不立长的大都有变故,曹植毕竟不是长子,曹操想要废长立幼,当时也遭到了众人的反对,所以曹植想争到储位确实不易。袁家兄弟手足相残的事情给曹操心底留了阴影.

曹植权谋斗不过曹丕,曹丕胜在矫情自饰、工于心计,而且即使是矫揉造作,却做得滴水不漏,看上去非常得体。在曹操看来,曹丕的确是在政治表现成熟,堪委以重任的人选。

二:

  曹植重用杨修的缘故,然而偏偏曹操生来疑心重,妒忌贤能,特别像杨修这种恃才放旷的性格,与他的才华更是让曹操嫉恨不已。其实曹操一开始与杨修关系还是不错的,只因为后来的几件小事:如“一合酥”的故事。讲的是胡人向曹操进献了一种他们的特产酥,后来曹操在装酥的盒子上写到“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将酥全部分给了大臣,曹操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杨修回答说是大王在盒子上写的,大王在上面明明写到“一人一口酥”嘛。还有一些诸如“杨修门上刻字”,“曹操做梦杀人”等一些事情,更加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然而曹植却在夺位时重用了杨修,并且在曹丕的一谋划下,更是让曹操误以为曹植和杨修要谋反,于是便逐渐疏远了曹植。

三:

  曹植思想过于单纯。他每日只顾与杨修等一帮文人喝酒,作诗取乐,对储位争夺不放在心上,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结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曹植不如曹丕有心计,这是他的致命缺点。

 

四:

  曹丕有谋士贾诩的辅佐,贾诩毕竟深受曹操重用,三国中最聪明的人。而曹植虽然也有杨修等人,文人,恃才傲物,曹操本来就看不惯他,曹植,杨修杨德祖,文化修养素质的确不错,可惜不懂政治,只会玩弄小聪明。而且明火执仗的干预了曹操的立储,这向来是君王大忌。曹操军中大部分支持曹丕,曹植没有得到军方的支持,只有些许文士支持,特别杨修死后,更没有优秀人才支持曹植了。要是立曹植,发生夺嗣之争,曹植必死。曹植因杨修缘故不再蒙曹操垂青,而曹丕采纳贾诩的计策,逐渐使曹操将继承权交到其手里。在这之后,曹丕想找个理由除掉曾经对其有威胁的对手——曹植,便要求其在走出七步之内成诗。不想曹植才高,七步内便完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一方面也有感触,另一方面受母亲劝阻,便打消了杀曹植的念头,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兵者,诡道也!需要阴谋阳谋都要用到的。曹植显然是不合适的。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