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百科:传真通讯技术的发展历史

来源:互联网 发布:心动网络招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21:16

     传真机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1843—1972年)

     1843年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发明了一种原始的电化学纪录方式的传真机;

     1848年弗·贝克卡尔(Frederick Bakewell)进一步发展了贝恩的传真技术,发明了滚桶扫描技术;

     1862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高瓦泥·凯斯利(Giovanni Caselli)制造出早期传真电报机;

     1865年来自伊朗的阿巴卡捷根据贝恩和贝克卡尔提出的传真机原理和结构,第一台工作传真机器和传输服务器面世;

     1903年亚瑟·科尔(Arthur Korn)医生在德国发明了图片传真术;

     1925年艾多奥德·毕林(Edouard Belin)在法国成功构造出毕林诺图解,所有的后来传真传输机器都是以该图解为基础;

     1925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贝尔实验室采用真空管技术和光电管技术研制出了实用型的传真机;

     1926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正式开放了横贯美国大陆的有线相片传真业务和与英国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相片传真业务;

     1934年美联社开始使用有线电传真(wire photos)传输相片;

     1964 年美国施乐公司发明了长距离电子影印法;

     1966 年施乐公司发明了Magnafax Telecopier,是第一台基于电话线的传真机。

     这一阶段的传真机基本上采用机械式扫描方式,并大部分使用滚筒式扫描。传真机的电路部分是采用模拟技术,分立元件。在传输方面则是采用调幅、调频等低效率的调制技术,且基本上利用专用的有线电路进行低速传输。这时期传真主要应用于新闻、气象、广播等领域。

     第二阶段:发展普及阶段(1969年—1980年)

     这一时期的传真技术从模拟发展到了数字,机械式扫描由固体化电子扫描取代,低速传输向高速传输发展。传真的应用范围也扩大至医疗、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各行业的业务中。

     第三阶段:无纸化阶段(1980年至今)

     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使用的普及,传真机作为通信设备和微型计算机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增加传真在信息收集、存储、处理、交换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传真服务器能实现无纸化、自动化传真文档管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