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b 2.0到Web 3.0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出库单怎么打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6:11
by the user, for the user走向of the user

当大量与网络无关的企业都用「2.0」来营销,可以看出近年来Web 2.0的确发烧。 当网络巨变将从「by the user, for the user」走向「of the user」,《数字时代》请来两位专家,试图勾勒在Web 2.0走向Web 3.0之际,几个一定要了解的概念。

撰文/谢光萍

Q:Web2.0的观念为什么愈来愈受到重视?

卢希鹏(以下简称卢)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看。从人的角度来说,Web 2.0是一种水到渠成,因为网络世代长大了,习惯这样的接口;宽带及上网人口的普及性,又将这些新应用快速地传递分享。从市场来看,就像无名小站等成功案例。

就技术而言,现在的技术让不管是制造内容、传递、搜寻信息等都变得简单。开放原始码运动在多年的推行下,已广泛被软件产业接受,软件及应用的开发流程变得更简单,渐渐形成这股Web 2.0的新浪潮。

Q:Web 2.0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卢:以大学联考选填志愿为例,Web 1.0就是去浏览各大学的官方网站,有信息,但都是官方发言人的说法。但到了Web 2.0,就是透过各种论坛,去了解每个校友谈自己的经验,那才是真实的个体经验。

《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这本书里面的论点很有趣,作者认为读书是不好的,书会让个体与他人隔绝,阅读是被动吸收、降低感官的敏锐度。反而游戏才是好的,像小朋友玩计算机游戏《仿真城市》,十二岁的小朋友没有读过经济学,但是知道要在科学园区采取降税政策,才可以吸引更多人。作者论调虽然偏激,却点出网络世代的优势。

Q:现在有人开始谈Web 3.0了,Web 3.0需要更进一步解决哪些Web 2.0无法解决的事?什么又是Web 3.0的可能样貌?

卢:Web 1.0可以说是machine to people,Web 2.0则是依赖使用者的贡献,就是people to machine,用英文字母的排列组合来猜,下一步是machine to machine。 过去人提供给计算机信息,会受限制、会被说是宅男。但机器对机器的数据量无限大,不仅增加资料的丰富度,也可以把人从计算机前面拉开。例如我今天计划要买某款笔记本电脑,如果信息是链接的,我可以透过手机咨询其他已经购买这台计算机的人意见,那个数据库是很庞大的。

Web 3.0最大的价值在于,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过滤器,每一种过滤器都是基于一个市场需求。也就是建造一个能针对简单问题给出合理、完全答复的系统。

Q:企业要怎么应用Web 2.0为自己加分?

卢:Web 2.0的创业机会是平台,这需要很大的资金,而且时机点也似乎过去了。但是小兵可以在这边玩游戏,例如透过网拍平台来做生意。

中小企业或个体当然能再找到商机,更要善用开放的好处。例如台湾「雷虎科技」公司,主要经营无线电遥控飞机,它最近非常积极经营Web 2.0平台,原因是这家公司的确受到Web 2.0的好处。因为它开放平台,有工程师写信告诉他们如何改善引擎设计,大大地提升产品性能。而原本如果靠自己研发,不但可能看不出盲点,更要花费很多成本。

陈永生(以下简称陈)当连郭台铭都写起部落格,Web 2.0现在已经不只是年轻人的舞台,企业要尝试各种新的应用,把已经存在的服务和其他服务兜在一起。

Q:Web 2.0需要哪些软件架构作为支撑?

陈: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产业的架构演进,由一九八○年代的主机(mainframe)架构,到现在则已复杂到所谓的SOA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服务导向架构)。SOA不是种技术,它是种建构、组织的方法,用来建立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让程序可以用「功能化」方式发展累积。

Web 2.0可说是SOA的消费市场版,而SOA则是Web 2.0 的企业版。强化业务应变的弹性和灵活度,是导入SOA的首要目标。关键的第一步便在于,如何让原本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都能像那些 Web 2.0 的网站,提供出以标准为基础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设计界面)。

SOA要怎么把创新的概念IT化是重点,比方说我们最近在和电信业合作,希望透过手机接口,整合GPS地图和3D显示。如此一来,当像我们这个年纪的父母亲,假日要带小朋友出门玩,却苦无好的观光地点时,手机就可以提供信息。

Q:跨向Web 3.0的软件难题是什么?

陈:要做好机器对机器的数据传输,其实还是靠人工智能(AI),虽然这个东西几十年前就在做了,但还是不够成熟。

另外,人机互动接口的发展也很重要。未来的软件开发趋势,一定要提供随选信息服务 (Information on demand, IOB),让信息能快速有效地存取、管理和传递。 「虚拟化」软件开发也是重点。让同一台计算机,藉由软件的运作,「虚拟」成其他台独立的计算机。因此同一台服务器可以「虚拟」成数台服务器,各自运作不一样的操作系统,也简化了数据迁移问题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