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账户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商机助理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6:08

      今天看了奚恺元的《别让做个正常的傻瓜》,虽然理解不是很深,但还是感到其中有很多符合现实生活中我自己的影子。

      在为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对意外的来的钱确实分进了自己的意外账户里,也就是对于意外得来的钱有一种飘然的感觉。书中介绍了这样一种效应:赌场盈利效应-->指人们对于赌博赢来的钱和工作赚来的钱,在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于外来的钱,来的快,取得也快。 其中有一个例子讲的很好,说是有一个赌徒在一地方赌博,读了很长时间,最后他手里只剩5元了,有点累了,于是去到一旁休息。在休息的过程中,他迷糊的看到一个数字:17.(对于赌徒来说,他们对数字都有点宿命)所以他又去赌,这次他专压17号。结果还真时来运转,这名赌徒一直压17,赌的结果也一直在赢,最后直到赢到175万时,赌场老板不满意了,将他赶出了赌场。但是这名赌徒还是不死心,于是他就跑到另一家赌场,依旧是赌17号,但是这次不幸却降临到他身上,他一直输,直到输光了那仅有的5元钱。回家后他的妻子见他愁眉苦脸的,就问他:"你输了多少钱啊?",这名赌徒说他输了5元。故事到这儿也算完了。但是其中最后赌徒所讲的他只输了5元钱,确实值得深思的。

        他明明赢了750万,最后又输光了。那他为什么连提都没提那,原因就是那750万元是他自己靠赌外来得到的,这就是赌场效应的一个论证:外来轻易得到的东西,我们对于其消费倾向,和风险又较大的差异。我们假设这170万是他自己挣得呢?那他就不会这样挥霍,而是将他存起来。为什么同样是170万,对待的差别却如此的巨大呢?

       还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将一张门票拍卖给喜欢的人,将喜欢的人分为两组,一组是用现金付款,一种使用银行卡付款,谁出的价高,谁的。最后的结果是用信用卡支付的人是现金支付人的价格的两倍。为什么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那?体会有两点,当我们在商场买东西时,我们如果用现金支付,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消费我们的心血,但当我们用信用卡支付时,可能会无视、淡漠这笔钱的价值,这可能就是信用卡能刺激消费的一个原因吧。同样是一样的钱,支付方式的不同,在我们心里却差生了不同的效果。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