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茶楼,众筹...

来源:互联网 发布:如何在淘宝网上买课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23:39

一万块,你想干什么?

 

如果投资一万,你想获得什么?
100倍的回报?给不了
一年分红2000?有意思吗?
现在有个机会,投资一万块
五年不分红,不能退股(可转让),玩亏自负
你敢一起玩吗?
我们要干的事:
1.众筹50人*1=50万,玩一个最知名,最好玩的茶楼:
整个运营思维,就是要传播。从最开始众筹,招人,装修,菜品,活动。无传播不动作。
2.参与是根本,股东是资源,股东是传播。
第一招:去中心化(协同管理)
第二招:参与感(存在感,有温度):你拥有自己的茶楼的自豪感。
第三招:民主统一(听全体意见:大家都有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权利。小范围讨论:网上讨论口杂,见面讨论能快速的统一意见。决策组决策:少数人决策,越参与越有发言权。)
再说说股东的那些事,咱们一人拿一万,这里没有大股东,大家平等地拥有茶楼。怎么玩。谁去玩?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如果有缘在一起,毕竟咱们不是从事的同一种行业,所以说遇到一起只能证明我们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就一个字爱玩,玩咱们要玩的不一样。
一万块,也许你是旅游的一次费用,也许是你和客户一次饭钱,也许是你半年的工资,也许是你一个皮包,却在钱聚在一起那就是瞬间赋予一个组织生命力。
这只是一个最初的思想大框,还需等待你们加入,给予完善。
你可以拥有一个可以娱乐的地方。
你可以拥有一个自己茶楼的地方。
你可以拥有一个进入圈子的地方。
等待你们的回复,有意者可以在下面留言,我还会继续更新新的思想和大家分享。
众筹之路等待着你们!

 

123茶楼,不只是众筹

 

文/蔡华 (盈开投资合伙人、B座12楼联合创始人)

作为一名投资人,最近遇到朋友时,被问到最多的不是最近投了什么项目,反而是123茶楼的近况。众筹本身并不是一件太新鲜的事情,有很多人玩过,而且失败的案例也很多。但为什么123茶楼更为受到关注,而且这个关注度随着时间不断提升?这背后不仅仅是4天筹到123万元这么简单。

缘起——时、势

这次众筹的起因是,一位朋友请我转发一家餐厅的转让信息,信息发到朋友圈后,我随口说了一句:“我们一人一万把它接下来吧,以后大家有个吃饭的地方。”没想到,这个提议得到几十人的响应。因此,我把这些人拉进一个群,并在朋友圈内继续扩散。1个小时40人群满,15个小时100人群满,17个小时150人群满。

大家在群里的讨论很热烈,关注最多的还是我的计划,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在第二天晚上组织了一场十多人的线下讨论会,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大家没出钱前怎么讲都是空的;二是不能确保众筹成功就没法与商家谈下一步。

当晚回去后,我花了半小时写了一篇《一万块,你想干什么》的文章,写明本次众筹的初心和意义,并标明筹款的截止时间。四天后,包括我自己,一共收到了123万。

因此,这次众筹基本是一个无心之举,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是顺势而为。正因为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才触发了这次行动。当然,“游戏”规则也很重要。超出截止时间的10多位朋友的汇款都悉数被退回,以及很多没来得及汇款或得知消息较迟的朋友都没能挤进这次活动,后面排队的超100人。

众筹本身基于信任,基本规则的坚守是一种承诺,也是大家一直对我保持信任的根源。

这是一个社群——因茶楼而起,不因茶楼而在

“爬楼”是一种网络语言,意思是查看上面其他人的留言。而在123合伙人群里,一般是没有勇气去“爬楼”的。因为如果你一天没看,可能就有两三千条未读消息。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差不多2个月了。

与其他群不一样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群的活跃度仍然在持续不断地上升。这个群的活跃度为什么这么高,大家还不疲倦?用123合伙人的话来说,在这里大家是一个集体,就像一个班级。所以这里大家每天发发红包,讨论儿女教育、一起K歌吃饭,至于找人帮个忙什么的都是小事。也正是这个魔力,吸引了掌柜从东北打飞的来面试,征集了近百个场地、200多个名字、近百位免费供应商。

因此,这200人的大圈子就是一大收获。这是本次众筹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其他众筹的地方。以前,很多咖啡馆等众筹项目都是以职业为属性,比如投资人、律师、设计师等等,而众筹只是大家的一个据点。但我们形成社群的核心不是职业,而是人群的共同喜好,即所谓的调性。

加入123茶楼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喜欢互联网、喜欢一起玩一些有趣的事,而对茶楼本身的盈利并不那么在意,他们更在意是否实现自己的一些理想或能否学习到最新的创意。茶楼只是一个载体,把大家聚到了一起,让大家的交往有了一个中心。

众筹,筹的是人而不是钱,就是上面说的这个概念,要能形成一个社群。那么,该怎样保证123个都是有共同特性的人?这只能通过众筹发起人的规则来筛选。

从一开始,我们的基调就是:“不分红、不能退股、玩亏自负”。我们聚在一起的初衷是:只为200人的圈子、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所有这些规则对前期加入的人群进行了筛选、细分。加上不解释怎么玩、四天时间选择是否打钱等条件,进一步保证这是有信任基础、注重这事本身趣味的具有同一特性的人群。

在整个过程中我都在不断地劝退人,问我要商业计划书的、问我预期盈利目标的、问我赚了钱怎么办的等等都是劝退的对象。众筹的心态决定方向,无论是发起人还是参与者,初心一致了才能走得远。

去中心化——解放自己

筹到钱只是开始,毕竟我们还是要做出一个茶楼实体的。我本人也只出资一万,也只是一百二十三分之一。这里没有大股东,大家平等地拥有茶楼。怎么玩,谁去玩?总不能我自己其他事不干,去玩这个茶楼吧。     

在我们新书《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中,我们强调互联网思维的重要一点就是去中心化、协同管理,于是我就想到在茶楼中实践一把。

在第一次线下正式聚会时,来了70多 位合伙人。在会上,我讲了茶楼的玩法,特别是去中心化这块。根据茶楼经营的需要,分成七个小组,分别是圈子组、媒体组、经营组、商业模式组、主题活动组、支持组、协调组。这七个小组共同协作,协助掌柜完成茶楼的运行。在几个小组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参与越多、获得越多”,让真正参与工作的人在资源、人 脉、影响力、决策权重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倾斜。

经过这一两个月的运行,慢慢发现我的活跃度已经排名较低了,绝大部分工作和活动都不需要我的组织和参与。去中心化的协作模式,已经成功地把我解放了出来。

茶楼的颠覆——要玩得不一样

除了聚合了一个人群,有了自己的一个咖啡馆或茶楼外,众筹还有没有其他创新方式?这就是123茶楼的另一个核心:我们要用目前流行的互联网思维玩一个不一样的茶楼。

因为茶楼的经营策略在不断调整,很多想法还在实践之中,这里就简单说说我们基本确定的玩法。首先是加强123茶楼的媒体属性,从茶楼的选址、起名、找设计师、找供应商等等,都要有传播性。媒体传播本身也是我们“B座12楼”的强项,从123茶楼目前的知名度来看,媒体属性已经基本具备。

只 要有了媒体属性,就有了后面更多创新的玩法。我们的供应商都是免费提供物料,从装修设计、部分装修材料到茶楼的食材,包括各种茶叶、干果、水果等等,让茶楼的预期毛利迅速提高。供应商的加入,是因为看中茶楼的媒体传播性、线下体验点以及线下销售点,这其中任何一项都已经值回他们提供的食材成本。同时供应商 本身也在传播茶楼。所以,我们优先选择电商企业作为供应商。

123茶楼将是一个自助茶楼,没有定价,喝完茶后按你的体验付费,1分钱打底,高不设限。当然在你支付时,可以参考当天的支付平均值。我们为何如此底气十足?除了我们相信用户外,我们还有个“格子墙”。

我们设计了一面墙,有7000多个“格子”,每个“格子”出租价为123元/年。这个格子的图案随你设计,可以是你的商品二维码、企业logo,也可以是你的征友广告或对TA的祝福。“格子”内容的发挥空间很多,但只因为在123茶楼才更加有意义。因为你有属于你自己的一块空间,与一群爱玩的人聚到一起。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吸引你,那么123茶 楼还是最互联网化的茶楼。来这里的人是对互联网充满兴趣、想体验互联网的一群人。所以我们这里只接受移动支付,没有现金。这里有最快的网速,这里绝不会出现手机没电的尴尬情况。这里的装修、这里的活动人群,你都可感受到浓浓的互联网气质。二维码肯定是这里的特色,你喝的茶、吃的干果、看到的画、坐的桌椅都 可扫一扫下单。

众筹的初心

因为发起了123茶楼这次众筹,很多朋友找到我寻求合作。但这些朋友基本都被我拒绝了,因为大部分都是希望帮他们解决问题,部分还是资金的问题。以上分享的123茶楼众筹的一些过程和运营思路,一方面是想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们,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朋友们能明白这次众筹背后的逻辑。保持初衷,聚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一些开心的事,这样或许更有机会获得那些我们本不在意的回报。最后,感谢122位信任我、跟我一起玩的朋友,我们一起做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茶楼。

 

0 0
原创粉丝点击